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在撤退,轉向現金為王。 巴菲特2024年上半年在大幅減持股票,轉為持有現金和短期美債。2024年6月30日,伯克希爾持有的現金和美國國庫券在投資組合的占比明顯上升,幾乎較2023年12月31日的占比翻倍。相對應的,巴菲特持有的權益類資產占比則從70%下降到43%。 目前巴菲特手握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23億美元,此外還持有2346億美元的短期國庫券等準現金資產。按此計算,2024年6月30日,巴菲特持有的類現金高達2769.42億美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其中,短期國庫券的持有量相對于2023年12月31日幾乎增加了一倍。 股神并不是完全不看宏觀,相反,巴菲特是宏觀大師,他經歷的美國經濟周期比我們看的好萊塢災難片都多。90年代精于宏觀對沖的LTCM搞俄債套利玩脫了,主權債務危機,全球金融動蕩,老巴穩(wěn)如泰山;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之前,老巴就警告過金融衍生品存在重大風險…… 股神也不是簡單的“買了就不賣”,Buy & Hold只是老巴投資策略的一種,主要是以可口可樂為首的弱周期高現金的消費壟斷型公司。巴菲特曾經宣稱“永遠不賣”的三家公司:蓋可保險、美國廣播公司、華盛頓郵報,實際上后來還是清倉了華盛頓郵報。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是非常多元化和靈活的,每個季度都會有倉位調整。巴菲特不意味著當永遠持有的死多頭,什么是價值不是只有一個標準答案,這老頭買過藍籌、撿過煙蒂、炒過白銀,玩過衍生品……投資經歷豐富多彩,投資手法爐火純青。 例如最為中國股民熟知的一役當屬中石油,當2007年投資者48元買了“亞洲最賺錢的公司”中石油的時候,當投資者高唱股民之歌《死了都不賣》的時候,巴菲特卻在二級市場上以12港元的價格拋光了他在2013年以1.1-1.6港元囤的中石油H股,當時很多中巴還嘲笑老巴不懂投資。巴菲特賺了近十倍,但48元買了中石油的散戶踏上遙遙無期的解套之路。從這可以看出,巴菲特對中石油其實相當于格雷厄姆式的投資,低吸高拋做了一個大波段。 還原一個真實的巴菲特,需要認真研讀他的人生。 施羅德的《滾雪球》出版于美國“次貸危機”后的2009年,當時全球金融界已經開始正視這位老人的投資智慧?!稘L雪球》是目前為止最為翔實的巴菲特傳記,更早之前,洛溫斯坦還寫過一本《巴菲特傳: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內容同樣經典,但資料相對簡略。巴菲特的傳記我讀過很多遍,爛熟于心,而且每次閱讀都受益匪淺。 一、巴菲特是“高富帥” 有人說巴菲特是“官二代”、“富二代”,這過于陰謀論了。巴菲特確實算得上“高富帥”,但即便家境殷實,但發(fā)跡主要還是靠自己,屬于那種白手起家的牛人。 巴菲特的父親當過眾議員,但美國的眾議員沒太大發(fā)展空間,主要是任期太短、權力太小,能夠問鼎總統(tǒng)寶座的大都必須混成參議員或州長,這才是真正的實力派。巴爸爸沒什么過硬的背景,頂多算是奧馬哈的“地方士紳”,在全國范圍內寂寂無名。他與人合伙開了一家地方證券公司,但在競選公職第一次落選時,自己的公司都沒保不住,原來創(chuàng)辦的公司也被合伙人侵奪了,于是第二次下臺只能找份兼職教書的工作。其國會生涯總共只有10年(1942-1952),中間還落選賦閑了3年。 巴爸爸倔強而正直,不愛拉幫結派,在議會外號“獨狼”,結果他與所屬黨派決裂,徹底結束了政治生涯。所以,巴爸爸不能算是個成功的政客和商人,再加上后半生有點潦倒,也沒為子女留下多少錢財,但確實是個人品正直的倔老頭,這一點在兒子巴菲特身上體現得很明顯。 