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一本書,在屋頂?shù)钠脚_上看,清風拂面,鳥兒歡鳴,整個人被自然的氣息所包圍,仿佛無盡夏的炎熱,在這一瞬間,都悄然退散。感受到自然,好像回應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溫柔,清爽,且有力量。將桌子搬到屋頂?shù)钠脚_上,在大自然里做事,身心格外地踏實,寧靜。靜下來的時候,時常喜歡去看一棵樹、一朵花,覺得它們好美好。他所說的美,不是被設計出來的,不是美術,而是自自然然的美,就像大自然里一朵花開、一片葉落,不事雕琢,清風自來。在一個無論個人還是集體,處處都想彰顯自我的時代,在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那些被我們所忽視的,真正重要的,寶貴的,無法用世俗標準去衡量的,還有什么?時常覺得,在人生不稱意時,回到自然里,總是安全的,總能得到極大的包容。讀蔣勛老師《美,看不見的競爭力》一書,關于“美”的感悟,總結了三點,與大家共勉~“生命怎么活都會有遺憾,關鍵在于你怎么去領悟,給這個遺憾的部分更崇高的向往,然后尊重、包容它,反而會把這個遺憾的部分變成一種生命里的圓滿?!?/span> 人們對于生命里的遺憾,往往會有一種不甘,一種掙扎。如果不能夠有更高的領悟,這個遺憾,就可能變成渴望,甚至狂暴的狀態(tài),會失控,會傷人傷己。從蔣勛老師的文字里,看到對待生命中的事與愿違,一種更廣博、更高遠的境界。一定要能夠平和下來,安靜下來,這是好好做事、好好生活的前提。人這一生,當然會有遺憾呀,愛情的遺憾,事業(yè)的遺憾,生活里大大小小的遺憾。人在感知遺憾的時候,關注點很可能只對著那部分遺憾,牽引著情緒狀態(tài)的變化,容易變得躁動、不安、焦慮、匱乏等。可蔣勛老師告訴我們,從生命的遺憾中,除了看見遺憾,感知到痛苦,還可以看見美,感知美。“人在現(xiàn)實生活里一定都有遺憾。而面對遺憾時的從容,也許是發(fā)生美非常重要的時刻。 因為沒有習慣把美,放到生命里去面對遺憾的狀態(tài),所以常常會覺得要不斷去填塞遺憾,使得遺憾滅有機會轉換成美好的情操?!?/span> 從容面對遺憾的前提,就是接納,無條件地接納生命中發(fā)生的一切。接納了,才會有真正的平和,不再對抗,不再執(zhí)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接納,包容,不爭,卻十分有力,水滴穿石。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花未全開月未圓”,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生命狀態(tài)。正如飯吃得太飽也會撐,會很快忘記食物本身帶來的味蕾的體驗。而細細品味食物本身,半飽的狀態(tài),會發(fā)現(xiàn)還有期待,也有回味。“微醺”“半飽”,生命里小小的缺憾,恰恰讓美,有了產生的契機。所以,不妨以敞開的心態(tài),去擁抱生命中的不完美,因為不完美,就是美。美,也不該是虛假的,偽善的,戴著面具的,一定是真誠的,真善的。我們這一生,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真正有交集的寥寥無幾。我們會與很多人擦肩而過,最終,能夠在生命里留下印象的,想要去珍惜的,往往也是那些赤誠善良之人。生命或許可以有很豐富的顏色,而最美的底色,一定是真和善。真誠的人,首先是對自己坦誠,以誠示人,說到底是不違背自己的內心,所以這樣的人活得坦然,自在。善良,更是靈魂層面的事情。靈魂,也是唯一不能從眾的地方。皮相的美,只是外表,外表是可以通過修飾,得到美化的。內在的美,卻是靈魂層面的,需要用心靈去碰撞,去感知。所以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相處,哪怕彼此之間有過嫌隙,最終能夠留在生命里,那個最讓人感動的部分,其實還是內在的赤誠良善。一個人在這世間顛沛流離的時候,除了自己對于這個世界的愛與責任,能夠讓人感覺人間值得的,也往往源自一些善意的溫暖。希望真誠得到的回饋還是真誠,善良終將遇見善良,溫暖也被溫暖照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在覺察到自己狀態(tài)并不那么好的時候,會突然開始討厭自己。這個時候,我們忽視了自身其實還有美好的部分,看見的,都是問題。這個時候,也往往是自身能量處于低頻的狀態(tài),我們感知到的無力、脆弱等,讓自己處于一個非常促狹的角落,就看不到生命更宏大的意境。自己明明就在這里,可是心還在四處張望,不能夠全神貫注地去塑造自我了,對自己不夠信任,失去信心,失去力量了。事實上,一個人真的可以如此不堪嗎?厭棄自我的時候,真的是自己一無是處嗎?每個人身上都有光,重要的是,你要看見自己的光,看見自身的美好。蔣勛老師說,他之所以講,美,是看不見的競爭力,是希望我們最后,能夠回到自身,回到每個個體自身。他說,人永遠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出發(fā)點,是自己。你不在眼巴巴地期待外界的認同與肯定,只是踏踏實實擁抱內在的自我,認真地去做一件事,從笨拙地嘗試,到慢慢漸入佳境。在這個過程中,那份內心的篤定,就足以讓一個人感到安寧、充實。到了一定階段,不喜歡與人過多地打交道,開始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回到大自然,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加適合自己的位置。在廣闊的天地間,更加看到自身的渺小,于是懂得了謙卑,學會了敬畏。回來做自己,安靜下來,靜到一清如許的時候,再沒有什么怨恨,只是簡單地存在著。如若不能自靜,也只是在這個躁動不安的空氣中,多了一份躁動而已。這世界的喧囂已經夠多啦,不需要我們再去制造更多的喧鬧。唯有靜下來,以一顆柔慈之心存在著,才能看見內心的力量,做回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