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謙(1829年8月8日 -1884年11月18日 ),漢族,浙江會稽(今紹興)人。 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huī)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與吳昌碩、厲良玉并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吳昌碩并稱“清末三大畫家”。 自幼讀書習字,博聞強識,曾以書畫為生。參加過三次會試,皆未中。四十四歲時任《江西通志》總編,任鄱陽、奉新、南城知縣,卒于任上。 趙之謙從青年時代起,就刻苦致力于經(jīng)學、文字訓詁和金石考據(jù)之學,取得了相當?shù)某删?。尤精書畫、篆刻。趙之謙善于向前人和同時代各派名家學習,又不囿前人,勇于創(chuàng)新。 在繪畫上,他是“海上畫派”的先驅(qū)人物,其以書、印入畫所開創(chuàng)的“金石畫風”,對近代寫意花卉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在書法上,他是清代碑學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其魏碑體書風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體系進一步趨向完善,從而成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隸諸體上真正全面學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廣為取法,融會貫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鄧石如以來“印從書出”的創(chuàng)作模式,開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趙之謙 篆書八言詩聯(lián) (兩幅) 少仲中丞集諸葛忠武司馬文正語為攝帖,案:忠武書蓋引古語淮南主術訓作,處靜以修身,儉約以率下,或易養(yǎng)德為養(yǎng)生,托名老子,以坩道家要以忠武所述為足徵也。中丞文武膽志比蹤前哲,勤心物務,審擇至周明體達,用之學會文切理之才,具見于斯矣!趙之謙謹識。 趙之謙強調(diào)“學書需先學文”,認為書法不僅是技藝的展現(xiàn)更是文化的體現(xiàn)。他對古文字研究非常深入,對文化的修養(yǎng)也非常重視,這種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使他的篆書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办o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寬而疾惡,嚴而原情”這句話本身蘊含了深刻的道德哲理和人生智慧。趙之謙通過精湛的篆書技藝將這句話的內(nèi)涵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深遠的思想內(nèi)涵,使觀者在欣賞書法作品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深遠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