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青島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一批)】中山路

 行走書卷 2024-09-16 發(fā)布于江蘇

圖片

中山路

圖片

中山路,青島人難以割舍的心頭牽掛。那是童年的歡樂,那是青春的揮霍,那是一段凝固了的生活印記,那是永遠回不去的過往。

“一二一,上街里,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嫉谝??!比缃?,六十歲以上的青島人大多是唱著這首童謠長大的。平心講,這童謠,只有用地道的青島話念出來才有味道。它獨特的韻律,它自定的重音點,在普通話中蕩然無存。

按照殖民者的初期規(guī)劃,中山路是作為一條十分重要的街道來設計建造的。它是棧橋的延長線,一路向北拓展,街道寬闊,馬路平整,道路兩側(cè)全是歐式建筑。細心的行人也許會發(fā)現(xiàn),中山路并不是筆直的,在湖北路路口略微偏向西北,而在肥城路路口,復而折向東北。規(guī)劃、建設之初,這里是一片空白,道路直線向北完全不是問題,那為什么它會折來折去呢?原來是因為自然環(huán)境。在湖北路、曲阜路、肥城路、德縣路這幾個路口,德國的設計師們將道路安排在了這些斜坡的最底部或較為平坦之處,形成自東向西最自然的過渡。如果硬性取直,湖北路、曲阜路、肥城路等都會出現(xiàn)一至兩米的“斷崖”,像堵矮墻一般立在路邊。工程量的增大是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而對這幾條道路自然比降的破壞,更是不可修復的環(huán)境災難。正是基于這種理念,基于對自然環(huán)境最大限度的保護,青島的所有道路設計充分尊重了這片丘陵地帶的原本樣貌,借著山形、坡道,蜿蜒曲折,順勢延伸,才有了今天青島街道方向不正、錯綜交叉的特點。中山路以及東邊的浙江路、安徽路、江蘇路,都遵從了這寶貴的設計理念。它們是青島道路設計和建造的模式和樣板。

中山路南段最初名為弗里德里希街。弗里德里希街止于保定街。再向北,是山東街。

在設計和建造上,弗里德里希街與山東街可謂天壤之別。弗里德里希街寬闊平坦,好似一馬平川。一進入山東街,道路立馬收窄,且起伏不平。弗里德里希街道路兩側(cè)是高大漂亮的歐式建筑,混凝土結(jié)構(gòu)。山東街兩側(cè)多是前店后廠或下店上廠的低矮兩層房,磚木結(jié)構(gòu)。

日據(jù)時期,弗里德里希街更名為靜岡町。靜岡是日本中部的一個縣。

中國收回青島主權(quán)后,這條街是最早被重新命名的道路之一。1923年,膠澳商埠督辦公署決定,撤銷靜岡町,將山東街向南延伸至棧橋,整條道路命名為山東路。

1929年北伐成功,全國南北統(tǒng)一。南京政府委派了新的青島市市長。南方革命軍政府都是孫中山的忠誠追隨者,一進入青島,便在5月22日作出決定,將山東路更名為中山路,將太平山下的第一公園更名為中山公園,以紀念孫中山的歷史功績。

圖片

這是山東路第一次從青島的路名中消失。

1938年,日本第二次占領青島。他們當然要鏟除所有與孫中山有關的革命因素,中山路重新叫回了山東路,中山公園改為匯泉公園。山東路“幸運”回歸。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國民政府接收青島。世事再次輪回。山東路再次改名為中山路,匯泉公園再叫中山公園。這次更名,一直沿用至今,已然七十五年了。

山東路再次從青島的版圖中消失了。這一次,它整整消失了三十七年。也就是說,從1945年到1982年,青島的路名當中,居然沒有山東路。

1982年開工,1983年9月通車,青島在東部新建成區(qū)建設了一條南北大道。山東路之名冠在了這條新路上。報社的攝影記者拍了一張新聞照片,配上說明文字,交到了總編室拼版待發(fā)。認真負責、兢兢業(yè)業(yè)的資深版面編輯看到照片說明后非常生氣。她叫來攝影記者,批評說:“你們年輕人工作一定要扎實嚴謹。十四米寬的馬路,怎么能寫成四十米呢!這是差了多少?”攝影記者委屈地說:“真的是四十米寬,這是一條高標準的城市道路,是青島最寬的馬路?!本庉嫵泽@道:“現(xiàn)在的馬路居然可以建到四十米了!真是意想不到。”

