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1880-1942)有這樣一副墨跡: ![]() (溫州衍園美術(shù)館藏) 聯(lián)語上,法師寫了很長的款識。 上聯(lián)款識講: 明靈峰藕益老人詩句。大慈定慧弘一沙門演音為各山童子書,時童子出胎未滿月。 這段話大意是:這是明朝靈峰藕益老人的兩句詩。我寫這幅字,是要送給一個叫“各山”的孩子,當時孩子出生還沒滿月。 下聯(lián)款識講: 余將偕弘傘、弘衍二兄,入新城貝山中掩關(guān)念佛,當來或不可瞻其顏范,貽是以志紀念云耳。庚申六月十四日記。 這段話大意是:自己要帶弘傘、弘衍二人,到新城貝山中關(guān)門修習(xí)佛法,不方便再和老朋友們見面,留下這副對聯(lián),聊作紀念。 “新城貝山”,即今杭州市富陽區(qū)新登鎮(zhèn)的貝山。 庚申是1920年,弘一法師41歲。 這兩段話,單獨看,都好理解??煞诺揭粔K,就不好懂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 大家看,上段講,寫這一副對聯(lián),是要送給未滿月的孩子;下段卻講,寫這個,是因閉關(guān)事佛、送朋友做臨別留念。 這既送孩子,又送朋友,不上下矛盾了嗎? 后來,在網(wǎng)上查到杭州一中老校友諸向東的文章——《風雅杭高·校友談丨弘一法師對聯(lián)考略》,才知道上下聯(lián)款識,并不矛盾。 自己上面理解,純屬望文生義。 諸先生文章講,上聯(lián)款識,應(yīng)這樣斷句: 大慈定慧弘一沙門演音為各山童子,書(此聯(lián))時,童子出胎未滿月。 翻譯成現(xiàn)代文是這樣: 我,大慈定慧弘一沙門演音,是“各山童子”,我寫這副對聯(lián)時,修行還沒“滿月”~ 這里自稱“各山童子”,是表示自己修行佛法、不存門戶之見。 常言道“天下名山僧占多”,這個天臺宗,那個華嚴宗,還有凈土宗,等等等等,我這個初入佛門的“童子”,“各山”都不迷信,只要真講佛法,我都尊奉~ 后來,找見溫州衍園博物館展出的此聯(lián)原作(見下圖),其“簡介卡片”上所寫,正是如此: 此聯(lián)為弘一入新城貝山閉關(guān)前留書,贈友周孟由。跋文中“藕益老人”指明代律宗的高僧藕益老人,“童子出胎未滿月”乃弘一因自己剛出家不久的自謙。(上圖中藍色卡片上簡介文字) 啰嗦了這么多,下面簡單說說聯(lián)文。 上聯(lián)“千古覓來難得友”,是講人要自信。自信到什么程度呢?自信到閱盡千古,都難找見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就是這樣,心里誰都看不上! 下聯(lián)“三人行處易尋師”,是講人要謙恭。謙恭到什么程度呢?謙恭到隨便碰到一個人,都能在人家身上、找見值得自己學(xué)習(xí)的地方。 ——我,又是這樣,覺得誰都比我強~ 大家看,弘一法師自稱“各山童子”,又說自己“出胎未滿月”,這分明是要遍訪各山各派,向一切可遇之人求佛學(xué)法; 而這樣學(xué)的目的呢,必是要超越“各山”所得,修成真佛~ 如此說來,法師入山修行前,寫這樣一聯(lián)臨別留念,或許就是想和大家共勉,做人做事,都應(yīng)該—— 十分自信,百般謙恭…… 最后,再探討一點。 有人認為,“千古覓來難得友”,應(yīng)理解為:當今世上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放寬歷史的縱深,即使再難得,也總該能找到吧。像左宗棠常自稱“今亮”,也就是他那個時代的諸葛亮;以及諸葛亮,也還自比管仲、樂毅呢。 但個人覺得,與下聯(lián)“易尋師”相對,上聯(lián)“難得友”更應(yīng)理解為“很難找到朋友”,“覓來”不是“找來了”、“找到了”,而是“找起來”,這里“來”字用法,和“找來找去”、“說來話長”一樣,表示動作的延續(xù)。 “千古覓來難得友”,就是從古到今,使勁找來找去,也很難找到一個朋友。 大家看,是不是這樣理解,才能更好把人無比自信的那種感覺、表達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