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甲骨文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成體系文字,是后續(xù)文字發(fā)展的基礎(chǔ),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國家博物館藏的這片甲骨之王走進(jìn)甲骨文,走進(jìn)那些讓人熟悉又陌生的商人祖先…… 今天介紹的一件文物是現(xiàn)藏于國家博物館的一片甲骨——羅振玉舊藏的“甲骨之王”,其正反刻有180余字,體例完整清晰,是商代方國入侵的重要見證,是當(dāng)之無愧的甲骨之王…… 國家博物館藏“甲骨之王” ![]() 此片甲骨材質(zhì)為牛肩胛骨,骨長22.5cm,寬19cm,據(jù)傳出自于安陽小屯村,正反皆刻有卜辭,共有5條,限于篇幅原因,本篇只介紹其正面的兩條。 甲骨卜辭是商人占卜的辭例,一般可分為前辭、命辭、占辭、驗辭四個部分,我們就按照這四部分逐字解析。 首先看第一條卜辭,這一條卜辭位于甲骨正面左側(cè),基本不殘缺,體例完整,右起。 ①癸子(巳)卜,?鼎(貞),旬亡(無)??(禍)?王占曰:“又(有)求(咎) ②其又(有)來?(艱)?!睔猓ㄓ櫍┲廖迦斩∮希视郑ㄓ校﹣?(艱) ③自西,沚【?】告曰:“土方正(征)于我東啚(鄙) ④??(翦)二邑,邛方亦侵我啚(鄙)田……” 甲骨之王卜辭一 ![]() 下面我們來逐字逐句看看: 前辭:“癸子(巳)卜,?鼎(貞)”這句是占卜的時間與貞人,在商代甲骨和商末周初金文地支中,多以“子”代“巳”,從從天津博物館藏的干支甲骨可證;“?”是貞人,這句意思是:“癸巳這天,貞人?貞問?!?/span> 天津博物館藏干支甲骨 (“辛巳”作“辛子”) ![]() 命辭:“旬亡(無)??(禍)”這句是貞問的內(nèi)容。“旬”指的是接下來的十天,“亡”是“芒”的初文,指事刀刃,通“無”;這句意思是:“接下來的十天內(nèi)有沒有不好的事情發(fā)生?!?/span> 占辭:“王占曰:“又(有)求(咎)其又(有)來?(艱)?!?/span>“王”象鉞之形,是君權(quán)象征;“其”是“箕”的初文,象簸箕之形;“來”是“麥”的初文,象麥子之形;“艱”從“女”從“壴”,會意女子分娩之艱難;這句意思是:“商王占卜后說,有災(zāi)禍,會有不好的事情發(fā)生。” 驗辭:“氣(訖)至五日丁酉,允又(有)來?(艱)自西,沚【?】告曰:“土方正(征)于我東啚(鄙),??(翦)二邑,邛方亦侵我西啚(鄙)田……”這句是占卜后的驗證結(jié)果。“至”從“矢”,象箭“矢”中靶;“丁”是“釘”子的初文,象釘子的俯視圖;“酉”象小口尖底瓶,原本是盛“酒”的容器;“自”象鼻子,是“鼻”的初文;“西”是個假借字,象鳥巢之形,是“巢”的本字;“土”象平地上擺放的土塊;“正”是“征”的初文,象“止”(腳趾)前往城“邑”;“我”是個假借字,原指一種兵器;“鄙”從“口”從“?”,象城邑周邊的糧倉,偏僻之意;“侵”從“帚”從“?!?/span>,象以掃帚之類驅(qū)趕牛;“土方”、“邛方”均為商代方國;這句意思是:“五日后的丁酉這一天,果然有不好的事發(fā)生,沚【?】報告說,土方征伐我東部邊境,翦伐兩座城邑,邛方也侵犯我西部邊境的田……” 國家博物館藏小口尖底瓶 ![]() 平頂山葉縣縣衙博物館藏青銅我 ![]() 下面,我們再看看第二條卜辭,這條卜辭的前辭和命辭有殘缺。 ①x月。王占曰:“又(有)求(咎),其又(有)來?(艱)。”氣(訖)至七日己 ②子(巳),允又(有)來?(艱)自西,【長止】友角 ③告曰:“邛方出侵我示【矢矢來】田七十人五……” 國家博物館藏甲骨之王卜辭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