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中革7.23訓令¹與紅六軍團西征再研究

 elabman 2024-07-24

美化中

關鍵詞:訓令 紅六軍團 西征 紀念 四個階段 再研究

內容摘要:秉著緬懷和傳承紀念紅六軍團西征90周年,懷不褻瀆歷史對紅六軍團西征進行再研究。紅六軍團西征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出發(fā)最早,歷經時間最長,對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立下了不朽之功。研究西征離不開訓令,訓令是紅六軍團西征的行動準則,紅六軍團西征的整個過程都是依據訓令要求按部就班進行,可以清晰為四個階段:準備、突圍、探路引敵和與紅二軍團一起開辟新根據地,客觀地說西征準備始發(fā)在永新,沖破國民黨包圍圈的突破口在遂川,為探路引敵主動從秘密走向公開在寨前圩。整個過程經歷了三次損失慘重的遭遇戰(zhàn),歷經艱苦卓絕完成任務;西征蘊含著不少值得我們學習傳承的精神。

  紀念是為了致敬和不忘、傳承與緬懷。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下稱紅六軍團)西征90周年,研究紅第六軍團西征,離不開“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給紅六軍團及湘贛軍區(qū)的訓令”(簡稱訓令),因為這份訓令是紅六軍團西征的行動準則,也是我們今天研究紅六軍團西征的剛領性文件。

       一、中革7.23訓令出臺的歷史背景    

        蔣介石調集百萬軍隊,從1933年9月開始對中國共產黨建立的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圍剿'。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加上李德、博古的錯誤指揮,導致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國民黨軍壓縮到閩贛邊境的瑞金、石城一帶。廣昌戰(zhàn)役失敗后,中央紅軍“打破第五次'圍剿’的希望就最后斷絕,剩下長征一條路了”2。

       中央蘇區(qū)遭到國民黨軍四面包圍,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中央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簡稱中革軍委)一方面要求紅軍主力“用一切力量繼續(xù)捍衛(wèi)中區(qū)來求得戰(zhàn)役上的大勝利”3。一方面打算退出中央蘇區(qū),準備戰(zhàn)略轉移長征。1934年5月下旬,在瑞金召開會議,討論決定紅軍從中央蘇區(qū)突圍轉移,開辟新的根據地,并電告共產國際。得到共產國際同意后,相繼命令紅七軍團北上抗日和紅六軍團西征,既為中央紅軍的長征探路,也為調動敵人減輕中央蘇區(qū)壓力。

       紅六軍團是湘贛省軍區(qū)依據中革軍委的指示精神,1934年6月在永新沙市成立,反第五次'圍剿'主要在以永新為中心的湘贛蘇區(qū)進行,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梅花山戰(zhàn)斗至第三階段沙市伏擊戰(zhàn),均打擊了國民黨軍,使湘贛蘇區(qū)的嚴峻形勢得到暫時緩和。但第四階段的金華山、松山阻擊戰(zhàn),由于執(zhí)行錯誤路線,采用“單純防御”方針,導致“五、六兩個月部隊消耗很多”?,蘇區(qū)中心永新城等地被占領。

         “湘贛省黨政機關1934年5月底轉移到牛田后,省委駐雙源村吉昌興木行,任弼時住雙源村悟道草舍,省蘇維埃政府駐嶺上村善居堂,湘贛省軍區(qū)駐嶺上村三聲堂,省軍區(qū)供給部駐嶺上村何家祠,省軍區(qū)紅色總醫(yī)院駐嶺上村尹氏宗祠(承慶堂),紅軍學校駐嶺上村香翁祠。7月4日,紅六軍團進到牛田村,蕭克、王震住牛田街上生茂號貨棧,全軍團分別駐扎在永新的牛田、龍河、霞溪,泰和的津洞、碧江洲,方園30余里的村莊里”?。

        7月23日深夜,機要科長送給任弼時一封中革軍委電臺發(fā)來的絕密電報: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給紅六軍團及湘贛軍區(qū)的訓令。訓令內容共分九大部分,起頭就是“中央書記處及軍委決定六軍團離開現在的湘贛蘇區(qū)轉移到湖南中部去,發(fā)展廣大的游擊戰(zhàn)爭及創(chuàng)造新的蘇區(qū)。同時,除了六軍團外,湘贛軍區(qū)所屬諸獨立部隊及保衛(wèi)蘇區(qū)游擊隊,應無例外的留在現蘇區(qū)及其周圍行動進行廣大的游擊戰(zhàn)爭?!?并接著闡明這一決定的四點理由。

