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在帖子里提到自己在40歲前已經“正高+zc,職稱職級雙豐收”時,很多人讓我寫寫是怎么做到的?一般人能在三十七八歲拿到一個正高職稱或者一個ZC職務就已經很不錯了,怎么做到兩手抓兩手硬的?還有人問我怎么教育娃? 其實我覺得管理自己和管理娃是一個路數,大道至簡。為什么成功的家庭更容易出成功的娃?因為可能他們家掌握了成功的規(guī)律,就這么簡單。 怎么打好手里的牌?首先要看你手里有哪些牌?一些來自你出生時老天給你發(fā)的牌,另一些是你后天自己努力摸到的牌。我簡單說說自己“打好人生牌”的看法。 第一、要清楚自己原生家庭的底牌是啥? 古語有言:“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族旺留原籍,家貧走他鄉(xiāng)”。這個其實很客觀,也很有成功學方法論的借鑒意義。 出生時你的原生家庭給你發(fā)了什么牌,家境決定了你18歲之前能拿到什么底牌。你家里窮,你就往經商方向走,賺錢先解決溫飽;你家里父母親人有在仕途里面做到處長以上官職,你可以考慮走仕途,當然如果你家里有錢已經“富”了,還想“貴”,而你又先天讀書比較厲害,跟我這樣的,小時候才拿到卷子,就知道自己會得第一,你也可以走仕途。如果家里有礦,就在家守著你的礦過日子,不要出門無效廝殺,如果家里沒礦,留在窮鄉(xiāng)僻壤反而沒啥前途,那就最好去北上廣深或者省會城市打拼,同樣是工作這些地方更重實力、弱關系,同樣是賺錢,大城市賺的錢多,工作創(chuàng)業(yè)機會多。人流走向就是財富密碼的流向。 第二、要清楚自身有哪些優(yōu)勢牌能出? 我說的這個牌,就是你的自身基因優(yōu)勢,每個人出生時候的基因密碼都是不一樣的,你一定要發(fā)現自己基因密碼里面隱藏的優(yōu)勢和劣勢,揚長避短,才能比較容易成功。很多人喜歡跟風,其實這就是不成功的原罪。每個人的大腦結構和身體素質千差萬別,很多東西不是跟“別人一樣努力就能跟別人一樣成功”的。 比如:小飛哥原生態(tài)身體素質的優(yōu)勢就比我強不是一點半點,我跟他一起去健身房,我十個俯臥撐就氣喘吁吁,人家單手50個跟沒事人一樣,所以他當飛行員,他就是選對了工作,如果你讓我去當飛行員,不好意思我第一輪就要出局被淘汰。而我的基因密碼中應該是對文字比較敏感,一大本書放我面前,我翻完以后能看到這個書的骨架是什么,邏輯是什么,就跟你們去醫(yī)院照X光片一樣效果,還能把里面寫的內容跟網格一樣關聯到我現有的知識體系里,很快就把這本書給融化到我的學識大廈中,你們可以想象為“吃書”,我讀完一頁就被我吃到我肚子里了。你們注意觀察在政府仕途中能走到ZC以上的人,都具有我說的這個“頭腦快速掃描”的能力,因為我們每天要閱讀無數文件,寫無數報告,迅速提煉文件的骨架,結合自己單位情況處理,這個是基礎能力。要沒這個,就算你有關系,讓你向上管理溜須拍馬你都不一定能拍到點上,體制里級別越高,越是人精PK的大型擂臺賽現場,沒劇本,沒男女主光環(huán),臺詞都靠自己臨場發(fā)揮,誰能一站到底我覺得七成靠實力+兩成靠關系+一成靠運氣。 小飛他們軍隊系統(tǒng)需要的則是另一種體系的能力,比如,手腦并用,眼觀八方;環(huán)繞旋轉數圈還能迅速分辨東南西北(我正常走路上沒導航都分不清東南西北別說天旋地轉了);或者掃一眼天空就能目測出飛鳥、云彩在什么高度,這個能力是我不具有的,而我有的能力他也沒有,比如我讓他給我校對一下我寫的論文的錯別字,打全拼容易出錯,他看著覺得頭暈眼花,說,你寫的啥天書?