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福建名人 | 僑商領袖陳嘉庚:一種精神,我們永遠銘記!

 閩南文化 2024-08-10 發(fā)布于福建

對于國家,當盡國民之責任,凡分所應盡者,務必有以報國家。

——陳嘉庚

圖片


華僑史上有一個光輝的名字,永遠銘刻在千萬華僑心中,受到祖國人民的尊敬和懷念。這個人,便是被毛主席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

 

愛國華僑領袖、杰出企業(yè)家、教育事業(yè)家、偉大慈善家、社會活動家,雖久客南洋,但心懷國家,陳嘉庚把自己的一生,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祖國。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陳嘉庚先生的生平。

1

誠信果毅 興辦實業(yè)

1874年10月,陳嘉庚在廈門市同安縣集美社(今屬廈門市集美區(qū))出生。那時廈門作為“五口通商”的一個口岸,殖民者橫行霸道,惡行數不勝數。陳嘉庚“深感弱國之痛苦”,渴望自己能夠為“救亡圖存、強國興邦盡匹夫之責”。

 

1890年,16歲的陳嘉庚遠赴新加坡投奔自己父親,經歷了父親實業(yè)由鼎盛到衰敗的歷程后,30歲的陳嘉庚開始獨立創(chuàng)業(yè),在新加坡郊外用茅草木料蓋起廠房,購置舊機器,生產菠蘿罐頭。

 

當時的菠蘿罐頭生產行業(yè)一般是進一大批菠蘿,慢慢加工,陳嘉庚發(fā)現(xiàn)菠蘿放不住,經常有腐敗變質的情況,于是他改變策略,每日的生產和每日的原材料采購是等比的,做多少進多少,嚴格把控浪費,這樣一來,罐頭廠的利潤大大增加,很快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富。

 

陳嘉庚賺到錢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父親的欠債還了,按照新加坡當時的法律,他并無償還責任,這一義舉迅速傳遍東南亞,讓陳嘉庚在商圈的口碑扶搖直上。

 圖片

陳嘉庚善于學習、善于經營、更善于捕捉發(fā)現(xiàn)機遇,他看到了龐大的橡膠業(yè)前景,決定將業(yè)務拓展到橡膠業(yè)上。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斗,奇跡般地成為東南亞工商業(yè)巨子,鼎盛時期雇傭職工多達3萬人,被譽為“橡膠大王”。

 

生逢國難深重的年代,陳嘉庚興辦實業(yè)賺錢后并沒有貪圖享樂,而是極盡節(jié)約,時刻想著報效桑梓、富強祖國。他以銅鐘做商標,希望所有看到“鐘”標的海內外華人,不要忘記祖國和民族的苦難,警鐘長鳴。

 

“戰(zhàn)士以干戈衛(wèi)國,商人以國貨救國。為本公司謀一分利益,即為國家多培養(yǎng)一個人才。”這是陳嘉庚寫在《陳嘉庚公司分行章程》眉頭警語中的一句話,他在序言中解釋道,“本公司及制造廠,雖名為陳嘉庚公司,而占股最多則為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兩校,約其數量有十分之八”,號召職工“奮勉所事,精勤厥職,直接興教育實業(yè),間接福吾群吾國”。

2

傾資興學 百折不撓

陳嘉庚認為“國家之富強,全在于國民;國民之發(fā)展,全在于教育;教育不振,則實業(yè)不興?!?/span>陳嘉庚覺得,振興工商業(yè)的目的是報國,而報國的關鍵就是興辦

教育。

 

其實,早在1893年,20歲的陳嘉庚就在自己的家鄉(xiāng)集美創(chuàng)辦了“惕齊學塾”。1913年又建立了“集美小學”,之后逐漸又建立了中學、幼兒園、水產、航海、商業(yè)、農林、國學學校。當時,這樣系統(tǒng)的學村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

 

20世紀30年代的集美學校,被譽為“閩南教育之中心”“東南文化之中樞”。陳嘉庚在1921年創(chuàng)辦的廈門大學,則是當時全國院系最齊全的五所大學之一,被譽為“南方之強”

 