        二之九部分的主要內容大致是西征的目的和應有態(tài)度;組織建設與人員分配;醫(yī)院與軍械等物資的分配與準備;行動路線、地區(qū)與計劃;準備工作及完成時間。此外為保密規(guī)定了傳達范圍。 訓令全文的字面意思是設身處地的為了紅六軍團的生存發(fā)展,真正目的沒有表露,即為中央紅軍的長征探路,兼顧減輕中央蘇區(qū)的壓力調動國民黨兵。             

       二、紅六軍團西征歷程

       湘贛省委和紅六軍團接到訓令后立即執(zhí)行,全過程依據內容、目的和性質的不同分為四個階段:準備、突圍、探路引敵、與紅二軍團匯合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地。

       1、準備。依據訓令第四部分的“主要的準備辦法”及訓令內容要求,分別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組織建設。遵照訓令組建了以任弼時為黨代表,蕭克、王震為委員的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領導紅六軍團西征;正式成立紅六軍團領導機構,蕭克為軍團長兼十七師師長,王震為軍團政委兼十七師政委,李達為軍團參謀長,張子意為軍團政治部主任,龍云為十八師師長,甘泗淇為十八師政委,譚家述為十八師參謀長,方禮明為政治部主任。重組湘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省軍區(qū)等領導機關,陳洪時任省委書記,譚余保任省委副書記、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彭輝明任省軍區(qū)司令員。留在湘贛革命根據地領導邊界軍民堅持斗爭,不使紅六軍團西征后中央蘇區(qū)的西翼湘贛蘇區(qū)空虛。以及人員、軍區(qū)醫(yī)院、軍械等物資分配,一部分隨紅六軍團西征,一部分留在湘贛蘇區(qū)。

      (2)遵照訓令做好“最高度的動員工作”,任弼時7月下旬在牛田主持召開軍團政治工作會議,作了《爭取新的決戰(zhàn)勝利,消滅湖南敵人,創(chuàng)造新的根據地》的動員報告。

      (3)落實訓令關于“在八月十日前應充實十七、十八兩師到九千人,步槍到三千五百枝。軍區(qū)部隊中五個獨立團,應于八月半每團都充實到兩個營的組織要求”?。配齊各級正副職干部,積極發(fā)展軍事力量,7月下旬,地方黨政軍組織動員青壯年參加紅軍,挑選出2000余名青年和500余支槍補充給紅六軍團,組建了紅十八師第五十四團,并進行了行軍、偵察、警戒等方面的培訓。為在“開辟新區(qū)建立新政權,派出干部擔任地方主要領導,并迅速發(fā)動和帶領當地群眾進行革命;負責籌集糧食、藥品、彈藥、布匹等”。?抽調了王恩茂、張平化等250名優(yōu)秀地方干部組建地方工作團,隨紅六軍團行動,團長為王恩茂。紅軍學校的學生組成干部隊補充進紅六軍團。至此,紅六軍團總人數增加到9758人,編為2個師,6個團,序號從四十九團之五十四團。

       (4)加緊落實訓令第四部分第2款的秘密儲存兩周糧食及第5款的關于軍械之要求。紅六軍團供給部依靠地方黨政組織和人民群眾,就地秘密籌集糧食(大米)14萬斤;每個戰(zhàn)士準備干糧20斤,自備雨具和草鞋;籌集了不少西藥和中草藥;趕造了不少子彈、手榴彈,修理槍械,籌備軍用物資。

       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為紅六軍團西征奠定了人力、物力和財力?!霸谥醒胗柫钕逻_后的一周內,完成繁重的準備工作,比中央規(guī)定的時間提前了半個月,使突圍行動在時間上爭得了主動?!?在當時的情況下能提前完成西征的兵力和物資準備,離不開當地人民的全力支持和無私奉獻。

