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樹珊,名阜,以字行,晚號江上老人,清朝人。袁樹珊一生著述頗豐,《醫(yī)門集要》、《養(yǎng)生三要》《婦科準繩》、《生理衛(wèi)生》、《診斷匯要》、《行醫(yī)良方》、《圖翼治法》、《針灸治療方法》、《中醫(yī)序跋擷英》、《本草萬方擷英》和《十二經(jīng)動脈表》;命理著作有《命理探源》、《六壬探源》、《選吉探源》、《歷代卜人傳》、《中西相人探源》以及《命譜》、《標準萬年歷》等。 《心命歌》 清·袁樹珊 【原文】 心好命也好,富貴直到老. 心好命不好,天地終有保(禍轉(zhuǎn)為福報). 【譯文】 如果一個人心地善良,同時命運也順遂,那么他就會一生富貴,平安到老。 即使一個人心地善良,但命運不佳,遭遇諸多困境,也不必過于悲觀,因為天地間的因果法則最終會對其加以庇佑,原本的災(zāi)禍可能會轉(zhuǎn)化為福報。 【原文】 命好心不好,中途夭折了(福變?yōu)榈溦祝?/span>. 心命俱不好,貧困受煩惱(遭殃且貧夭). 【譯文】 相反,如果一個人命運很好,天生富貴順遂,但心地不善,作惡多端,那么即使有好的命運開端,也可能會中途遭遇夭折等不幸,原本的福氣也會變成禍事的征兆。 如果一個人既心性不善,又命運坎坷,那么就會陷入貧困交加、煩惱不斷的境地,甚至可能遭受更多的災(zāi)禍,一生貧困且短命。 【原文】 命實造于心,吉兇惟人召。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 【譯文】 命運實際上是由自己的心性所造就的,是吉是兇完全取決于個人的行為和內(nèi)心的善惡。 人的心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命運,而改變命運最重要的是要心存仁道,即心懷仁愛、善良等美好品德。 【原文】 心乃命之源,最要存公道. 命乃行之本,窮通難自料. 【譯文】 心性是命運的源頭,一個人的內(nèi)心狀態(tài)決定了其命運的走向,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心存公道,做事公平公正。 命運是行為的根本依據(jù),一個人的行為往往受到其命運的影響,但命運的窮困或通達卻難以自己預(yù)料。 【原文】 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 修心不聽命,造物終須報. 修心亦聽命,天地自相保。 【譯文】 如果只是盲目相信命運而不修養(yǎng)心性,那么陰陽之間的因果報應(yīng)可能就會變得虛假不實,無法真實體現(xiàn)。 如果只注重修養(yǎng)心性而不順應(yīng)命運的安排,不明白世間的因果規(guī)律,那么上天最終也會根據(jù)其行為給予相應(yīng)的報應(yīng)。 只有既修養(yǎng)心性,又能順應(yīng)命運,明白因果,遵循天理,才能得到天地的庇佑,自身平安順遂。 【原文】 李廣誅降卒,封候事虛杳. 宋祁救螻蟻,及第登科早. 【譯文】 歷史上李廣曾誅殺投降的士卒,這種殘忍不義的行為導(dǎo)致他雖戰(zhàn)功赫赫,卻始終未能封侯,暗示了不善之舉會帶來不良后果。 宋祁因為救了螻蟻等微小生命,體現(xiàn)了他的慈悲之心,所以早早地就科舉及第,獲得了成功,說明善行會帶來好運和福報。 【原文】 善乃福之基,惡乃禍之兆. 陰德與陰功,存忠更存孝. 【譯文】 善良是福氣的基礎(chǔ),作惡是災(zāi)禍的征兆,強調(diào)了善惡與禍福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 要多積陰德,暗中做好事,盡忠盡孝,這些行為雖然不為人知,但天地自有感應(yīng),會帶來福報。 【原文】 富貴有宿因,禍福人自召. 救困與扶危,勝如做齋醮. 【譯文】 富貴是有前世的因緣的,但今生的禍福主要還是由人自己的行為所招致的。 救助困境中的人,扶持危難中的人,這種實際的善行比單純地做齋醮等宗教儀式更有意義,更能積累福報。 【原文】 天地有洪恩,日月無私照. 子孫受余慶,祖宗延壽考. 【譯文】 天地對萬物有著宏大的恩澤,日月也無私地照耀著世間。 如果一個人多行善事,不僅自身會受益,其子孫也會受到余福的庇佑,祖宗也會因此延年益壽,強調(diào)了善舉的深遠影響。 【原文】 我心與彼心,各欲致榮耀. 彼此一般心,何用相計較. 【譯文】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榮耀,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如果大家都有這樣的心思,那么就應(yīng)該相互理解,不必過于計較得失,要以寬容和豁達的心態(tài)相處。 【原文】 第一莫欺騙,第二莫奸狡. 萌心欲害人,鬼神暗中笑. 【譯文】 首先不要欺騙他人,其次不要奸詐狡猾,這是基本的道德準則。 如果心里萌生出想要害人的念頭,連鬼神都會暗中嘲笑,因為這種惡念最終會害了自己。 【原文】 命有五分強,心有十分好. 心命兩修持,便是終身寶. 【譯文】 即使命運只有五分的順遂,但如果心性有十分的美好,那么也能通過自身的心性修養(yǎng)來彌補命運的不足。 心性和命運都要加以修持,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生的寶貴財富,獲得平安、幸福和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