巴爸爸于1964年去世,留下的遺產總值是56.33萬美元,其中33.47萬美元投資在巴菲特的合伙企業(yè)里。巴菲特基本算是白手起家的資本家,只不過父親的證券公司讓他在同齡人玩泥巴的時候就接觸了股票,這在冥冥中決定了巴菲特未來的命運。 巴菲特從父親身上學到了什么?巴菲特除了繼承了父親的堅毅、正直、勤奮、聰明等品性之外,也吸取了父親的教訓。巴爸爸一生成就有限,大致可以歸因于兩條致命弱點: 1)過于耿直,搞政治居然跟自己的政黨搞決裂了; 2)不夠專注,既想創(chuàng)業(yè)經商,又想從政為人民服務,結果兩個都沒搞好,晚年事業(yè)歸零:創(chuàng)辦的公司被合伙人侵奪不說,政治生命也結束了。 因此,巴菲特從父親的身上想通了兩點: 1)外圓內方,內心堅持原則,但嘴上說話很講藝術,還專門學習了卡內基的溝通和社交技巧(很有意思的是,他的老伙伴查理·芒格卻是著名的毒舌); 2)無比專注,專心經營自己的伯克希爾帝國,堅決拒絕從政等誘惑。 從巴菲特身上,我們不但可以學到投資知識,還能學到成功的秘訣。巴菲特不僅僅是投資家,也是企業(yè)家,他是靠創(chuàng)業(yè)掘得第一桶金。巴菲特小時候就開始送報紙,后來干脆承包下整個社區(qū)的報紙供應;攢下錢之后,又去搞出租游戲機等業(yè)務,因此上大學之前巴菲特就擁有了相當于100萬人民幣以上的私房錢。更重要的是,這些青少年時代做生意的經歷,使巴菲特很早就明白了生意的本質。 在大學期間,巴菲特有幸遇到改變他命運的恩師,價值投資開創(chuàng)者,本杰明.格雷厄姆,入了價投之門。 畢業(yè)后巴菲特回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自創(chuàng)合伙公司,后來羽翼豐滿后又收購上市公司伯克希爾作為旗艦,主營保險業(yè),利用浮存金投資,雪球越滾越大。巴菲特不是純粹的股票投資者,他玩的是復雜的產融結合模式,也就是德隆、平安、復星拼命想復制的模式,在這方面,巴菲特的伯克希爾無疑是開山鼻祖。 二、巴菲特的“卵巢彩票” 從巴菲特滾雪球的經歷來看,道瓊斯長達20年的長牛(1980-2000年)對巴菲特的成功至關重要。因為如果沒有這關鍵的20年,巴菲特將和其他價值投資者一樣,只是成為一名普通的富翁,不可能躋身世界首富之列。 巴菲特的氣數在于,他是美國人,國運屌炸天! 他在挖掘了第一桶金之后,雪球越滾越大,在上世紀70年代完成了伯克希爾一系列布局,并且掌握浮存金這一大殺器。當巴菲特有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之后,70年代末恰逢美國“滯漲”最慘淡的時刻,也是美股的長期底部,價值投資者沒有理由不重倉。不久之后,美國的國運就送給巴菲特一個延續(xù)了20年的無敵長牛。其他人賺了點小錢就跑了,連彼得林奇后來都沒有Hold住,但卻成就了傳奇巴菲特傳奇。這個大牛市和巴菲特真是風云際會,天作之合,老巴不首富,誰首富? 非??膳?,如果算到現在,道瓊斯是40年長牛,從80年代初的1000多點漲到26000多點,指數都漲了26倍,對巴菲特這種死多頭來說,滾雪球的雪道實在是又寬又長! 巴菲特的成功與時代機遇息息相關,如同比爾蓋茨、喬布斯等互聯網革命的英雄大都出生在1955年前后,因為這個年齡段在創(chuàng)業(yè)期恰好與PC機革命同步。巴菲特出生于大蕭條時的1930年,早期的市場環(huán)境決定他的得天獨厚的機遇。50年代巴菲特出道的時候,美國戰(zhàn)后經濟強勁復蘇,基本面健康,但股票市場由于那一代老人的保守(例如,格雷厄姆還被1929年大蕭條嚇得十年怕井繩),因此股票市場遍地是黃金,恰好是價值投資者最佳用武之地。在巴菲特早期的投資標的中,經??吹絇E只有2倍、3倍,市值低于凈現金的“煙蒂股”,對巴菲特這種專業(yè)投資者來說,動輒40%、50%的收益率,真是賺錢賺到手抽筋。 