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抑郁癥患者為何有時會迅速產生輕生念頭時,我意識到一個深刻的問題:他們可能錯誤地將生活中的手段視為目的。我們追求幸福和美好的生活,而結婚生子、上學工作、退休養(yǎng)老等,這些人生的階段和事件,實際上是我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手段,而非生活本身的目的。如果我們將這些視為生活的終極目標,那么我們的日常將失去深層的意義。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強調教育應與生活緊密結合,不可脫離人的實際生活。這一理念啟示我們,情商教育的實施,尤其是對那些遭受情緒困擾的人,尤為重要。幫助他們認識到生活中的這些階段和事件,實際上是通往美好生活的手段,而非終點,可以讓他們以更清晰的視角審視自己的生活。 結婚生子、上學工作、退休養(yǎng)老這些事情只是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手段,而不是我們生活的目的。有了這種全新的想法,他們能擺脫“生活一成不變” “生活可以一眼望到頭” “生老病死、上學工作、退休、死亡是重復循環(huán)”等悲觀的看法。相反,他們可以開始理解,每一個生活階段都是構建個人幸福大廈的磚石,每一塊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通過這樣的教育和自我認知,受情緒困擾的人或許都能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的色彩,認識到每個階段都是構建個人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寶貴機會,而不是簡單的生存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