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人類在太空的腳步僅限于微小的地球,卻仍有人愿意向塵世之外投以一瞥,或許僅是一瞥,去追尋未知的奧秘。因此,在多數人沉溺于日常生活的瑣碎,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匱乏時,那些探尋者們卻在不斷拓寬視野,打破偏見的枷鎖。 這種偏見不僅涉及對自然的誤解,也涵蓋對自我的無知。諸多人將他們平凡的生活視為必然,而科學卻以客觀事實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其因,值得被理解。 就拿科普來說,雖然長時間的科普工作使我了解到科普知識的匱乏如何滋生偏見,但背后的難度仍令我驚訝,從中我也感受到了無知帶來的傲慢。 舉個例子,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是:人類是否可能是銀河系甚至整個宇宙中最高級的文明?很多人可能會簡單回答:不可能。銀河系如此龐大,地球如此渺小,人類怎能是頂級文明? 實際上,這種回答恰恰充滿了偏見。它建立在地球和太陽系不具有特殊性的基礎上。人們往往認為外星文明眾多,因為并沒有跡象表明太陽系有特殊之處,所以應該有無數與地球類似的星球。但回顧過去幾十年的天文學研究,我們會發(fā)現(xiàn),人類對宇宙文明數量的估計可能過高了。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宇宙中的智慧生命非常稀有。這是長時間的天文觀察得出的結論,天文學家們發(fā)現(xiàn)太陽系與其他恒星系統(tǒng)相比大異其趣。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人類偏偏誕生在這樣特殊的環(huán)境中?答案可能只有一個:正是因為太陽系的特殊性,才孕育出了人類文明! 隨著人類對生命起源的深入探索,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智慧文明的誕生條件極為苛刻。從孕育太陽系的星際塵埃,到太陽系和行星的形成,復雜的化學反應,生命的誕生,高級生命的出現(xiàn),直至人類文明的誕生,在漫長的歷程中,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zhàn),任何微小的差異都可能導致生命軌跡的偏離,從而無法誕生智慧文明。 地球生命的每一步都是無劇本的演出,被大自然的選擇所引導,不斷試錯,歷經淘汰。 因此,生命朝著智慧的方向演化,不僅僅是人類的愿望,也可能是自大的表現(xiàn)。畢竟,大自然何時宣稱智慧是生命演化的最終目標?如果智慧真的是目標,那其他生命形式又該如何定義? 或許,正是因為很多人堅信生命的演化目標是智慧,他們才會認為智慧物種在宇宙中并不罕見,至少人類不可能是銀河系或宇宙中最高等級的智慧物種。 但我依舊堅信,人類極有可能是銀河系中最高等級的智慧物種,但并不意味著在整個宇宙中也是如此。 當然,言之鑿鑿并非事實,接下來我們將以問答的形式探討智慧生命物種的存在問題。 問:宇宙如此浩渺,你怎么能確定智慧物種稀少?就算是在銀河系,也可能有其他外星人。沒看到外星人,不代表他們就不存在。 答:應理性思考,而非一味揣測。我將用邏輯推理來闡明我的觀點。因此,你也應拿出證據,而非空口無憑,“大”并不能等同于智慧物種的存在。 問:你只了解碳基生命,那硅基生命呢? 答:不要沉浸于科幻小說中。事實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硅基生命的存在,反之,諸多證據表明硅基生命無法存在。在化學層面上,其他生命形態(tài)相比碳基生命具有明顯劣勢。 此外,人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最終目的是尋找我們的同類。如果隨意擴展生命概念,那只是偷換概念,而非真正探究自然現(xiàn)象。 問:銀河系有至少2000億顆恒星,人類的探查范圍不過幾十光年,僅此就說人類是唯一,是不是過于草率? 答:科學重視證據。人類目前只能在太陽系附近有效探查,但這不能證明高級外星文明不存在。在科學史上,多數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并非通過直接觀察完成。我們應通過自然界的物理規(guī)律間接“看到”遙遠的行星,并根據生命演化的規(guī)律推斷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乃至高級生命。 