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在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變換著身姿震驚世人。山東路最寬馬路的紀錄,早已被十數(shù)次地打破了。

圖片

中山路最早的精華在北段。盡管這“精華”的原因不是那么風雅。一家美味的餐館,讓這條街的北段風光無限。

1891年,一胡姓老板創(chuàng)辦了一家飯館,這就是春和樓的前身。胡老板有著靈活的經(jīng)營頭腦和敏銳的商業(yè)嗅覺。他知道,膠澳總兵衙門的設立必定為青島村一帶帶來數(shù)不盡的商業(yè)機會,兵丁、家眷、營造、交易,哪一樣也離不了吃飯。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口結(jié)構(gòu)的變化,是飯店發(fā)財?shù)那疤釛l件,而這些前提條件,正圍繞著總兵衙門的設立而快速聚集。

果然,第一桶金就這樣輕易地被胡老板賺到了。當弗里德里希街和山東街開建的時候,胡老板已經(jīng)可以為自己在這條最繁華的商業(yè)街上選擇一方經(jīng)營寶地了。1899年底,兩層的春和樓飯店昂然立在了山東街和天津街街口。毫無疑問,這是山東街上最早的建筑之一。如今,春和樓這座二層小樓已經(jīng)挺立一百二十多年了。應當承認,這春和樓,還真是一個奇跡。

1912年辛亥革命之后,一大批前清遺老變賣家產(chǎn),拖家?guī)Э诒芫忧鄭u。他們誓不與革命黨同天下,又要找一個相對安全的避居之地,青島,便成了這些遜清遺老們的首選之地。這的確是一個歷史的悲哀,與洋人抗爭了一輩子的親王、總督們,還是要在洋人的庇護下茍延殘喘。學部副大臣劉廷琛說:“青島、上海、天津間遺臣多居之,而青島號最勝。大學士、軍機大臣、尚、侍、督、撫皆備……”劉廷琛也許是忌憚于名諱,沒敢提恭親王溥偉的名字。

溥偉是恭親王奕?的孫子?!肮вH王”是他們家世襲罔替的爵位。溥偉的父輩或逝或病,不堪重任。溥偉是直接從爺爺手里接過恭親王爵位的。戴上“鐵帽子王”才十幾年,大清朝便亡了,溥偉自是極不甘心。他將恭王府以四十萬銀元變賣,帶著這些巨款來到青島,收買人心,積蓄力量,期望有朝一日恢復大清王朝。

德國傳教士衛(wèi)禮賢很快結(jié)識了這幫王公大臣,他與這些遺老們時常往來,聚會飲宴,所選擇的飯店大多時候是春和樓。

衛(wèi)禮賢細心觀察酒宴上這些前清官宦們的音容笑貌,傳神地記下了這些人的喜怒哀樂。

“頸上有一道深深傷痕”的蒙古親王多羅特·升允,深得衛(wèi)禮賢敬重。升允為人豪爽,酒量驚人,是社交場合不可或缺的活躍分子。他是蒙古鑲黃旗,官歷江西巡撫、察哈爾都統(tǒng)、閩浙總督、陜甘總督等。庚子之亂,八國聯(lián)軍打進北京時,慈禧太后慌忙穿上太監(jiān)找來的百姓服裝,扮成一老太婆逃出京城。升允則化裝成車把式,手握長鞭,一路隨侍在西太后身邊。他能講述一大堆和這次勝利大逃亡有關的驚險、艱難的故事。

劉廷琛是衛(wèi)禮賢特別關注的一個人。這不是因為劉廷琛詩書傳家,家學淵源,也不是因為他貴為帝師,是書法大家。衛(wèi)禮賢覺得,劉廷琛是一個極端矛盾的人物。他本來治學嚴謹,為人嚴肅,在青島買下了整整一棟樓,從老家九江運來了十幾萬冊藏書,并將此樓取名“潛樓”,意為“潛龍勿用”,表達了與民國、與新時代抗爭到底的決心。而在酒桌上,劉廷琛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他是喝輒必醉,醉則大哭。衛(wèi)禮賢看得出來,劉廷琛是用故意裝出來的放蕩不羈來掩飾他內(nèi)心的極度痛苦。他的放浪形骸,正是他內(nèi)心恐懼和迷惘的另一種極端表現(xiàn)形式。醉酒大哭時的劉廷琛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大盜移國而不能討,吾輩之辱也?!?/p>