我們看看這段巴菲特的自述:“1951年西部保險公司凈利潤為29.09美元每股,一年之前為21.66美元每股。股票價格在過去12個月處于3到13美元之間。當我看到時,股價為16美元,低于1倍市盈率?!?/p> 后來,股市的賺錢效應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入市。人多的地方不長草。股價上去了,收益自然下來了,格雷厄姆干脆退出了市場,宣稱“格氏”價值投資已經過時。60年代末,股票越來越貴,想必巴菲特也遭遇格雷厄姆同樣的煩惱,于是痛定思痛,解散合伙,轉型收購伯克希爾,自己玩。這時巴菲特遇到芒格,發(fā)生了他所說的“從猿進化成人”的蛻變,不再是格雷厄姆式的“撿煙蒂”,而是越來越重視公司的質地,精選企業(yè),長期持有?!耙院侠韮r格買入優(yōu)秀企業(yè),而非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平庸企業(yè)”,這種“買入并持有”的策略,加上伯克希爾的保險浮存金杠桿,和美國80年代開啟了長期慢牛,天時地利與人合,Buff層層疊加,醞釀了空前絕后的財富奇跡。 時勢造英雄,巴菲特崛起于二戰(zhàn)后的黃金遍地,輝煌于80-90年代的超級大牛市,這是氣數,是時代機遇。就像比爾·蓋茨趕上PC革命、google趕上互聯網革命、英偉達趕上AI革命,就像我們這代人趕上改革開放,表面上看是個人奮斗,實際上都是時代大潮的朵朵浪花。 三、難以復制的“股神” 投資者可以模仿巴菲特,但即便把巴菲特的語錄背誦地滾瓜爛熟,恐怕也永遠成為不了第二個巴菲特。 第一,我們復制不了巴菲特的“能力圈”。巴菲特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價值投資語錄,而是他能準確看透公司的價值。這是從6歲就開始積累的商業(yè)實踐和經驗,使他擁有對行業(yè)和公司深刻的洞察力。巴菲特在賣報紙、做生意的時候你在干嘛呢?你在做題、在寫作業(yè)、在應付考試…… 第二,我們復制不了巴菲特的時代機遇。巴菲特出生在美國,這是世界上唯一沒有被戰(zhàn)爭與革命打斷進程的國家,唯一沒有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侵犯人權的國家,唯一保持了200年繁榮、穩(wěn)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國家。這個國家的稟賦資源和典章制度得天獨厚,相比同時期多災多難的歐洲、俄國、日本、阿拉伯、中國,簡直是一個“大神級”的存在。巴菲特不但抽中了“卵巢彩票”,而且恰好遭遇了價值投資的黃金時代。當然,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一個大時代,涌現出馬云、馬化騰等一批不亞于巴菲特的弄潮兒,我們的資本市場雖然先天不足,但也在不斷完善,未來是否能復制美國持續(xù)發(fā)展200年以上的國運呢?只能拭目以待。 第三,我們復制不了巴菲特的商業(yè)模式。巴菲特最大的秘密是伯克希爾,利用保險浮存金的無息杠桿進行優(yōu)質股權的資產配置,有效放大了收益率,滾雪球才越滾越大。這才是巴菲特真正的“護城河”,他永遠有源源不斷的現金,產融合一,立于不敗之地。本質上,巴菲特就不是個二級市場炒股票的,而是一個企業(yè)經營大師和資產管理大師。只有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能理解巴菲特說的那句話:“我是個好投資家,因為我是個企業(yè)家;我是個好企業(yè)家,因為我是個投資家。” 很多投資者都以“中國巴菲特”自我期許,是不切實際的,在我看來,他們還是應該多讀點書。 感謝閱讀“毛有話說”,釋老毛的私人書齋,期待財富與心靈的共同成長。知識改變命運,投資實現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