在人情社會里邊,最不缺的,就是“人整人,人搞人,人害人”。 你不傷害別人,可別人非要傷害你;你不算計別人,可別人非要算計你;你對別人友善,不見得別人也對你友善,有可能對你心狠。 搞清楚“人整人”的真相,并不是為了傷害別人,而是為了保護自己。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 人性剖析:人整人,有5種經(jīng)典的手段,萬變不離其宗。 01 捧殺——讓人驕傲自大,掉以輕心,逐漸落敗。 有一個名詞,捧殺。意思是,一種通過過度贊揚或吹捧來操縱他人,使其驕傲自滿、停滯不前,甚至導致墮落或失敗的行為。 一個明星,被人瘋狂贊揚,各種熱搜,名利雙收。這個時候,他就有可能失去理性,變得狂妄自大,一旦被人引導,做出愚蠢的事兒,就會一步錯,步步錯。 由于他被人廣泛關注,所以他只要做了某些錯事,就會被輿論和媒體放大。這個時候,也就被人厭惡、拋棄了。昨天贊揚他的人有多少,今天厭惡他的人就有多少。 這是娛樂圈里邊整垮一個明星的常見方式。捧殺,不僅在娛樂圈里邊很常見,在其他的名利場,也屢見不鮮。 它的本質就是,通過制造一個假象,激發(fā)當事人的虛榮心、驕狂心,讓當事人落敗。 02 挑撥——讓人心生疑慮,過分猜忌,互相傷害。 在《三國演義》里邊,周瑜為了對付曹操,就偽造了一封密信,讓曹營說客蔣干盜取。蔣干得到了密信,還以為如獲至寶,就獻給了曹操。 曹操看了密信,發(fā)現(xiàn)周瑜跟自己的水軍大都督蔡瑁兄弟眉來眼去。由于曹操生出了疑心,所以曹操一氣之下,就下令殺死蔡瑁兄弟。 當蔡瑁兄弟被斬首的時候,曹操才醒悟過來,原來這是周瑜的“反間計”,目的就是讓自己心生猜忌,自斷臂膀。 曹操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也就被周瑜得逞了。由于缺乏精明能干的水軍都督,所以都是北方人的曹軍,在赤壁大敗,葬送了曹操的統(tǒng)一夢。 人的多疑之心,最容易被人利用。挑撥離間,讓人互相傷害,莫過于此。 03 轉移矛盾——讓倒霉的人,成為情緒的出氣口。 在人與人之間的爭斗中,有一種常見的手段——轉移矛盾。 明明A矛盾是最尖銳的,可別人挑明了B矛盾,說B矛盾是最尖銳的。這個時候,尖銳的A矛盾就被人暫時忘記了。 在《倚天屠龍記》里邊,化名“曾阿牛”的張無忌去救明教眾人。這個時候,六大派就把矛頭,轉移到張無忌的身上。 看張無忌不順眼的滅絕師太認為,就是張無忌的錯,張無忌就該死。本質就是,將明教跟六大派的矛盾,轉變成張無忌跟六大派的矛盾。 幸好張無忌有點本事,不讓他就成為轉移矛盾下的犧牲品了。矛盾一旦被轉移,而成為矛頭的那個人,就慘了。 04 黑白相間——表面仁義道德,背地里男盜女娼。 人這種生物,最大的特點,莫過于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套套不一樣。 在儒家文化的人情社會里邊,存在這樣一種人,偽君子——表面上,他們滿口仁義道德;背地里,他們滿肚子男盜女娼。 君子,確實是仁義道德的踐行者。但是,偽君子不一樣,他們是男盜女娼的踐行者,所以他們就會以仁義道德,來掩蓋自己的男盜女娼。 如何鑒別偽君子呢?越是強調(diào)自己是好人,是正派,越是偽君子無疑。畢竟,正常人不會天天把“我是好人”這四個字,放在嘴邊。 典型的“此地無銀三百兩”。人性有一個破綻,越是缺乏什么,越是強調(diào)什么,越是掩蓋什么,從而越是欲蓋彌彰。
05 拉攏制衡——拉攏這一幫人,來打擊那一幫人。 明太祖朱元璋上位后,一直看劉伯溫的浙東派,以及李善長、胡惟庸等人為首的淮西勛爵派不太順眼。 為了鏟除這兩派的主要勢力,朱元璋想到了一個辦法,一時拉攏這一派,打擊另外一派,然后又拉攏另外一派,打擊這一派。 朱元璋詢問劉伯溫,究竟誰適合當丞相,劉伯溫坦言楊憲、胡惟庸等人都不適合。很快,朱元璋就讓劉伯溫的回答,傳回到胡惟庸耳中。 同時,朱元璋還讓胡惟庸當了丞相。胡惟庸恨透了劉伯溫,也就毒死了劉伯溫。借著劉伯溫身死這件事,朱元璋又借口清算了胡惟庸等淮西派。雙殺。 這就是所謂的“制衡”。通過雙方勢力的互相消耗,達到了削弱他們實力的目的。帝王心術,莫過于此。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