問:你說科學講究證據,那你有外星人不存在的證據嗎?沒有就別亂講。 答:有大量關于外星文明不存在的嚴肅文獻,只是你不愿去尋找或相信。退一步講,你有外星人存在的證據嗎?科學需要嚴謹,不應有模棱兩可的答案。 如果沒有外星人存在的證據,就應認為他們不存在,這難道不對嗎?你可能會說,也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這只是空談。 就像我讓你猜測一個人的性別,你說可能男也可能女,這不等于沒說嗎? 而且,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你應證明“外星人存在”,而非通過“我沒法證明外星人不存在”來證明你的觀點:既然你不能證明外星人不存在,那么他們就一定存在。 問:銀河系有眾多恒星和行星,你怎么知道人類是唯一高級文明?你都看過了嗎? 答:實際上,人類獲取的知識和真理,很多時候并非通過直接觀察,而是用智慧去“看”。如果你只相信眼睛看到的,那和一條咸魚無異。畢竟,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智慧! ...... 我承認,這只是正式討論的前奏,如有冒犯,我為此道歉。但請理解,我必須從各個方面支持我的觀點,否則無法令人信服。 首先,我們從著名的費米悖論開始。 費米悖論,起初不過是物理學家費米一次隨意的提問:外星人在哪兒?這句簡單疑問,經過演變變得愈加復雜。 在20世紀40年代,費米與同僚閑聊時提到外星生命,他問道:“那么,外星人在哪里?” 他真正想表達的是:宇宙中行星無數,盡管生命出現(xiàn)的概率低微,但考慮到龐大的基數,生命存在的行星數量應不少。為何沒有任何智慧物種訪問地球? 這一看似矛盾的現(xiàn)象,便被稱為“費米悖論”。 然而,人們后來意識到,殖民其他星球不一定需要智慧物種親自前往,只需發(fā)送高級智能機器人便可實現(xiàn)快速殖民。智能機器人理論上無限壽命,且能利用所在星球資源自我復制,迅速占領整個星系。 這種自我復制的智能機器人設想,由數學家諾伊曼在20世紀中葉提出。諾伊曼認為,利用智能機器人的指數級增長,是星際開采和殖民的最有效手段。 智能機器人的這種繁殖方式,與細菌和病毒的繁殖方式類似,甚至被視為一種生命形態(tài)。 理論上,雖然智能機器人不能超過光速,但哪怕是以光速的1%的速度,利用自我復制的方式,也能在500萬年內占領整個銀河系。 500萬年對人類而言漫長,但對于擁有100億年歷史的銀河系,這只是短暫一瞬。因此,科學家們疑惑,為何我們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智能機器人的蹤跡? 外星人到底在哪里? 考慮到銀河系悠久的歷史和人類近兩百年技術進步的速度,即技術爆炸,銀河系必然出現(xiàn)不止一個超級宇宙文明,他們又在何方? 科學家們還想知道,技術文明是否存在極限,如果存在,極限又是什么? 20世紀60年代,物理學家卡爾達肖夫將宇宙文明劃分為三個等級:行星文明(一級文明)、恒星文明(二級文明)、星系文明(三級文明)。劃分標準基于對能量的駕馭和使用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戴森球,這是一個將恒星包圍的巨大建筑結構,能利用整顆恒星的能量。戴森球被視為二級文明的象征。而人類文明目前僅為0.7級,離二級文明尚遠。 我們不知道外星文明的數量,如果它們眾多,但技術發(fā)展存在上限,以至于人類無法找到超級文明留下的痕跡,那么人類文明可能同樣難以持久。 費米悖論,確實是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人們提出了眾多假設和猜想,這讓費米悖論變得更加引人入勝,提醒我們要更深入謹慎地審視人類在宇宙的位置,更深入探索宇宙,了解宇宙真相。 那么,都有哪些假設和猜測來解釋費米悖論呢?總體而言有三種解決方案。 第一,人類自認為沒有發(fā)現(xiàn)外星人,但實際上已經發(fā)現(xiàn)了,只不過我們不知道罷了。 第二,人類確實沒有發(fā)現(xiàn)外星人,但高等外星文明的確存在,只不過因為某些原因,他們沒有向外擴張,或者人類無法與他們溝通。 第三,人類確實沒有發(fā)現(xiàn)外星人,因為外星人的數量很少,甚至人類可能是銀河系或宇宙中唯一的智慧文明。 這三種情況展開后,會出現(xiàn)更多分支,我會在第二部分詳細講述這些分支,敬請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