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王禔篆書四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禔(1880-1960),原名壽祺,字維季,號福庵,浙江杭州人,工書法。篆、隸、楷均渾穆恬靜。設西泠印社,篆刻融皖、浙兩派之長,布局喜勻稱平穩(wěn),氣韻淳樸茂密。主張刻印需從謹嚴規(guī)矩入手,才可放而不狂怪。對推動近現(xiàn)代印學有極大貢獻。 鮑照《蕪城賦》 當昔全盛之時,車掛轊,人駕肩。廛闬撲地,歌吹沸天。孳貨鹽田,鏟利銅山,才力雄富,士馬精妍。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劃崇墉,刳濬洫。 謝莊《月賦》 臣聞沉潛既義,高明既經(jīng),日以陽德,月以陰靈。擅扶光于東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臺,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闕,朏魄示沖。(與原文略有不同) 沈約《麗人賦》 有客弱冠未仕,締交戚里,馳騖王室,遨游許史。歸而稱曰:狹邪才女,銅街麗人,亭亭似月,燕婉如春,凝情待價。思尚衣巾。陸離羽佩,雜錯花鈿。(與原文略有不同) 庾信《燈賦》 況復上蘭深夜,中山醑清。楚妃留客,韓娥合聲。低歌著節(jié),游弦絕鳴。輝輝朱燼,焰焰紅榮。乍九光而連采,或雙花而并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