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總是會莫名其妙地恐懼未來,特別是在經(jīng)濟下行周期,每個人對自身的穩(wěn)定性越來越難以預料,很多人活在不確定性的焦慮里,活在害怕失去的恐懼里。 從生死的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除了最終的死亡,什么也不會擁有。也正是這個原因,人類才在人生的生死之間尋找人生的意義。人總是渴望擁有很多來消除生命中的空虛。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的忙碌和拼搏并不僅僅是為了生存,并不僅僅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在很大程度上,每個人的忙忙碌碌正是為了逃避生活的空虛,為了逃避生活的無聊。 人無法長期生活在空虛無聊之中,所以,奔波忙碌也好,花天酒地也好,人們總是以忙碌為借口,以疲憊和刺激打發(fā)各種無聊和空虛。 人害怕失去填充空虛無聊的各種忙碌上的暫時擁有,每個人都在拼命地維護自身的暫時擁有,哪怕這種暫時的擁有是他本人不喜歡的,就算那是一根稻草,他們只要握在手中,他們也會暫時地感覺到踏實。 ![]() 人的欲望從消耗性上來說,欲望就是造成空虛的根本性。人總是肉體上的人,人也總是精神上的人。人的肉體性欲望因為總是一種消耗性,所以,凡是人類肉體感官感覺上不斷消耗的,就會不斷地產(chǎn)生這種消耗性上的空虛。 人的精神性世界總是需要失去眼前的具象才能在精神的抽象上形成精神認識和精神力量。人的精神性總是可以不斷的豐富,不斷的充盈。人的精神性是真正消解肉體消耗性空虛無聊的唯一途徑。所以,一個人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就必須要在精神上達到認識,要在心靈感受性上充分地感受和領會自己,一個人才不會在茫茫人海中失去自己,失去自我。 事實上,任何人都不能準確地預測未來,因為未來是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組成的,而,任何人都不能準確地預測不確定性,就連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也只能在各種確定性上計算數(shù)據(jù),以便用于不確定性未來的預期管理上。 ![]() 人不能預測未來,人就不能管理未來。但是,人類可以根據(jù)以往的確定性經(jīng)驗對未來做預期管理。事實上,所謂的預期管理,并不是確定性管理,而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在所能承受的最低限度上做出各種預期管理上的應對措施,以便在各種不好的可能性到來時,可以做到最少的損失。 預期管理是人類恐懼上的產(chǎn)物。任何人在面對不可控制,不可預測的未來時,每個人所能做的只有理性認識上的預期管理。比如,被稱為“超人”的李嘉誠,他之所以能夠在各種風云際會之中,在各種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到來之際及時地逃生,或者減少損失,就是因為李嘉誠團隊能夠在各種經(jīng)驗數(shù)據(jù)的預期上做好預期管理。 在面對未來的恐懼心理上,任何人都是一樣的。我們每個人對將要到來的未來都無能為力,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學習,通過思考,通過分析,充分地做好預期管理,并且,積極地跟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才能在自身的預期管理上找到預期管理的根據(jù),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安穩(wěn),健康地渡過自己的人生。 ![]() 文章轉(zhuǎn)載自公眾號:哲思飛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