我根本看不懂。讀一段就想睡覺。這就叫“秀才遇到兵”,我們倆的成功不在一個維度,不可以比較誰比誰更優(yōu)秀。 所以我一年平均能發(fā)兩篇以上C+無數篇報紙理論版文章,寫文章對我來說就是對著電腦敲敲敲,把我的知識體系用自己的語言習慣輸出而已,就這么簡單,但是對于一般人,許多年都弄不出來一篇C。所以,很多能力不是努力就可以達到的,我覺得這是我的基因優(yōu)勢。只是我比較幸運,很早就開悟了,知道用我的長處去匹配社會資源,用我的長處去獲取社會資源。 看到文章的各位,麻煩靜下心來觀察一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原生基因優(yōu)勢,比如:你視覺發(fā)達,追劇時候對某些場景過目不忘,甚至晚上做夢都能夢回劇中,那你合適做視覺類工作,設計、繪畫、視頻各種;或者你對數字敏感,手機號,車牌,張口就能背,你合適做跟數學相關工作,統(tǒng)計、測繪、會計、審計、理工科研究;或者你嗅覺,味覺發(fā)達,吃過一道菜后就能研究、復制其做法,那你合適做熏香、美食家、餐廳等工作;再或者你體能充沛,肢體協(xié)調能力強,你可以從體育、舞蹈、軍事類突圍;再退一步,你愛家長里短說八卦,講起別人的八卦活色生香,就像現場直播,那你就去做個視頻號,專門講全國各地八卦嘛,很多八卦博主日進斗金的,也是你本事啊?!疤焐也疟赜杏谩保瑳]有人生來就一無是處的。你如果現在還不知道自己擅長什么?那很可能這就是你還沒做出成績的最大問題,不是你不夠努力,是你努力的方向沒找準。一個人找到了合適自己的方向精準努力,他能獲得幸福也能提高他在該領域的分數,一群人甚至一個社會,沒有方向的瞎努力,只會抬高分數線,加重一群人的焦慮和無效內卷,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是可以看清自己,我努力的方向是我喜歡,擅長,讓我快樂的嗎? 千萬不要人云亦云,讀書學習這條路并不合適所有人,有人努力讀書學習或許是因為他擅長學習,覺得學習很開心,所以你看到的表象是“努力學習=學習成績好”而真正的底層邏輯或許是“喜歡學習=學習成績好”。也有人不喜歡書本學習,但是他身體靈敏,或者語言組織能力強,比如我女兒,她就喜歡跳舞和演講,我就培養(yǎng)她這個能力,其實就是開發(fā)潛能,我可沒認為她一定要跟我一樣書本學習成績好。所以我說對于自己的修煉和對子女培養(yǎng)是一樣的路數,你能讀懂,真正領悟到我寫這篇帖子的內核,自己就能做到,也就能培養(yǎng)出更成功的下一代,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真正領悟“青出于藍”是什么意思?別自己不停焦慮,不停刷短視頻,不停罵孩子,否認自己也否認孩子,停下來好好悟一下,其他方法都是“術”,我今天寫的帖子試圖和大家討論“道”,千萬不要“寬于律己 嚴以待娃”,你自己都“沒搞清”“沒得道”“沒做成”“做不成”的事情,逼迫孩子幫你實現、幫你達到,那不叫家長,叫禽獸。社會越卷,越要找到正確打開自己,正確打開孩子的方式,不要傻卷,瘋卷,無腦卷,那樣不會拿到你想要的結果。 第三、要清楚什么時候出什么牌? 很簡單,就是看看你手里拿到的是哪些家庭牌+基因優(yōu)勢牌?然后排兵布陣,在適當時候把他們逐一打出去。 