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通常不會主動幫助你,也不會影響你,大部分時候就是隨機出現(xiàn)的npc。不會對你產(chǎn)生利害影響,也不在意你。那么,兄弟姐妹的后代應(yīng)該屬于這三個圈層里面的哪一個呢?在過去,兄弟姐妹的后代能進親密圈,早些年人們對家族關(guān)系極為看重,親戚之間也是極盡所能地互相幫襯。而如今,兄弟姐妹的后代大都只是普通社交層,即便你和兄弟姐妹的關(guān)系很好,但是你對他們的孩子再好,也未必能有所收獲。再加之當(dāng)代年輕人開始就行“斷親”之事,對于親戚,他們不會過度依賴,更不會過度在意,所以對他們太好,反而會破壞他們內(nèi)心的平衡。家庭資源分配理論家庭資源分配理論(Theory of Family Resource Allocation)認為,家庭里各個方面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合理地分配資源成為了維系家庭平衡的關(guān)鍵之一。
假使你對兄弟姐妹的孩子太好,那么你自己家的孩子必然會不由自主地和他們做比較,通過觀察你對資源的分配,來判斷你是否偏心,比如你給誰買的禮物更貴,比如你總是夸誰。大部分時間,中國人的社交是委婉而謙虛的,在別人面前很少會夸自己的孩子,并且為了撐面子,也會給其他親戚的孩子買昂貴的禮物,而你的孩子因為時刻花你的錢,因此你似乎并不在意他的禮物是否稱心如意,你將重點放在了兄弟姐妹的孩子身上。這就涉及到了物質(zhì)分配上的不對等。皮亞杰兒童認知發(fā)展四階段(Four stag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論中,孩童的思維模式往往比較刻板,單一,不具有縱向性。因此,他們會認為你在這方面太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