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除了宋江等人外,還有一個人不得不說,此人就是武松。他在景陽岡上打虎,怒殺西門慶,血濺獅子樓,最后從二龍山投奔宋江。跟宋江打遼國,征方臘,征方臘時失去一條胳膊。宋江征完方臘后,沒死的梁山好漢并沒有都跟著宋江回去受賞,其中就有武松。他留在杭州六和寺,正式進入佛門而終老。 重情重義,不畏權(quán)貴,打抱不平,不為財不愛色,可以說在武松身集合了很多中國傳統(tǒng)形象,而由武松衍生出來的戲劇作品最多。 《水滸傳》的人物很多,特別是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個性鮮明,但在他們身上卻有很多解不開的謎團。而武松給世人的印象:而武松最后出家,又是古代人看破紅塵一面。那在完美的“武松”,究竟是如何塑造的? 從莽夫到官員解析武松這個人,其實從他剛出場時,就給人一種莽夫的形象,宋江不小心弄倒炭火,惹得武松要打宋江,此時柴進出場,才得知宋江是江湖上人稱的“及時雨”。武松連忙相認,宋江無論從年齡還是在江湖的影響力,武松都無法比。 武松為何在柴進府中?只因他打死人,為了躲官司跑到柴進府中躲避。而柴進家有宋朝的免死金牌。柴進能結(jié)交武松這樣的小人物,足以看出武松武功了得,在當?shù)匾残∮忻麣狻5鰣鼍褪悄贻p氣盛的感覺。 當武松得知被打之人未死,決定回清河縣尋兄。在景陽岡上連喝十八碗酒,殺了猛虎,威鎮(zhèn)清河縣。由此“打虎武松”之名傳出。武松與其兄一母所生,但其兄個矮,武松卻一表人才。武松打虎后,陽谷縣令賞識武松后,對武松忠厚仁德的性格很欣賞,于是就任命其為都頭。雖然都頭職務不高,只是個聽差,但也算是縣衙中一小小的官員。如果武松好好干,或許能在縣里干個宋江這樣的職務,雖然飛黃騰達不可能,但當個小官,不愁吃喝,足以過一生。但隨后一件事改變了武松的命運。 此事就是其兄武大郎之死,讓武松找到了破綻。最后真兇居然是嫂子潘金蓮與奸夫西門慶所為。而西門慶是當?shù)赜绣X的大戶,而且與官場有著深厚的關(guān)系。即使出了這樣命案,在宋朝是見怪不怪的事。武松就是縣衙里小聽差,無論財力與地位都與西門慶無法比,這要換作旁人,可能就忍下這口氣,但武松卻不能忍,親情讓他無法忍,怒火更讓他無法忍。 。無論施耐庵所寫的這種事是宋朝之事,還是他身處元朝景象。暫且不說陳文昭如何同情武松,單就官場如此處理命案,可見已是那時官場的通病。 此后武松殺嫂殺西門慶為哥哥報了仇。但殺人的罪行卻不能免,陽谷縣令雖想救武松,但案情重大,就把武松押到東平府,東平府府尹陳文昭一看武松是條漢子,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判發(fā)配孟州了事 換一種角度,如果武松發(fā)配孟州能否再次為官呢?這種可能已經(jīng)很小了,臉上刺印就是犯過罪的典型特點,別說在官場上混,在社會上也不被瞧得起。因此武松的命運徹底改變。 從情義到梁山武松才大開殺戒,血濺鴛鴦樓。而且還留下大名,從此成了朝廷追討的命犯。 武松到了孟州后,得到施恩的照顧。而這個施恩是施耐庵虛構(gòu)的一個人物,而武松性格很忠厚,知道知恩圖報。當施恩的快活林酒店被蔣門神所奪,武松出手相幫,奪回了快活林。但武松也因此得罪了蔣門神這樣的當?shù)睾谏鐣^子,此人官場關(guān)系更厲害,還聯(lián)合張團練要害武松, 武松重情重義,行俠仗義,也描寫了他為兄弟情,為恩情,為親情,舍命相幫。 此后,施耐庵又用筆墨描寫了武松上二龍山,最后轉(zhuǎn)投宋江上了梁山。從武松打虎到上梁山,施耐庵在武松這個人物刻畫最多,即寫出了 在上二龍山前,張青怕武松路上被人認出,給了武松一套僧人的行頭,小說中叫“頭陀”,還有兩把刀。武松很喜歡,認為這套行頭適合自己。從此便有了“行者武松”之名。小說中沒有描寫武松心理,但武松已經(jīng)無欲無求,他要平天下不平事。 從無奈到出家但武松堅持讓宋江當老大。 武松到了梁山后,此后盧俊義上山,雖然宋江與武松的交情并沒有多深。武松也不是宋江幫過的人,但武松對宋江既尊敬又忠誠。 當宋江要招安時,武松是反對的人。 武松并不像宋江官癮這樣大。既然反了,就反到底,何必再受皇帝老子之氣。此時宋江與武松的人生觀變發(fā)生分歧。不過即使武松反對宋江招安,但 后來武松跟隨宋江征遼建功,又征田虎征方臘,在征方臘時,武松失去一根胳膊成為獨臂。征完方臘后,武松完全可以跟宋江回去受到皇帝封賞,但武松已經(jīng)看破紅塵,他認為兄弟情義已經(jīng)盡完,也無意朝廷,雖然沒有正式出家,但始終以出家人對待,不如出家以度余生。這或許就是武松最后選擇。 從梁山其他好漢跟隨宋江回封官后,宋江最后喝毒酒而死,還要帶著李逵。宋朝不會改變對他們“匪”的看法?!耙怀癁榉?,終身為匪”,如果這個角度看梁山好漢的結(jié)局,那么武松的選擇就是聰明的。 |
|
來自: liuhuirong > 《水滸傳角色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