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動靜態(tài)平衡穩(wěn)定是依賴軟組織立體三角的生物力學的平衡功能面達到的,其受力點為人體骨關節(jié)周圍肌腱、韌帶、筋膜的起點,少部分在終止點。這些立體三角區(qū)的每個角,為生物力學的凝力點,也是軟組織病理損傷點及無菌炎癥的粘連點,因此就是筋骨三針療法的治療點。 下頜三針點(圖4-13)
a針:下頜正中筋結點(任脈經筋區(qū)帶筋結點,經外奇穴——地合次) 定位:位于下頜骨正中央,下領骨向前最突起處 局部解剖:舌骨上肌群與面部肌筋膜的動靜交點,降口唇肌附著點。前腹起自下頜骨的二腹肌窩,向后移行至中間肌腱,由堅韌的結締組織構成。固定在舌骨體與舌骨大角分界處,后腹上乳突內側。 針法:選用微型筋骨針,縱行進針達筋膜層,向上或兩側松解,應用筋膜扇形松解法治療,左側歪斜向右側松解。 功能:疏通經絡、醒神開竅、調整面容。 主治:中風失語、癲癇癥,面癱,口眼歪斜、齒痛流涎、口舌生瘡等咽喉部疾病。 注:地合穴出自《針灸大成》。 b、c針:下頜角筋結點(足陽明經筋——內頰車次)。 定位:位于下頜角骨突側方筋結點處,是下頜角與咬肌筋膜的動靜交點。 局部解剖:下頜骨突上方淺面有皮層,淺筋膜,頸闊肌,咀嚼肌起點,二腹肌止點,為咬肌筋膜的動靜交點、軟組織損傷筋結點:深面由淺入深依次為下頜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中縮肌,分布有舌咽喉神經和面神經。 針法:選用微型筋骨針,60°角方向進針,應用筋膜扇形松解法治療;向眼裂、口角方向進針達筋膜層,可美容;由前內向后外方松解可治療舌咽神經痛,左側歪斜向右側松解。 功能:疏通經絡,消腫散結,醒神開竅。 主治:面神經麻痹,口眼歪斜,牙痛,吞咽困難,腮腺炎,下頜關節(jié)炎等疾病。 注:頰車穴出自《素問·氣府論》,又名曲牙、鬼床、機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