這種通宵達旦、醉生夢死般的飲宴,無論是春夏還是秋冬,時常在這個小圈子里上演。又一個寒冷的夜晚,又一場毫無節(jié)制的狂飲,夜已經(jīng)很深了,張士珩站起身來,準備回去了。他笑著說:“一般中國人的宴會不會花這么長的時間。”有人立即表示了異議:“噢,只有一半是中國式的。食物是中國的,酒卻是德國的?!辟e客們終于分手了。此刻,雪花正靜靜地從夜空中飄落下來……

關于春和樓,需要訂正的訛傳是:1891年底,李鴻章來青島考察膠澳炮臺選址時,在春和樓用過飯。這是時間和地點都弄錯了的記敘。李鴻章是1891年6月乘軍艦由旅順來青島考察的。那時,春和樓還未創(chuàng)辦,李鴻章也未登陸。在整個膠澳地區(qū),還沒有一座可以靠泊大型軍艦的碼頭。1894年5月,李鴻章第二次來膠澳時,倒是在青島村前巡視過,章高元陪著這位中堂大人在岸邊檢視炮臺建設工程。那時,一段大鐵橋已立在前海,軍艦可以靠泊,李大人便可以棄舟上岸了。至于春和樓彼時的門店在何處,李鴻章是否前往就餐,都需要可靠的史料加以證明。

當然,中山路的故事不是這些前清遺老們可以涵蓋的。他們只是注釋了中山路的過去?,F(xiàn)代中山路,從南至北,演繹了多少人間活劇,見證了多么激蕩的時代變遷,這才是當下青島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中山路1號剛開始是德國人建造的青島俱樂部,主要是給德國人休閑用的,后來成為國際俱樂部。1911年,青島俱樂部在面對棧橋的最佳位置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青島俱樂部是德國青年派建筑風格的作品。這個流派盛行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注重建筑的幾何造型,倡導新材料裝飾。小巧的陽臺下設精致的錐形支座,花式鑄鐵件嵌入墻壁、窗沿、門框,夸張的格柵等,都是青年派建筑的探索。經(jīng)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本土的青年派建筑許多已經(jīng)毀于戰(zhàn)火,而在青島、上海等地,居然還保留著一些德國青年派建筑風格的老房子,這令德國建筑師和歷史研究者驚喜不已。中山路1號的外立面質(zhì)樸典雅,給人一種溫馨的家的感覺,設計師就是想讓漂泊于海外的游子,在這里找到溫暖,找到慰藉。一樓的那座大壁爐堪稱藝術(shù)品——多彩的馬賽克拼出精美的圖案。萬幸的是,“文革”中,造反派只是砸癟了壁爐兩側(cè)的銅質(zhì)動物裝飾,卻讓這個年代久遠的壁爐逃過一劫。一樓是餐廳,二樓臨海的房間和陽臺是酒吧。二樓北側(cè)是一個大舞廳。舞廳中央幾十平方米的木制地板下面安裝了高強度的彈簧。當華爾茲的舞曲響起時,隨著舞者的旋轉(zhuǎn),地板會微微起伏,波浪般的感覺分外強烈。

圖片

1949年之后,中山路1號成立了中蘇友好協(xié)會,后來與中山路3號一起成為中蘇友好館。中山路3號這個不知哪年建造的房子還真有一個高高的屋頂,很像俄羅斯東正教教堂的尖頂。作為中蘇交流的一個平臺,它實際存在的時間不算太久。這里辦過一些展覽,搞過一些講座,甚至周末還有交誼舞會。資料記載,十年間,來這里聆聽蘇聯(lián)發(fā)展偉大成就的聽眾有六萬之多。后來,中山路1號成了機關辦公樓,3號被改造成了一個綜合電影院。室內(nèi)影院了無特色,由報告廳和展覽廳改為放映廳時,沒有考慮合適的坡度比降,后排座席的觀眾即使伸直脖子,也常常被前排阻擋了視線。室外的露天影院倒是市民們夏天喜歡光顧的地方。在這里,與其說是觀影,倒不如說是納涼。

