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欲歙之必固張, 意欲弱之必先旺。 圣人柔弱曰微明, 從來柔弱勝剛強。 【原文】 將欲歙(xi收斂)之,必固(暫且)張(擴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道理隱微而效果顯明)。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炫耀)人。 【悟讀】 萬丈紅塵三杯酒, 千秋大業(yè)一壺茶。 萬丈紅塵,幾杯小酒,一扯而過;千秋大業(yè),一壺小茶,足以品評。紛紛擾擾,不過爾爾;起起落落,亦是尋常。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生命之智者總是那么的從容淡然。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事物之發(fā)展,走到一個極限,往往會朝著相反之方向轉化;任何刻意之行為,也往往會適得其反。物極必反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老子重要的辯證法思想。 沿著“物極必反”之理念,老圣人提出了“柔弱勝剛強”的思想,呼應了二十八章“知雄守雌、知榮守辱”的思想。 要理解“柔弱勝剛強”之理,須先明白“柔”之內涵。柔,從木,矛聲。矛,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帶鋒的木槍。柔之本義是富有彈性、適宜作矛槍長柄的木材。 其一,柔弱是生命存在和延續(xù)之精神實質。萬物因有生命而表現出柔性之優(yōu)美,沒有生命之萬物則表現出剛強之僵硬。 其二,柔弱中蘊藏著積極的人生哲理。以柔為用,強調為人處世不宜太過剛強,剛則易折。 牙齒最硬,舌頭最柔,最后卻是舌存齒落。在柔與強之對立中,老子斷言柔弱之內涵勝于剛強之外表。 鯀用堵的方法治水遭到失敗,禹用疏的方法治水取得成功。一剛一柔,結果迥異;滴水穿石,繩鋸木斷,生活也告訴了我們柔之力量;在阿爾卑斯山的旅游大道邊,寫著一句醒目的標語,“慢慢走,欣賞啊”,警示人們不可因急于趕路,留下千古遺憾。 所謂柔弱,是告訴眾生要維持最低之消耗,不必時時處處肆意妄為,要保持生命之彈性,方得始終。多少的風云人物,最終往往敗給自己的貪婪、妄為和狂妄。 “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強調的是堅強者經過挫折而變得隨和柔弱,此或是生命之真相。 “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其一,強調事物賴以生存之外部必備條件;其二,“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人須懂得自處之道,不可輕易離開自己之根本。 |
|
來自: 新用戶97560OB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