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白鯨出海 (ID:baijingapp),作者:李爽,編輯:殷觀曉,原文標題:《短劇App,正在成為收入僅次于TikTok的非游出海應用》,頭圖來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短劇App出海吸金能力強勁,收入僅次于TikTok。
· ?? 短劇App出海月收入突破1億美元 · ?? 短劇市場還有20倍增長空間 · ?? 亞洲市場表現(xiàn)強勁,日韓營收貢獻明顯 “我要看全集,上傳的每一集都看過了。我已經 73 歲了,我的時間不多。拜托了?。?!”——@starksce1 這是ReelShort出品的爆款短劇《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在YouTube上收獲的一條熱評,不少網友既驚訝于這樣一位“高齡影迷”的存在,又對她看劇心切的感受深深共情。截止2024年9月,以上留言在YouTube上已獲得了1.3萬次點贊和479條回復,《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本尊的瀏覽次數更是高達恐怖的2071萬次。以上種種或許可以視為短劇在海外市場走紅的一個縮影,而熱烈的市場反饋也正默默地將短劇出海平臺的營收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上個月8號,ReelShort來到美國iOS暢銷總榜Top18,刷新短劇品類在美國暢銷榜的最高排名。Sensor Tower數據顯示,ReelShort移動端的8月內購收入達到2300萬美元(約合1.64億人民幣)。而理解這組數據的另一個維度是,以上收入成績已經超過以往印象中吸金能力強悍的BIGO LIVE、CapCut、PictureThis等出海產品。非游出海品類里,短劇唯一打不過的可能只剩TikTok。 8月出海非游收入榜單|數據來源:Sensor Tower、Appmagic “海外短視頻的用戶群約在20億左右,類比國內,海外短劇如果能達到50%的短視頻用戶滲透率,大致是10億用戶的體量。但目前各家MAU加起來去重應該不到5000萬人,總體滲透率不足5%。”換句話說,海外短劇市場可能還有20倍的成長空間,這是5個月之前ShortMax COO九尾的判斷。從那以后出海短劇產品普漲的月流水、下載數據似乎也成為印證。 “投”出高增長,13款產品突破百萬月流水 今年年初SensorTower發(fā)布的《2024年短劇出海市場洞察》顯示,今年2月海外短劇市場的單月內購總額還不到5000萬美元,到了8月,僅Top3選手的單月內購額就遠超這一數字,且非頭部選手的月流水也在一路走高。今年8月,單月內購額突破百萬美金的出海短劇應用數量已經達到了13個,預計海外短劇市場的單月內購總額將突破1億美元,相較年初水平已經翻番。 8月主要出海短劇應用收入、下載情況|數據來源:Sensor Tower、AppMagic、點點數據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頭部產品的營收占比在變小。8月排名前三出海短劇應用,占賽道整體營收的6成左右,相較年初水平下降了約10個點,這意味著大盤增速高于頭部產品的增速,而非頭部產品也獲得了很大的成長空間。具體來看,月流水百萬至600萬美元這一成績段聚集了大量的出海短劇應用,但是再往上突破千萬美元卻是一個比較明顯的門檻。 去看營收市場分布,對于以上涉及的任何一款出海短劇產品,美國都還是主要營收市場,與此同時,臨近的日韓市場的營收貢獻也更加明顯。以DramaBox為例,預計其8月在日本市場的月流水為390萬美元,日本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營收市場,在韓國月流水也有百萬美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日韓市場更多呈現(xiàn)出來的是“贏家通吃”的局面,Top3之外的玩家流水普遍只有幾萬到數十萬美元,成長空間有限,美國還是出海首選。 日本收入Top5的出海短劇產品及其收入分布|數據來源AppMagic 與流水同步激增的是,下載數據一端也呈現(xiàn)出了顯著的增長,Sensor Tower數據顯示今年2月出海短劇產品下載總量約為1200萬次,到了8月僅DramaBox一家的月下載量就高達1000萬次。