?  2、突圍。訓令第六部分第1款規(guī)定:“六軍團由黃坳、上下七一帶的敵人工事守備的薄弱部隊,或其以南轉移到現獨四團行動的桂東地域”1?。結合當時國民黨的“圍剿”兵力部署,軍政委員會研究認為訓令規(guī)定的突圍方向沿途山高路窄,不便運動,容易過早地暴露自己的行動意圖,而遭到國民黨駐寧岡第十五師的堵截和駐永新第十六師、六十二師的追擊,因此確定主力先秘密向南移動,然后向西南沖破國民黨軍的包圍。突圍分兩步走,第一步采用聲東擊西計謀從永新秘密轉移到遂川;第二步從遂川攻擊前行到湖南桂東的寨前圩。

        (1)永新到遂川。八月初,發(fā)現國民黨軍隊頻繁調動,何鍵的西路軍從永新、寧岡向南推進,南昌行營又令駐南康的粵軍向北與西路軍聯絡出擊,企圖南北合圍紅六軍團。為趕在敵人部署未完成前突出重圍,軍政委員會一面向中革軍委建議提前到八月上旬行動,一面著手從永新的牛田及泰和的津洞一帶秘密出發(fā)?!爸醒肱鷾屎?,六軍團采用聲東擊西策略,令湘贛軍區(qū)獨立第一、二、三團在北面游擊鉗制敵人,獨立第五團佯裝主力繼續(xù)在牛田、津洞一帶活動,一部滲入贛江沿岸的萬安一帶作東渡贛江的態(tài)勢,迷惑敵人。主力秘密地從永新的牛田、龍河、霞溪和泰和的津洞、碧江洲出發(fā),推進到遂川縣的橫石、新江口一帶隱蔽待命。八月五日,主力第十七師第四十九團攻占遂川縣的衙前,建立突圍的翼側陣地”11。     

       (2)遂川到桂東寨前圩。8月7日下午三時,軍政委員會率領全軍,在獨立第四團的接應和掩護下,秘密而神速地從橫石和新江口出動,當晚占遂川縣的藻林,殲滅守敵,突破了衙前至橫石,遂川至黃坳、至七嶺的三道封鎖線。這時國民黨軍如夢方醒,湘軍尾追,粵敵北上,企圖包圍六軍團于湘贛交界的桂東、上猶和遂川之間。紅六軍團日夜前行,9日占左安,又突破了寒口至廣東橋這道最后的封鎖線。11日,紅六軍團到達湖南省桂東的寨前圩。至此,紅六軍團勝利跳出了國民黨軍對湘贛蘇區(qū)的包圍圈。

        3、探路引敵。為了明確突圍目的和任務,做好面對探路引敵的艱巨性的思想準備,8月12日上午,在寨前圩的河灘上召開了連以上干部慶祝突圍成功和西征誓師大會。根據中革軍委指示,任弼時在會上正式宣布了紅六軍團領導機構。

       接著跋山涉水轉戰(zhàn)湘桂黔川,歷盡千辛萬苦探路引敵,經資興、郴縣、桂陽、新田等縣,23日到達湘西南零陵;再經嘉禾縣進入廣西北部,9月11日進入湘南城步縣境。9月19日進入貴州省錦屏縣境。轉戰(zhàn)其間經歷了三次損失慘重的遭遇戰(zhàn)。

       10月初,發(fā)生了損失慘重的遭遇戰(zhàn),由于不明敵情,疏于戒備,紅六軍團在石阡甘溪遭到湘、桂、黔軍24個團的包圍。紅六軍團與桂軍廖磊第十九師發(fā)生遭遇戰(zhàn),經過浴血奮戰(zhàn),軍團主力向石阡、鎮(zhèn)遠邊境轉移,紅六軍團被分割成三塊。突圍途中,五十二團陷入敵軍包圍,五十二團英勇頑強戰(zhàn)至全部犧牲,紅十八師師長龍云被俘,后就義于長沙。

       突出重圍的紅六軍團幾經轉戰(zhàn),在10月24日到達黔東印江縣木黃,與前來接應的紅三軍勝利會師。

  4、與紅二軍團一起開辟新根據地。與紅三軍會師后,10月26日在四川酉陽縣南腰界召開了慶祝兩軍會師大會。紅三軍經中央批準恢復紅二軍團番號,并決定由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統一指揮紅二、六軍團的行動。為了策應中央紅軍長征,創(chuàng)建新的根據地,兩軍團于10月28日在湘西地區(qū)向國民黨發(fā)起進攻。11月7日,攻占永順縣城,16日在永順龍家寨地區(qū)殲國民黨軍2個旅的大部,擊潰1個旅加1個團。26日成立中共湘鄂川黔邊省委和革命委員會,任弼時任省委書記,賀龍任省委副書記和省革委會主席。12月7日主力南下,16日在桃源縣城以北的運動中殲國民黨軍近2個團;后進入湘西,控制了永順、大庸、桑植3座縣城及其大部分地區(qū),以及龍山、保靖、桃源等縣的部分地區(qū),建立政權和開展游擊工作,至1935年1月,湘鄂川黔邊革命根據地初步建成。