中山路3號的對面是中山路2號。這個挺神秘的深深庭院一直是一個高檔賓館,用于內(nèi)部接待。1949年后,這里是市政府交際處,在整整三十年的時間里,它與太平路上的棧橋賓館一起,是青島為數(shù)不多的黨政機關接待場所。

中山路上的銀行建筑群是這里成為金融街的重要砝碼。這不是德國人規(guī)劃的。在城市的最初建設藍圖中,中山路以西、河南路以東、曲阜路以北、肥城路以南這片長方形地塊是一個街邊公園,叫深山公園。德國人大約想經(jīng)過幾十年的歲月積累,在這里打造一片大樹參天、濃蔭蔽日的城中森林。這種城中森林在今天的一些歐洲城市中并不鮮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時期,這個街邊花園被以數(shù)字順序命名為第四公園。1934年,幾家銀行聯(lián)手獲得了這片土地。先是中國銀行青島分行建起了辦公大樓,是為中山路62號。這幢大樓簡潔明快,鋼筋水泥結(jié)構(gòu),花崗巖基礎,由中國設計師陸謙受、吳景奇設計。沿此樓向北,山左銀行、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大陸銀行陸續(xù)建成,且皆為中國建筑設計師設計,難能可貴地保持了一致的建筑風格和樣式。自肥城路向西,又加蓋了一座L形建筑,這就是河南路上的金城銀行。

圖片

這一圈銀行城一直使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此后,河南路17號的金城銀行變成了市南區(qū)人民醫(yī)院,山左銀行樓內(nèi)中國旅行社的產(chǎn)權(quán)劃歸了商業(yè)局下屬的飲食服務公司,中山路、肥城路拐角處的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部分給了山東省外貿(mào)局。其他的銀行產(chǎn)業(yè)一并歸入中國人民銀行青島分行名下。那時,沒有央行與商業(yè)銀行的區(qū)別,人民銀行既監(jiān)管又經(jīng)營,一肩兩挑,管營結(jié)合。金庫就在大樓的地下室里。銀行各區(qū)辦的中型卡車會在傍晚將一天的現(xiàn)金拉來入庫,第二天早晨,作為頭寸,再拉去遍布全市的各儲蓄所。五個區(qū)辦,五輛中型卡車、幾十個錢箱,就將全青島的現(xiàn)金收納完畢,一個金庫存放便綽綽有余,與今天天文數(shù)字般的現(xiàn)金流量相比,可真是天淵之別。

“文革”初期,中山路70號是山東省外貿(mào)局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的辦公樓。兩派造反組織爭相奪權(quán)。奪到權(quán)的一派據(jù)守大樓,拒不交出權(quán)力的象征——紅色大印。未奪到權(quán)力的一派,絕不相讓,圍住大樓,猛烈進攻,誓將權(quán)柄奪回自己一派手中。久攻不下之際,樓外的造反派調(diào)來了大型吊車,吊臂高高升起,吊鉤擺動著,“嘩啦啦”擊碎了窗戶玻璃。樓內(nèi)的造反派眼看守不住了,點起了大火,不知是焚燒“機密文件”,還是阻止樓外人的進攻,只見濃煙滾滾,火苗飛躥。消防隊不干預“革命”群眾的“革命”行動,但火災還是要救的。呼嘯而至的消防車被擋在了人群之外,進攻一方乘亂沖進大樓。據(jù)守失敗的一方舉著雙手被押了出來。消防隊員這才能夠進樓滅火。這驚心動魄的一仗是這條路上少有的一次武斗。

