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鐘 點擊上方“?” 收聽朗讀音頻
關注? 民生周刊 2024年08月16日 21:30 北京
文/洞見yimo 《孫子兵法》中講:“庸者謀事,智者謀局。” 庸者只會把目光定格在一件事上,智者卻能在單個事件的基礎上,從多個維度全面系統(tǒng)地思考問題。 為人處世如同下棋,新手走一步看一步,謀一時爭一域;高手卻是走一步看三步,謀長久爭全局。 “欲做大事,先明大局”,統(tǒng)籌全局,才能知道哪些應該舍,才能站在足夠高的視角去審視自己,更好地規(guī)劃人生。 ![]() ![]() 謀事者看表象,謀局者看本質 清末太平天國愈演愈烈,曾國藩奉命平叛,組織安慶會戰(zhàn)。 當時朝廷卻催促曾國藩不要盯著安慶打,讓他先保全蘇州、杭州這些財稅之地。 朝廷一心盯著財稅,卻沒有理清整個局勢的脈絡。安慶是太平天國的西線屏障和糧源要地,拿下安慶,湘軍就能乘勝東下,直逼南京??梢哉f,安慶是當時太平天國的命脈。 曾國藩的戰(zhàn)略是站在全局角度出發(fā),朝廷卻一直盯著一城一地的得失。這就是格局上的差距。 后來戰(zhàn)局也確實如曾國藩預料的那樣,湘軍拿下安慶之后,節(jié)節(jié)勝利,直逼南京。以至于太平天國總理人洪仁軒也感嘆,丟了安慶之后,基本失去了翻盤的機會。 自古以來,成大事者,皆有大局觀。他們會站在更高的維度,通盤考慮,統(tǒng)籌全局,而不是只盯著眼前的得失。 事物的答案永遠比問題要高一個維度,思考任何事物都不能“就事論事”。擁有更高的視角,才能穿透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質;擴展時間和空間的維度,才能理清事情的脈絡,在繁雜中逐漸清晰。 打開自己的格局,人生會有更多的可能,更大的天地。 |
|
來自: 12345csdms > 《民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