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錢如同一位雙面間諜,既能為你助一臂之力,也能反手成禍。 唐代大才子張說不愧是“物理大咖”,竟然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的藥理來詮釋金錢,用49個字道出了駕馭金錢的“七術(shù)”。 錢這東西,他說“味甘,大熱,有毒”,讓人聽了既想嘗嘗甜頭,又怕被“燙”到。 正如藥要對癥下藥,錢也得用對方法。 道、德、仁、義、禮、智、信,這七味藥材,就是長久駕馭金錢的靈丹妙藥。 只要懂得取之有道,取用有度,才能趨利避害,讓金錢成為造福民眾的工具。 張說的言辭精煉,仿佛給我們開了一劑古今通用的“金錢藥方”,教我們在金錢這味“大熱”的東西面前,不中毒、不失真,過上甜而不燥的妙生活。 他《錢本草》原文中寫道: “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與合宜謂之義,無求非分謂之禮,博施濟(jì)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己謂之智。以此七術(shù)精煉,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strong> 【1】 一積一散謂之道 【釋義】: 金錢的積累與散發(fā)要有度,貴在平衡。 【心得感悟】: 金錢如水,流通方能生生不息。 積聚財富是為了保障生活與追求夢想,但執(zhí)著于積累終將成禍,因而需懂得適時散發(fā),施惠于人,成就他人亦成就自己。 作者這句話道破其中奧妙:積財不可貪,散財不宜盡。 財富在流轉(zhuǎn)中實現(xiàn)其最大價值,過度囤積或無度揮霍皆致禍端。 恰如飲食需節(jié)制,財富亦需掌控。 積得宜,散得當(dāng),人生才能駛向安定與和諧的彼岸。 這一智慧啟示我們,持有金錢時應(yīng)具備大局觀,取之有道,用之有益,方能長久安康。 【2】 不以為珍謂之德 【釋義】: 不把金錢視為至寶才算是有德行的人。 即,一個真正有德行的人不會把金錢當(dāng)作生活中的最高追求,更不會被其左右心志。 【心得感悟】: 視金錢如浮云,方顯胸懷如海。 金錢的真正價值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對待它的態(tài)度。 德者,淡然于物,重視內(nèi)心的豐盈與精神的高貴。 不為金錢所動,才能無愧于心,無悔于世。 崇尚德行的人明白,財富只是生活中的工具,助力自身和他人幸福,而非終極目標(biāo)。 只有超脫于金錢的奴役,才能真正活得自由而高尚。 金錢可以堆積名利,德行則鑄就內(nèi)在的充實與和平。 持德看錢,不過浮華一場;無德逐財,逐漸迷失生命的方向。 由此可見,金錢不應(yīng)是心靈的枷鎖,而是德行的隨手點綴,做到“不以為珍”,方能成就智慧人生。 【3】 取與合宜謂之義 【釋義】: 只有在獲取與使用金錢時合乎正義與合理,才稱得上是有義的人。 【心得感悟】: 金錢在手,善處為義。 取財需合乎道義,不因貪婪喪失原則;用錢應(yīng)合乎道德,施之有度,不致傷害。 正如春風(fēng)化雨,適宜的取與予,滋潤心田,造福社會。 唯有取之有道,用之以義,才能使財富成為人生助力而非桎梏。 深懷公正,懂得平衡取與予,行事合宜,方能不違初心,立于不敗。 金錢與道義共舞,便是人生智慧的極致體現(xiàn)。 【4】 無求非分謂之禮 【釋義】: 不貪求不應(yīng)該屬于自己的東西,才稱得上是有禮的人。 【心得感悟】: 懂得止步方顯禮之大義。 金錢雖有誘惑,但不該成為貪欲的溫床。 對自己無分的財富不貪求,是禮的精髓所在。 懂得節(jié)制,克制不應(yīng)得之欲,是一種高尚的修養(yǎng)。 只取應(yīng)得,心安理得,體現(xiàn)了內(nèi)在的自律與外在的禮儀。 金錢有度,取之有禮,才是對物質(zhì)文明的真正尊重。 以禮待財,不取非分,是高貴靈魂的象征,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石。 禮讓之道,不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心境,使人遠(yuǎn)離貪婪,走向?qū)庫o與富足。 【5】 博施濟(jì)眾謂之仁 【釋義】: 廣泛施惠于人,濟(jì)助眾生,才稱得上是仁愛之人。 【心得感悟】: 施財惠眾,是仁者之德。 財富的真正價值在于廣施恩德,擁有財富卻不獨享,廣泛施惠,以慈愛之心關(guān)懷他人,是大仁大德的表現(xiàn)。 財富流轉(zhuǎn)于人間,方顯其真正意義。 施財濟(jì)困,不僅是成就他人,更是修養(yǎng)自身,使心靈更加豐盈。 仁愛寬廣,施惠無邊,既能化解他人困厄,又能成就自我高貴人格。 如此,財富成為愛的載體,流動著仁者的無盡智慧與大愛,灑向人間。 【6】 出不失期謂之信 【釋義】: 按時兌現(xiàn)承諾并及時給予,才稱得上是有誠信的人。 【心得感悟】: 誠信是立身之本,準(zhǔn)時履諾為先。 無論富貴貧賤,言出必行,按時履約,彰顯了做人的擔(dān)當(dāng)與信用。 守信如守金,信用是一個人無形卻最寶貴的財富。 準(zhǔn)時履行承諾,不失期而出,體現(xiàn)了對他人和社會的責(zé)任感。 誠信不僅是道德的底線,更是立業(yè)之基,善德之源。 唯有誠實守信,方能贏得信任與尊重,在世間立于不敗之地。 金錢可再得,信義難重來,守信如金,成就誠信人生的光輝篇章。 【7】 入不妨己謂之智 【釋義】: 獲得金錢的方式不能損害自身利益和長遠(yuǎn)利益,這才稱得上是有智慧的人。 【心得感悟】: 智者取財,忌損其身。 這句話揭示了獲取財富的智慧。 謀財需明遠(yuǎn)慮,不因一時之利毀長遠(yuǎn)。 智慧之人懂得平衡眼前與未來,不以損己為代價獲取短利。 金錢應(yīng)以正道得之,確保自身健康、名譽(yù)與內(nèi)心和平。 精明之處在于既能富足,又能安然。 財富是工具,而非犧牲品;追求財富,同時守護(hù)自我,方顯大智大慧。 金錢與智慧同行,才能確保持久幸福與安寧。 寫在最后 “以此七術(shù)精煉,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方能長久享用不傷身心;視金錢如浮云,信守承諾,方顯德行高遠(yuǎn)。 不貪非分之財,合宜取用,財富才能成為助力而非桎梏。 智慧取財,不損自身,可保長久安康。 正如作者所言,掌握這七術(shù),金錢將益壽延年;若違背理道,則反而傷神害身。 唯有學(xué)會平衡,方能在金錢面前不失真,享受甜而不燥的人生幸福。 點個在看,與君共勉!感謝閱讀!感謝關(guān)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