如果你有第一條家底的牌,那你就要選擇在關鍵時刻比如考學、拜師、找工作、提拔、創(chuàng)業(yè)、挑結婚對象時候打出去,牌握在手里不打出去,永遠都不會贏,贏了第一局才有籌碼開第二局對吧?但是手里的牌也不能隨性打,老天給每個人的牌都是有限的,天道輪回,出來混始終是要還的,要懂得珍惜,該打的時候才打,不該打的時候就握好。 比如,你家里有一門貴戚,你不能一遇到事情就去找他,你平時應該對人家投入,不求回報,在關鍵時刻,就是我上面說的,考學、拜師、找工作、提拔、創(chuàng)業(yè)、挑結婚對象的時候再動用這張牌,一動它一定會數倍回報,但是你日常情況一些小困難,自己解決就行了,就跟別人出個10,你出個J或者A就行了,沒必要去搬個小王來壓,因為小王只有一張,打出去了當遇到別人出2的時候你就沒牌壓他了,要用在最產生價值的牌局上。 第二點,要量力而行,一個收入只有10萬的家庭,不要拿超過3萬用在孩子教育上,你的底蘊都不厚,拿出30%占比太多,你應該去增加基數這個10把他變成100,1000,10000,怎么增加?劃回去看第二條。 我最反對的就是自己不行還跟風攀比無腦激娃的家長,你自己都沒做到“藍”為啥覺得孩子會是“青”?普通家庭就做普通的事,不要幻想,多觀察盡量發(fā)現孩子的潛質,讓他去做他喜歡,能做好,且家里投資成本小,回報大的事,激發(fā)他潛能,讓他學會自己摸牌的本事,從而得到真正意義的成功,收獲真正的快樂。 第三,真正培養(yǎng)自己和孩子的“興趣”,就是你要做喜歡,擅長的事。如果你們要問我這一路乘風破浪辛苦嗎?努力嗎?我會告訴你,我也挺努力的,但是我心情還不錯,是快樂的努力不是“苦讀”類型的,興之所至順便取得的這些成績。不是單方面的靠吃苦受累“拼身體+拼時間+拼壓力=拼壽命”換來的成績。這兩個區(qū)別很大,如果是后者,過程都那么難了還會期待有啥好結果嗎? 為啥現在這么多年輕人抑郁?我覺得和擴招有一定關系,他們當中有些人其實沒那么學習文化知識的基因,卻誤喝下了社會和父母給他們的“勤能補拙”的毒雞湯,小小年紀就透支了童年,透支了身體,透支了心態(tài),換來的所謂“病態(tài)成功”,根本填補不了長年在絕望中廝殺帶來的虧空。大學擴招真不是啥好事,其實合適讀書的人,不用苦讀,他自然也會考上好大學。合適學技術有動手能力的孩子,不幸被擴招卷去一個不太好的大學,動手優(yōu)勢被埋沒,文化課劣勢卻很明顯。學校不好,畢業(yè)了工作也是問題,還不如好好學精通一門技術。 不合適書本學習的人,非要逼著他去讀書,真的很可憐,我都能想象別人逼我去開飛機的艱難,如果我們來個假設,把飛哥和我交換成長軌跡,我們倆應該現在都會是草包般的存在,估計把我身體折騰的粉身碎骨都不一定能考上或者順利從航空大學畢業(yè),可能會是個女兵,每天被吆喝著打掃衛(wèi)生還覺得我體力不行,干活兒慢。那我還是會是今天你們看到的年輕有為的我嗎?應該是一事無成,自卑壓抑的我吧。如果小飛換到我的成長軌跡,他這文化水平能考上公務員嗎?估計難,僥幸考上了能在我們體制內能被提拔嗎?不可能,他要在我單位也就后勤一科員一輩子蓋棺定論了。 所以,選擇真的比努力重要。千萬不要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你會很苦很累,但拿不到結果,因為沒結果你就會不斷否定自己,最后就變成了你口中否定的那個自己,也不要逼著孩子去做他不擅長的事,一樣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