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出于什么原因入坑布藝的。 最開始我當然是想自己做衣服啦。搜了下,發(fā)現(xiàn)縫紉機有點貴,于是決定先買布料做做看。 就這樣,純手縫完成了幾件衣服。 制作的上衣往往很簡單,采用連著袖子的款式,省去再畫袖籠。或者說沒學會畫袖籠前,它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圖。 衣身前后片只有領(lǐng)子高低的差別。 由于手縫實在很耗時間,我后來還是斥“巨資”買了縫紉機。 但這個款式一直是快速縫紉的首選。手縫方便,機縫更方便。 在布料上裁出兩片后,開始縫肩部和側(cè)邊。 再提一下手縫用到的針法,主要有回針縫和平針縫。 回針縫是類似縫紉機的效果,比較牢固。 回針縫速度比較慢,比較費線。 平針縫輕松很多,但很多人會覺得不牢固。 平針縫只要針的距離窄一點,就沒多大問題。 此外,要記得縫幾針倒回一針,比如三針后倒回一針,就是固定的,免得線一拉會抽緊。 無論是手縫,還是機縫,都要“來去縫”,先在布料正面操作,然后翻到布料反面再重復(fù)縫一次。 這樣就沒有毛邊,省去了鎖邊機。 古人也是這么做衣服的,像漢服,平裁,構(gòu)造簡單,特別適合“來去縫”。 做出來的效果,比市面上的普通漢服要精致很多。 所以,我新手期做了很多漢服,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也更多的了解古代文化,跟你看的古裝片完全不一樣哦。 我制作上衣的順序一般是,肩部,側(cè)邊,底擺,袖子,最后是領(lǐng)子。 領(lǐng)子采用包邊條。 包邊條一般是從多余的布料中裁的,也可以專門弄一塊布做包邊條。 我覺得后者更好。它是斜裁的,為了帶有彈性。專門搞一塊布,更容易做包邊條。 這里我采用白色的布料做包邊條。 包邊條3.5厘米寬,將其對折,再固定在領(lǐng)口處。 先在布料正面縫,然后翻到里邊壓線。 這里的線跡是露在外面的。 機縫沒有關(guān)系。手縫往往要避免露出線跡。 還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制作領(lǐng)子,完全不露線跡。 其實手縫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只要平針縫的針腳均勻。 平針縫有時會用在毛呢大衣的領(lǐng)子上,就是露出線跡的。用手縫的痕跡突顯它的別致。 領(lǐng)口是上衣里,我覺得最重要,也最難。 考驗技術(shù),很難服貼。我的領(lǐng)子也沒做得很平整。 迄今為止做領(lǐng)子跟開盲盒一樣,有時做得很好,有時就一般般。 白色比較容易搭配。配一下先前做的吊帶衫。 感謝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