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并不覺得錢很重要。 一個吃飽,全家不餓。
成家后,才知道錢的重要性。
擰開水龍頭要錢,手機充電要錢,打開煤氣要錢。
每個月省吃儉用,也有一定的基礎花銷。 有句話說:“年輕人一定要摳門,如果你現(xiàn)在花錢似流水,掙一個花倆,除非你家里有礦,否則沒人替你的大方買單。每花一分錢,三思后行?!?/span> 現(xiàn)在卻是另一番景象,大街小巷商品琳瑯滿目,就等著人掏錢買。 各種可提前消費的方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剛買完一部新手機,用了半年不到,又推出一款最新款手機。掉在“陷阱”中的人,不停地花錢,花完又加班加點,拼命賺錢。 只有跳出這個“陷阱”的人,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大部分商品,到自己手上的剎那,它就已經(jīng)貶值。 很多東西,買回來后,才發(fā)現(xiàn)可買可不買,甚至是一種累贅。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現(xiàn)象,叫“鳥籠效應”:“人們在偶然獲得一件物品后,會繼續(xù)添加更多與之相關的東西,而不是把這件物品給扔了。我們逐漸被這件物品給異化,成為這件物品的俘虜。” 用錢買可有可無的商品,本質上是一種浪費,也是一種更大的消耗。 多少人,一輩子在賺錢、花錢中不斷地循環(huán)。 但凡兢兢業(yè)業(yè)工作,換來的金錢,都是用時間換來的。 花錢,本質上花的是自己的時間,消耗的是自己的生命。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就是我們對待時間、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當我們無節(jié)制地消費,意味著我們在敷衍地對待自己的人生。正確地對待金錢,才能夠獲取更多的金錢,也能夠留住更多的金錢。“有錢莫忘無錢日,落難何曾見幾人;人來求我三春雨,我求他人六月霜?!?/span>從現(xiàn)在開始,錢省著點花。不該買的就別買,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手機有電,車里有油,卡里有余額,才是你最大的保障和靠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