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儒風君 · 望舒 一天天吹著空調(diào)玩手機、打游戲,要把人氣死!其實,在養(yǎng)兒育女這條漫長的道路上,家長們想少走彎路,越早明白以下這幾點忌諱越好。更可怕的是,膽小怕事的男孩往往不自信。在許多校園霸凌案件中,受欺負的往往都是膽小怕事的孩子。膽小怕事的男孩長大后,大多沒有主見、沒有擔當,能有多大出息呢?遇到事情,第一時間問媽媽該怎么辦?豈不是妥妥的媽寶男?養(yǎng)兒子的家長要教育孩子:不要惹事,但也不要怕事。這樣,男孩長大后,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不會推卸責任,敢迎難而上;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不退縮,敢勇于承擔責任! 許多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尤其是男孩,更是家里的寶貝。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總是擔心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在各方面過度包辦。天長日久,孩子變得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獨立、勇氣、魄力,更是無從談起。否則,喪失了獨自生活能力的男孩,長大后如何面對工作、生活?《易》經(jīng)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笨梢?,勤勞的孩子才能真正成人。不知從何時起,家長中流行“富養(yǎng)孩子”。事實上,真正的“富養(yǎng)孩子”,是指在精神上的富養(yǎng),讓孩子的精神世界更富有。精神貧瘠的男孩內(nèi)心荒蕪,生活極其乏味,令人感覺冷漠。他們思維單一,對世界缺乏好奇心,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guān)心,既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也不會主動去關(guān)心他人。他們看問題往往停留在表面,不會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很難適應(yīng)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精神貧瘠的人常常感到空虛寂寞,很難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物質(zhì)上的貧乏,可以通過努力改變,而精神上的貧瘠“比貧窮更可怕”。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找到生活的樂趣,帶著孩子走向大自然,帶著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活動,讓孩子有被關(guān)注、被理解的感覺。漸漸的,孩子的性格會變得陽光,精神世界越來越豐富。即使與孩子朝夕相處,家長也想竭盡所能地給孩子依靠,可謂熬白了頭、操碎了心。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尤其是養(yǎng)女兒的家長,往往會對孩子表現(xiàn)出過分的擔心。有的家長擔心女兒學習是否跟得上,還有的家長擔心女兒在學校會不會被人欺負。家長尤其擔心的是女兒的安全,甚至,憂心忡忡地夜不能寐。父母疼愛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心理學中有一個墨菲定律,就是說“越擔心的問題就越可能會發(fā)生”。成長就是要歷經(jīng)風雨、獨自翱翔,家長一定控制自己的過度擔心,適度地放手。 在家里百般呵護孩子,但是社會是無情的,沒有人會慣著她。到那時,孩子的嬌氣就成了弱點。現(xiàn)在,有些孩子長大后成了當“白眼狼”。究其根源,是父母在孩子身上“投資”太多。家長的“百般柔情”,很容易養(yǎng)出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女兒。小時候,如果不及時糾正。等女兒長大后,容易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更不會懂得什么是體諒,什么是為他人著想。不僅僅是對外人,不懂得考慮他人的感受。甚至不把父母放在心上,沒有敬畏之心。父母的一切付出,在她們看來,都是理所當然,難免會令父母感到心寒。新聞中出現(xiàn)的“女兒對母親拳打腳踢”“女孩為要錢對親生母親破口大罵”等新聞,都是從小驕縱任性的惡果。近幾年,社會屢屢出現(xiàn)兒童被性侵的新聞。看來,家長如何保護孩子免受性騷擾,成了不可回避的話題。現(xiàn)實生活中,中國家長大多對待女兒談性色變,羞于開口對她們進行性教育。事實表明:對女孩進行性教育的時間越早,女孩受到傷害的幾率越低。所以,家長應(yīng)當盡可能地為女孩進行科學的性教育,避免她們受到性侵犯。其次,家長用正常的語氣解釋女兒提出的關(guān)于性的問題。性在中國家庭,是一個特別敏感的話題。正確的教育,可以使女兒從小正確地認識自己、保護自己。古人云:“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span>萬丈高樓平地起,教育孩子要從娃娃抓起。家長記住養(yǎng)兒子、養(yǎng)女兒的“三忌”,往往會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