另外一個下載量猛增的代表是ShortMax,其上線前6個月的累計下載量為850萬次,如今的單月下載量就超過了這一數字。下載量激增的背后,是出海短劇廠商們大手筆的投流。廣大大數據顯示,出海短劇App占據近一個月的出海非游投流排行榜前列,只剩Temu、SHEIN之類的電商平臺可以一戰(zhàn)。 7月出海應用投放TOP20|圖源:廣大大數據 漲,是過去一段時間中短劇出海的主旋律,其中不乏一些以“黑馬”姿態(tài)跑出的新面孔,以下我們也將逐一進行介紹。 短劇出海,“中外”會師 我們最早觀察短劇出海的時候,參與主體多數是出海網文廠商,而海外短劇市場的快速增長也吸引了更多國內廠商將短劇業(yè)務擴展至海外,成長同樣非常迅速,代表廠商包括:中文在線旗下的Sereal 、番茄的MiniShorts等。 即使是國內市場背景更重,但是網文基因和投流經驗還是讓它們很快走出了“新手村”,DataEye數據顯示,以上2款產品包攬了8月某周Top5英文熱門短劇的4席,其中來自MiniShorts的《Fake It Till We Make It》更是已經連續(xù)4周登頂熱度榜。上述產品的營收均位于500萬-600萬美元的區(qū)間,處于出海短劇的第二梯隊。 8月出海短劇收入Top10|數據來源:Sensor Tower DataEye海外微短劇熱度榜|圖片來源:DataEye 從熱門短劇的題材分布來看,面向女性用戶的都市情感、霸總等題材依舊長盛不衰。 另外一個有趣的趨勢是,更多海外廠商打造的短劇出海產品出現(xiàn)在了榜單中,由德國廠商打造的GalateaTV和烏克蘭廠商打造的My Drama雙雙突破了百萬美元的月流水。在這兩家廠商身上我們又再次看到了熟悉的網文業(yè)務起家的背景,而且相較于我們上次的觀察(感興趣的讀者歡迎跳轉閱讀《德國網文公司進場,短劇出海終于卷到歪果仁了?》),兩款海外廠商的產品也更對味兒了,除了更多海外本土劇的上線,兩款產品也正積極引入中文翻譯短劇來填充內容庫。 GalateaTV和My Drama的概況 尤其有趣的是Holywater,這是一家最早從動態(tài)壁紙和自定義字體起家的工具廠商,后來的內容產品矩陣和CMS高度相似,集齊了網文、互動小說和短劇三大內容平臺,互動小說平臺My Fantasy也曾是它最成功的內容產品,一度躋身品類營收Top5,不過后期收入下滑,也可能是Holywater決定拓品類轉型的契機。 創(chuàng)始人Bogdan Nesvit在博客中表示,2023年他們看到了短劇在亞洲市場風靡,就迅速啟動了一個試點項目并拿到融資。短劇平臺在次年5月才正式上線,他們目前正在測試在短劇App中加入AI社交功能,讓用戶在看完短劇之后能和角色繼續(xù)交流甚至約會。 從我們過往對短劇App和AI社交產品的觀察來看,兩種內容形態(tài)其實都有頗為深厚的網文/互動小說基因,常年“霸總出沒”。在投流成本沉重的背景下,短劇變現(xiàn),AI社交拉留存未嘗不是個思路。 Holywater發(fā)展歷程 My Drama目前給自己的定位是“全球最大的非中國的短劇平臺”,頗有一種“凈撿軟柿子捏”的務實氣質。但創(chuàng)始人的思路還是非常清醒的,下一步他們計劃,擴大短劇產能;用AI縮短制作時長;拓展和亞洲短劇版權方的授權合作,一切都將圍繞著內容供應增量和提效進行,不出意外它也將與出海廠商在海外短劇的賽道上繼續(xù)交鋒。 Holywater特殊之處既在于這是一家在戰(zhàn)爭中成長的初創(chuàng)廠商,與此同時它還保持著良好的業(yè)績,據說產品矩陣ARR達9000萬美元,創(chuàng)始團隊也對于內容產品有很多思考,目前還有一款有聲讀物平臺、一款“將內容個性化和沉浸感提升到新水平的產品”以及一款基于頂級IP的AI互動故事產品正在構建中……如果你對這家公司感興趣,也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我們將適時推出相關文章。 寫在最后 高增速下,在短劇品類“再造”一個TikTok似乎指日可待。更積極的信號是,有關短劇出海盈利狀況的問題,出現(xiàn)了一些清晰且積極的答案。中文在線最新財報數據顯示,ReelShort母公司CMS上半年收入約為10.86億元,實現(xiàn)2293萬元的凈利潤,而從燒錢轉向賺錢的短劇出海也一定有機會走得更遠。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tougao@huxiu.com |
|
來自: 貫澤 > 《新行業(yè)和金融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