陳嘉庚捐資助學并非簡單做慈善,而是把所有心思都撲在了教育上。為了招收更多學生,他規(guī)定:“中學生只交膳費,學宿費均免。”甚至師范生和水產航海的學生“學膳宿費用全免”。

 

長期獨力承擔沉重的校費,陳嘉庚經濟壓力一直很大。特別是在1929年,他的企業(yè)受到世界經濟危機影響,收益持續(xù)下滑,累計負債達400萬元。當時有人勸他停止校費,他回答:余不忍放棄義務

 

1931年,“出賣大廈、維持廈大”,為了籌措校費,甚至賣掉了原本為孩子在新加坡購置的三棟別墅。

 

據不完全統(tǒng)計,陳嘉庚一生在國內外創(chuàng)辦和資助的學校多達118所,辦學時間之長、創(chuàng)辦及資助學校之多、捐資之巨、成績之著,影響極為深遠。

 

在他愛國興學精神的帶動下,華人、華僑熱心興學、興辦公益蔚然成風,現(xiàn)在各地由華人華僑出資興辦的學校比比皆是。

3

傾力付出 忠心愛國

1928年濟南慘案發(fā)生后,陳嘉庚領導華僑社會為山東災民募集賑濟款117.4萬元,并帶領廣大僑胞抵制日貨,實行經濟絕交。這是南洋僑胞第一次團結起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也是陳嘉庚作為“華僑旗幟”的最早表現(xiàn)之一。 

 1938年10月10日,代表當時南洋800萬僑胞的“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在新加坡成立,陳嘉庚被推舉為南僑總會主席。南僑總會名義上是“籌賑祖國難民”,實則以財力、物力、人力支援祖國抗戰(zhàn)

 

在陳嘉庚精心籌劃組織下,南僑總會在3年多時間里便為祖國籌得合4億余元國幣的款項。此外,他組織各地籌賑會為前方將士捐獻寒衣、藥品、卡車等物資,并在新加坡和重慶投資設立制藥廠,直接為前線供應藥品。

 

僅僅1939年這一年,南洋華僑就向祖國匯款3.6億多元。從盧溝橋事變到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的4年半期間,共計捐款約15億元。

 圖片

陳先生不僅熱心捐賑,政治立場上也是非常愛憎分明,本來他和汪精衛(wèi)是至交好友,汪精衛(wèi)投敵后,他大罵汪精衛(wèi),提出“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還自己掏腰包出巨額資金作為賞金,懸賞緝拿汪精衛(wèi)。

 

由于陳先生的種種做法,新加坡淪陷之后,日本憲兵隊成天到晚搜捕他,抗戰(zhàn)期間陳先生四處躲避,改名換姓,身上放著一瓶氰化鉀,隨時做好犧牲的準備,這種生活足足持續(xù)了3年半的時間。

 

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后,陳嘉庚仍持續(xù)關注、支持國家。他還親自到延安拜訪了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等中共領導人,和他們進行了深入交談。延安之行讓陳嘉庚“喜慰莫可言喻,如撥云霧見青天”,深知中國的希望在延安!”。此行又將華僑的愛國運動推進了一大步。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從1946年至1949年,陳嘉庚還在他所創(chuàng)辦的《南僑日報》連續(xù)發(fā)表文章,揭露蔣介石獨裁專政的罪行,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

 

1949年,陳嘉庚應毛澤東主席的邀約到北京參加新政協(xié)會議和開國大典,第二年就回到祖國定居。

 

陳嘉庚愛國、創(chuàng)業(yè)、興學,他波瀾壯闊、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集中體現(xiàn)了以“忠公、誠毅、勤儉、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偉大人格和崇高品質,被稱為“嘉庚精神”。這種精神超越時空,代代相傳。

圖片

先生大德

民族之魂

萬世商師

當得起“一代完人”

“嘉庚精神”,將時刻影響著我們后代人,

老實做人,誠懇做事,光明磊落,

努力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畢生之力。


END

圖片

來源:明德企業(yè)文化研究院

圖片

// 掃碼關注我們 //

福州市民營企業(yè)家協(xié)會

電話: 0591-88593395

地址:福州市臺江區(qū)國際金融中心IFC1204

弘揚榕商精神 傳遞社會正能量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