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華昌中醫(yī) 古中醫(yī)防未病,保民眾大健康。 收藏,60種對藥配伍瑰寶,(中) 21.車前子與澤瀉:車前子常用量 9 - 15 克,澤瀉常用量 6 - 10 克。利水滲濕,可治水腫、小便不利等癥。 22.附子與干姜:附子常用量 3 - 15 克,干姜常用量 3 - 10 克?;仃柧饶?、溫中散寒,對陽虛寒盛有良效。 23.黨參與白術(shù):黨參常用量 9 - 30 克,白術(shù)常用量 6 - 12 克。健脾益氣,用于脾氣虛弱之癥。 24.熟地與山藥:熟地常用量 9 - 15 克,山藥常用量 15 - 30 克。滋陰補腎、健脾益肺,對脾腎兩虛、肺腎陰虛有效。 25.郁金與姜黃:郁金常用量 3 - 10 克,姜黃常用量 3 - 10 克?;钛袣狻⒅雇?,可治氣滯血瘀之疼痛。 26.乳香與沒藥:乳香常用量 3 - 10 克,沒藥常用量 3 - 10 克?;钛雇?、消腫生肌,對跌打損傷、癰腫瘡瘍等有作用。 27.丹參與紅花:丹參常用量 9 - 15 克,紅花常用量 3 - 10 克。活血化瘀,用于瘀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癥。 28.白芍與甘草:白芍常用量 6 - 15 克,甘草常用量 2 - 10 克。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可治腹痛、攣急疼痛等。 29.天麻與鉤藤:天麻常用量 3 - 10 克,鉤藤常用量 10 - 15 克。平肝息風(fēng),用于肝陽上亢之頭暈?zāi)垦5劝Y。 30.山茱萸與熟地黃:山茱萸常用量 6 - 12 克,熟地黃常用量 9 - 15 克。滋補肝腎,對肝腎陰虛有調(diào)理作用。 31.黃連與黃芩:黃連常用量 2 - 5 克,黃芩常用量 3 - 10 克。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對濕熱病癥有效。 32.梔子與淡豆豉:梔子常用量 6 - 10 克,淡豆豉常用量 6 - 12 克。清熱除煩,用于熱病心煩等癥。 33.石菖蒲與遠志:石菖蒲常用量 3 - 10 克,遠志常用量 3 - 10 克。開竅醒神、寧心安神,可治失眠、健忘等。 34.茵陳與梔子:茵陳常用量 6 - 15 克,梔子常用量 6 - 10 克。清熱利濕,對黃疸有療效。 35.桑寄生與杜仲:桑寄生常用量 9 - 15 克,杜仲常用量 6 - 10 克。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用于肝腎不足之腰膝酸軟、胎動不安等。 36.南沙參與北沙參:南沙參常用量 9 - 15 克,北沙參常用量 9 - 15 克。養(yǎng)陰清肺,可治肺燥干咳等癥。 37.玉竹與黃精:玉竹常用量 6 - 12 克,黃精常用量 9 - 15 克。滋陰潤燥,對陰虛燥咳等有作用。 38.大青葉與板藍根:大青葉常用量 9 - 15 克,板藍根常用量 9 - 15 克。清熱解毒,用于熱毒病癥。 39.五味子與烏梅:五味子常用量 2 - 6 克,烏梅常用量 6 - 12 克。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可治久咳、久瀉等癥。 40.肉蓯蓉與鎖陽:肉蓯蓉常用量 6 - 10 克,鎖陽常用量 5 - 10 克。補腎陽、益精血,對腎陽不足有調(diào)理作用。 最后,希望朋友們再關(guān)注《杏仁弦道》及《華康中醫(yī)館》兩個公眾號,里面的內(nèi)容同樣精彩! |
|
來自: 花無缺3myj1j3d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