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故事 記得關(guān)注長風(fēng) 春天百花萬紫千紅,而冬天只有梅花一枝獨秀,正所謂“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支獨先天下春“。這也讓梅花成為了“中國十大名花”之首,還是“歲寒三友”之一,還是“四君子”之一……沒辦法,任何一個愛美之人,都想從梅花中找到自己的性格,比如高潔、高貴、堅強(qiáng)、謙遜、遺世獨立等。 古代文人墨客也對梅花大書特書,無論是詩文書畫音,關(guān)于梅花的作品,那是一抓一大把。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高貴崇高的品德品質(zhì),誰不想擁有。就拿詩詞來說吧,只要上過學(xué)讀過書的人,誰肚子里還說不出幾句描寫梅花的名句。諸類?“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等等,更是被無數(shù)人拿來當(dāng)座右銘,激勵自己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詠梅詩燦若繁星,但要說到詠梅絕唱之作,相信很多人會達(dá)成共識,把自己手中的票投給宋代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山園小梅》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作者林逋,字君復(fù),北宋初期著名的文人,雖然他才華滿腹,通經(jīng)史百家,可他根本不像其他讀書人那般學(xué)而優(yōu)則仕,反而向往山水田園,隱逸生活。林逋不趨榮利,自然有足夠的時間追求自己的喜好。他年輕時漫游江湖,過上了詩與遠(yuǎn)方的生活。上了年紀(jì)就隱居山水之間,過上日上三竿我獨眠的生活。世上愛梅者眾,但可以說沒人比得上林逋那般愛梅花。他結(jié)廬隱居時,除了與高僧詩友相往還之外,其余時間就是種梅花,賞梅花,還和飼養(yǎng)鶴。或許有人問,他不工作,活的這么瀟灑自在,那不要養(yǎng)家糊口嗎? 還真不要,林逋終生未娶,他的妻子是梅花,而他的兒子是鶴,因此被稱為“梅妻鶴子”。看來只要不想要車貸、房貸、后代,日子是真的可以過的很瀟灑呀!整天對著梅花,自己又愛梅花,林逋筆下梅詩自然不會少。雖然他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但后世還是流傳下來不少他的作品。詩的開篇,“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通過“群”與“獨”的鮮明對比,勾勒出一幅天地蒼茫,唯花自賞的畫面,展現(xiàn)了梅花孤高清冷的品格。這份高潔并未伴隨著傲慢,它只是靜靜地佇立于小園一隅,享受著那份“靜謐的豐富”與內(nèi)在的美麗。這幅景象恰似一位孤傲的君子,在寂寥天地間,牢牢吸引著每一寸目光。 頷聯(lián)“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便是全詩最經(jīng)典的一句。轉(zhuǎn)而望向那水面,梅枝輕輕搖曳,倒映出一抹疏淡的影子,月光朦朧之下,淡淡的芬芳隨風(fēng)飄散,恰似一幅淡雅的山水畫卷,將梅花的神韻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疏影”傳達(dá)出梅輕盈,“橫斜”則是梅的嫵媚,“清淺”則將梅清澈靈動寫出來了?!鞍迪恪?、浮動則是描摹梅之韻,頗有仙風(fēng)道骨之味。兩句便將梅花神韻超絕的氣質(zhì)、神采豐逸的特點、神清氣爽的俊雅和令人神魂顛倒的魅力描繪得入木三分,將梅花的神韻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難怪這句被王十朋贊“暗香和月入佳句,壓盡千古無詩才”,讓歐陽修說:“前世詠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令朱淑真嘆“當(dāng)時寂寞冰霜下,兩句詩成萬古名。” 這一虛寫之筆,借飛禽之態(tài),以物觀物,來側(cè)面烘托出梅花的非凡魅力,讓人不禁感嘆,即便是自然界中的生靈,亦難擋其誘惑。詩人以一顆赤子之心,與梅花相伴,無需絲竹管弦,無需金樽美酒,只需輕聲吟詠,便能與這高潔之花心靈相通,共享那份淡泊與寧靜。這份自得其樂,不僅是對梅花之美的頌揚(yáng),更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詩人以高超的筆觸,通過多角度的渲染與烘托,將梅花清絕高潔的風(fēng)骨展現(xiàn)得栩栩如生,并且還完美的將自己對理想、情操、趣味的追求寓于其中,使得全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yuǎn)。這也使得這首詩在眾多詠梅之作中獨樹一幟,流傳至今,依然熠熠生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