中山路上還有一處令人仰視的古羅馬風格建筑,這是93號的交通銀行青島分行。此樓建造年代略早于那片銀行城,于1929年開工興建,由中國第一位留美歸國的建筑師莊俊設計。四根約十一米高的羅馬科林新柱巨人般地立于高臺之上,更顯示出這棟建筑的高大與雄偉。莊俊嚴格遵從了科林新柱的設計范式,1:10的徑高之比,二十個平齒凹槽,柱頭的毛茛葉裝飾,分毫不差。羅馬柱之上的等腰三角形山墻也是中規(guī)中矩。盡管用鋼筋水泥替代了傳統(tǒng)的石質(zhì)材料,但搭眼一看,還真沒有什么違和感。這座典型的古羅馬風格建筑在周邊平庸的建筑群中拔地而起,令人移不開眼。

說起中山路,青島飯店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1932年,在中山路、曲阜路東北拐角處,一座三層高的飯店開門納客,樓上是客房,一樓是餐廳,名曰青島咖啡飯店。聽名字便知道,這是一家西餐廳,它的牛奶、面包、冰激凌、牛排等,都是風靡青島的美味。只是,西餐畢竟不合中國大眾口味,光顧者大多是一些時髦的“上流人士”。

1949年之后,青島咖啡飯店居然保留了下來,仍是主打西式餐飲,仍是小眾們的風雅聚會之地。普通百姓視進青島咖啡飯店吃飯為年度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會津津樂道,會回味良久。

進入青島咖啡飯店要踏兩組樓梯。第一組是水泥臺階,由中山路上走進青島咖啡飯店前廳。這是一個不大的房間,最初的功能應該是衣帽間,是等候室。顧客在這里脫好衣帽,掛于衣架之上,由侍者引入餐桌前。由衣帽間再走上幾階木樓梯,才是青島咖啡飯店的正廳。20世紀60年代初,青島咖啡飯店已露破敗之象,木樓梯及正廳的地板踩上去吱嘎亂響。

“三年困難時期”之后,牛奶、雞蛋、牛排、冰激凌等都成了極度奢侈品,青島咖啡飯店的供應鏈幾乎斷裂,它面對的消費群體也日漸萎縮。此時的青島咖啡飯店越來越接地氣,甚至開始提供地瓜面點心、雜糧發(fā)糕等食品。1965年,青島咖啡飯店改名叫青島飯店,舊樓也很快被拆除,擴建成一棟五層大樓。

1970年代,青島的商務接待酒店十分匱乏,尤其是在市南區(qū),一床難求。有關部門絞盡腦汁,挖掘潛力,連大眾浴室都利用了起來:白天供市民洗浴,晚上接待住宿。只是,住店的客人整個白天都不能回房休息,晚上幾點入住、早晨幾點出門,都有嚴格的限制。在此窘境之下,商業(yè)部門拆除了青島飯店東側(cè)有著小橋流水、太湖石假山,極具特色的瀛洲旅社,建成九層大樓,并入青島飯店,這里成為青島當時最著名、最高檔的餐飲、住宿場所。

青島飯店的一大創(chuàng)舉,是開了中式面食機械化生產(chǎn)的先河。它與青島商業(yè)機械廠聯(lián)合,研制成功了硬面火燒加工機械,從和面、發(fā)酵,到壓制、烘烤,全部實現(xiàn)了機械化,制作的火燒造型好,口感好,百姓追捧,市場熱銷。一斤糧票、兩毛五分錢,買一斤五個火燒。青島人稱這種硬面火燒叫“杠子頭”。每天,青島飯店在曲阜路上的銷售點都是排著長隊,許多人還是專門從滄口、四方一帶趕來的。

2004年,在中山路改造工程中,中山路以東、浙江路以西、曲阜路以北、肥城路以南這片區(qū)域,新老房屋統(tǒng)一拆除,建筑了一座體量巨大的綜合商業(yè)城。青島飯店搬到了香港中路,與百年中山路就此作別。

不知從何時起,中山路成了展示青島人激情及狂熱的碩大舞臺,各種集會游行、列隊慶賀,都要從中山路上經(jīng)過。有時,一支不知什么名目的游行隊伍會忽然出現(xiàn)在中山路上,或從太平路一路北進,或從膠州路一路南去。

中山路上有些游行要連夜舉行,不許過時。1970年4月24日21點多,中國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消息剛剛播完,接到單位通知的人們便迅速向中山路集中,浩大的游行隊伍在燈光稀疏的街道上喊著口號,揮舞著小旗,逶迤向北走去。

