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等人幫人,中等人擠人,下等人踩人。 古人常說:“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人生這場修行,不在深山,不在道觀,而在社會人情間。 修行的最高境界,便是在紅塵凡事中修心,在言語交談間反思,在為人處事里磨練, 余生,說話留德,做事留心,做人留路,才是修煉的最好狀態(tài)。 說話留德,存福德 一位思想家說過:含蓄和得體,比口若懸河更可貴。 確實如此,華麗的修辭,不及恰當?shù)谋磉_;頻繁的訴說,不如含蓄的傾聽。 舌頭是柔軟的,但有些語言卻像刀子一樣鋒利,刺傷了別人,也割傷了自己,擋住了福氣。 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 古時候,有一名婦人,總是口無遮攔,喜歡說三道四。 有人生病,便說那人背地里做了壞事;有人當官,就說這人走了后門,攀附權貴;有人賺錢,說別人發(fā)的是昧良心的財。 一次,鄰居家沒出嫁的女兒,生了孩子。 婦人便四處散播,女子和廟里的和尚有私,生活不檢點。 女子不堪其辱,無奈之下投湖自盡。 后來,才發(fā)現(xiàn),原來女子,是被歹人所害,無奈才生下了孩子。 婦人自此便霉運連連,得了怪病,口鼻潰爛,不能說話。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七章》中說:“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p> 善良的行為是不留痕跡的,善良的言語是溫暖得體的。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得知事情的全貌,無法辨清事態(tài)的真相。 況且每個人的處境不同,認知不同,不輕易評價,不隨意評判,溫暖的話多說,冷漠的詞少言。 心中留善念,說話留口德,才能存福德。 做事留心,得人心 生活中,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平易近人,做事留心,待人用心的人。 正如《道德經(jīng).第十五章》中有言:“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strong> 他們純粹樸實,心胸寬廣,能夠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真心對待每一個人,久而久之,便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遇到貴人的幫助, 《明史》中記載了大臣葛治的經(jīng)歷: 葛治自幼家境貧苦,考取功名,屢次不中。 無奈只能在宰相府里,做了名管家,但是他從不欺負下人,反而事事留心,在別人有困難時,及時幫助。 一次,府上一名仆人因為盜竊被關押。 葛治看出那人雖穿著樸素,卻很有風骨,詢問下才得知仆人家中老母病重,無奈之下,才拿了府里的藥材應急。 葛治聽后,拿出自己的錢財為其母治病。 后來,這人科舉高中,當了大官,便向朝廷舉薦了葛治。 而葛治也因為做事用心,待人真誠得到了更多人的擁戴,一生官運亨通,長壽安樂。 很多事情,未必是表面看到的樣子,事物的真理,往往冷靜下來才能看清;事實的真相,常常需要格外留心才能發(fā)現(xiàn)。 做事多留心,不急著下結論,才能看到他人的不易,體諒他人的難處。 在不知不覺中,也會得到他人的認可,贏得他人的真心,無形中擁有好運。 正如一位作家說過:“你對別人的好和善意,最后成全的都會是你自己。” 做人留路,寬己路 《道德經(jīng).第七章》中說:“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自古以來,天地久久存在,萬物生生不息,是因為他們能夠容納萬物,接受共生。 人生也是如此,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無法離開他人,而單獨存在。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為他人留路,就是為自己鋪路。 古時候,有一位道長,帶著道童下山采購。 路過一條河流時,道長搬來許多大石頭,每走一步,就搬一個石頭放在落腳處。 道童不解的說:“我們能過河就行,為什么還要辛苦的鋪橋呢?” 道長沒有說話,只是繼續(xù)搬著石頭。 三個月之后,天氣進入寒冬,河水變得冰涼。 他們再次下山時,道童驚奇的發(fā)現(xiàn),上次鋪的石頭旁,堆積了更多的石塊,上面也被碎石填充,平整了不少,儼然成了一座石橋。 老話常說:“上等人幫人,中等人擠人,下等人踩人。” 人生的道路從不擁擠,智者總是能夠推己及人,為人留路,最終實現(xiàn)共贏。 而愚者常常排擠他人,固執(zhí)狹隘,反而止步不前。 真正有格局的人,自己過河了,也不忘為別人鋪路,從此人生之路,便會越走越寬,越行越穩(wěn)。 ▽ 《小窗幽記》里面說:“凡事,留不盡之意則機圓;凡言,留不盡之意則致遠。” 說話留德,不評判,不妄言,才能存住福氣; 做事留心,不武斷,不猜疑,才會得到人心; 做人留路,不狹隘,不排擠,才可行而至遠。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島,學會與他人連接,用贊美代替冷漠;用真心代替猜忌;用寬廣代替狹隘,便是我們?nèi)松扌凶钪匾墓φn。 人生的下半場,愿我們修好言行,在社會人情間,游刃有余,待人和善;在獨處靜思時,內(nèi)心平和,悅納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