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認同一個觀點:“孩子的教育是從小抓起,如果一路走得很順,就會變成優(yōu)秀的人。而很多父母是恰好相反,等孩子出現(xiàn)問題,再來抓,是本末倒置的?!?/p> 還看了一個觀點:“父母分工協(xié)作,大多數(shù)的時間是母親陪伴孩子,父親去賺錢,甚至忙得很少回家。等母親管教不住孩子的時候,父親不得不出手,卻已經(jīng)晚了。” 心理學家艾爾弗說過:“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巨大,會一點一滴地滲入孩子的血液,嵌入孩子的靈魂。” 孩子成長的路上,父親一定不能缺席。 父親作為頂梁柱,他的高度,是家庭的高度,更是孩子未來的高度。 通常,長大后出色的孩子,遇到了有以下幾種格局的父親。 01 “打拼天下”的父親,給了孩子勇氣。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成為了中原的霸主。 曹操也深知,在自己這一代,是完不成天下統(tǒng)一大業(yè)了,但仍舊是“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大兒子曹昂,雖然是庶出,但是由原配丁夫人養(yǎng)大,備受曹操重視。 曹昂很小的時候,就讀書練武,被舉孝廉。成年后,跟隨曹操去征戰(zhàn),在張繡反叛的時候,死于戰(zhàn)亂。 曹昂的過世,讓曹操很難過,但是曹操并沒有因此就放棄征戰(zhàn),也沒有讓兒子們遠離戰(zhàn)場。 天下大亂的年代,能夠保護兒女的,不是金錢和地位,而是“戰(zhàn)爭的能力”。 接下來,曹操選了二兒子曹丕,作為征戰(zhàn)的候選人。據(jù)曹丕的《典論》記載:“余時年五歲,上以四方擾亂,教余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余學騎馬,八歲而知騎射矣?!?/span> 曹丕十歲就有跟隨曹操征戰(zhàn)的經(jīng)歷。 再往后,我們看到曹丕稱帝,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長大后出色的孩子,一定是勇敢的。他的勇氣,不是野蠻,而是“勝券在握”。 從小就學會如何與人對抗,如何拿起武器保護家庭,擴大家業(yè),那么長大后就超越他人,何有把握。畢竟,跟著父親,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類似的事情。 父親的愛,不是拼命去保護孩子。而是教會孩子如何自己保護自己。 懸崖上的老鷹,在孩子翅膀長出羽毛之后,就打翻老巢,逼著孩子飛起來。這是殘酷,也是明智的教育。 千萬不要讓孩子生活在溫室里。溫室里的孩子,不得不面對社會的時候,肯定被社會毒打,落腳 的地方都沒有。 02 “忍辱負重”的父親,逼著孩子不斷前行。 在清朝時,有一個叫樊燮的官員,一步一步混到了零陵總兵。 有一天,樊燮去拜訪上司駱秉章。 他對幾個有頭有臉的人,逐一施禮貌??吹阶笞谔模瑓s顯得傲慢。因為此時的左宗棠,僅僅是駱秉章的幕僚。 因為禮節(jié)問題,樊燮和左宗棠吵起來了。左宗棠罵了一句:“滾出去?!?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margin: 0px;padding: 0px;border: 0px;color: rgb(51, 51, 51);--tt-darkmode-color: #A3A3A3;">樊燮也大怒:“伊區(qū)區(qū)孝廉爾,可氣焰如此。” 駱秉章也本著袒護幕僚的心思,加上樊燮為官的口碑不好,政績不佳,就革職了樊燮。 樊燮憤憤不平地回到家鄉(xiāng),立下一塊“洗辱牌”,把左宗棠罵人的話刻上去。 樊燮告訴兩個兒子:“一定要考取進士,然后燒掉洗辱牌......”說完,讓兩個兒子穿上女裝。 兒子考取秀才,脫掉女裝的外衣;考取舉人,可以脫下女裝的內衣。 兩個兒子夜以繼日地讀書,舍去了所有的娛樂。1877年,次子考上進士,請來親戚朋友作證,燒掉了洗辱牌。
父親作為中年人,肯定領教了職場的規(guī)則。此時,是一直唯唯諾諾,還是咬牙堅持,反超對手? 父親領教了職場,接下來是讓兒女盡早適應職場,還是讓兒女享受生活?一狠心,那就什么都對了。 一些在社會底層的父親,他們能夠想盡辦法熬出頭,那么他們的兒女也會順勢去更高的地方。 父親最恨的時候,就是——報復的時候。報復的最好方式,不是和人打架,殺人放火,而是逼著自己強大,超越對手。 03 “一身正氣”的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晉朝時,有一對父子,備受大家追捧。 父親胡質,在荊州做官,兒子胡威在京城做官。 有一天,兒子去探望父親,然后打道回府。父親的一個手下,主動送胡威回京城。 一路上,胡威服務周到,還送了禮物。 胡威到了京城,這個手下才提出:“能否讓你的父親,提拔我?” 胡威馬上寫信給父親,建議懲罰這個手下。這個手下太虛偽,太有心機。 父親胡質卻說:“如果我懲罰手下,這就是向天下人宣告,我是清廉的人啊,不可取。”后來,父親對手下進行了誡勉談話,不再追究。 多年后,晉武帝問胡威:“你和父親比,誰更優(yōu)秀?”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p> 好父親一定是堂堂正正的,不管在高位,還是在低處,都不會帶著瑕疵,丟掉品德。 在電影《長江七號》里,周星馳扮演農(nóng)民工父親,如此教育兒子:“我們不去偷,不去搶,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堅決不拿,自己努力讀書,做有用的人?!?/p> 是的,就算是農(nóng)民工父親,只要走得正,那也是兒女做人的底氣。 04 一個家庭里,父親的格局,兒女的結局。 也許兒女會超越父親,但那也一定是站在了父親的肩膀上。 父親做錯的,不是賺不到錢,沒有地位,而是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又把無形的緊箍咒戴在了兒女的頭上。 根據(jù)家庭的實際情況,設定更高的格局,兒女就會走得遠,飛得高。 要知道,小農(nóng)意識的父親,養(yǎng)不出大方的兒女;不學無術的父親,養(yǎng)不出愛學習的兒女;揚起拳頭對著母親的父親,養(yǎng)不出珍惜緣分的兒女;偷雞摸狗的父親,養(yǎng)不出底氣十足的兒女...... 父親,就算你一輩子低頭種地,也要陪著兒女一起仰望璀璨的星空。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