圖片

中山路是那個時代飲食男女的首選。在這條商業(yè)街上走一走,逛一逛,購物,吃飯,是一種美好的期望。

可在計劃經(jīng)濟時期,貴為第一商業(yè)街的中山路也只有六七家飯店。中山路、湖南路路口是海濱飯店;它的斜對面是谷香村飯店,以面條為特色;向北,中山路、曲阜路路口是青島飯店,它的斜對面、銀行大樓的樓下是沒有掛招牌的青島飯店的分店;再向北,在通向保定路的夾道旁,有一家集體所有制的小飲食店;順坡下去,天津路路口是春和樓;向前,在接近中山路的盡頭,是四川風味的天府酒家。

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商場的經(jīng)營模式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中山路上過去只有兩家綜合商場——中段的青島第一百貨商店和北頭的國貨公司。其他都是專營店,如食品店、婦女兒童用品商店、鞋帽店、肉食店、無線電商店、工藝美術(shù)店、體育用品店,甚至還有一家文物商店。究竟是“大而全”好,還是“小而精”優(yōu)?青島商業(yè)部門借鑒上海南京路的經(jīng)驗,力推小而精的經(jīng)營模式。他們認為,將單一商品做精、做細、做全,是為顧客提供最大的方便。現(xiàn)代超市的引入是商品交易領域的一場革命,尤其是開架銷售,帶給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是全新而震撼的?!按蠖焙汀靶《钡膬?yōu)劣之爭,在改革大潮的沖擊下變得毫無意義。

“慌亂”本不是中山路的格調(diào),更不是它的特色。而戰(zhàn)亂時期,這閑適優(yōu)雅的商業(yè)街竟在虛假警報下上演了一出鬧劇般的“逃難”。

1937年“七七事變”的當天,作家端木蕻良由上海來到青島。他是受茅盾之托,為茅盾即將讀中學的女兒考察青島中學校的。端木蕻良的這次青島之行,棲棲惶惶。他記述了一個難忘的“青島之夜”:

突然電燈完全滅了,許多人跑著。三秒鐘工夫,電燈又復原,街上又照常了。我們向南走著,忽然人像潮水般下來,我仔細一聽,沒有槍聲,也沒有什么響動,只是人向北跑……廣播止了,鋪子都忙著關門,熄電燈。一霎時街都空了。向前走走,問問前邊的人為什么跑,有的人說是前海放大炮了,有的人說一個老太婆忽然歇斯底里地喊說:“日本兵來了!”又有人說是一部洋車膠皮胎炸了,又有人說德縣路堆沙包了。不出五分鐘,言人人殊。

1999年12月31日夜,百年中山路迎來了它自建成以來從未有過的輝煌時刻。這一夜,中山路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十幾萬人涌進這里,涌進中山路盡頭的棧橋海邊。中山路和前海一帶,人聲鼎沸,人頭攢動。興高采烈的人們匯聚在這里,只為度過那個千載難逢、充滿儀式感的時刻:千年之交替。從1999年,邁入2000年!

這種“千年等一回”的幸運,振奮著當世之人!生命不能選擇,生逢此刻,只是偶然,但這一偶然,足以令幾十億地球人像中了大獎般狂喜!這一天的晚上,中山路裝扮一新,燈火通明,所有商店不打烊、不歇業(yè)。人們興奮不已,喜笑顏開。

子夜剛過,前海炮聲隆隆,五彩禮花騰空而起,天地一片燦爛!人類歷史上,一個新的“千年”開始了!

這是中山路“最后的瘋狂”。隨著青島東遷戰(zhàn)略的逐步實施,青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甚至人口中心不斷東移,中山路日漸蕭條、冷落。

中山路周邊區(qū)域為主的老城區(qū),是青島城市發(fā)展的原點,是青島海派文化的凝結(jié),也是青島城市經(jīng)濟的根脈。推進以中山路區(qū)域為主的歷史城區(qū)保護更新,是青島面向未來謀劃部署的一項歷史性工程。“科技賦能中山路”、“原創(chuàng)品牌潮趣街”、“城市微度假”……,“老街里”正在加速煥新,中山路商圈快速起勢,一個以5A級景區(qū)標準打造的歷史文化特色街區(qū),正在逐步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青島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一批)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