       后又不斷反擊國民黨兵的進攻和“圍剿”。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主力從湖南桑植地區(qū)出發(fā)進行長征。1936年7月,紅六軍團在甘孜地區(qū)與紅二軍團、紅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并于1936年10月21日勝利到達陜北。

       三、關于西征始發(fā)地和寨前圩誓師的再研究

綜上所述,紅六軍團西征始于牛田、津洞一帶,可現在認為紅六軍團西征始發(fā)于遂川橫石、新江口。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永新牛田一帶的準備工作以及到遂川的過程均是秘密進行,導致當事人不知情而誤解,甘泗淇就曾回憶說“在保守軍事秘密的口號下,大多數負責干部都不知是干什么(肖克說他也不知道)”12。然而紅六軍團西征始于遂川橫石、新江口的說法存在一個致命硬傷,抹殺了7月23號接到訓令到8月7號遂川突圍期間紅六軍團在牛田和津洞一帶的準備工作,以及紅六軍團從永新到遂川秘密轉移的過程和謀略;割裂了紅六軍團西征的整體性。不容置疑,牛田、津洞一帶的準備工作是訓令第九部分的要求,沒有牛田、津洞一帶的準備,沒有從永新到遂川的秘密轉移,就沒有遂川的匯合和突圍。

  真正緬懷、致敬與傳承紅六軍團西征精神,首先是不褻瀆歷史,無愧紅六軍團西征將士以及為西征作出無私貢獻的人民。有必要求真務實、史論有據的參考新發(fā)現的史料和研究成果進行再研究;界定永新牛田,遂川橫石,湖南桂東寨前圩這幾個標志性地點的功能地位,有必要厘清和理順幾個問題。

  1、關于紅六軍團西征的始發(fā)地點和時間。查閱《湘贛革命根據地》等文獻史料,以及《紅六軍團征戰(zhàn)記》、《任弼時傳》等西征親歷者的回憶錄和傳記等,大致有三種表述,第一種“經過充分準備,8月7日下午3時,我軍約九千人,在獨立四團的引導下,由遂川的橫石山出發(fā),踏上了西進的征途?!?3這看似從遂川始發(fā),但有個“經過充分準備”的前提,這個充分準備是指牛田和津洞一帶的準備和由牛田一帶秘密到遂川的過程,準備正是訓令要求,西征不可或缺的內容。第二種“1934年8月初,紅六軍團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從江西永新縣出發(fā),經遂川縣境內”1?,王恩茂、李貞等不少親歷者持此觀點。第三種是8月7號“在嚴格的保密下,任弼時率紅六軍團九千多子弟兵,告別了長期哺育紅軍的湘贛人民,離開了無數先烈以鮮血和生命建立起來的根據地,踏上新的征途”1?。

        這個湘贛人民和根據地是指湘贛革命根據地的人民?!?930年2月下旬,湘贛邊特委借用武力解決了袁、王部隊,導致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喪失后,以永新為中心的湘贛根據地開始崛起,迅猛發(fā)展?!??湘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在永新,紅六軍團成立于永新縣,并以永新為中心進行反第五次“圍剿”,最后退至永新牛田和泰和津洞一帶。

       親歷者的回憶當以任弼時的最具權威,因為他是原湘贛省委書記、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紅六軍團西征的決策者,黨中央和中革軍委的很多指示出于保密只傳達到他。

       西征始于何地?最具權威的依據是訓令,訓令是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一起下達的文件,具有法律效應,紅六軍團西征必須嚴格遵照進行。訓令是從什么地方開始執(zhí)行,人是從什么地方首次出發(fā)至關重要。紅六軍團是在永新牛田接到訓令并立即執(zhí)行(即開始發(fā)生),即在永新牛田和江津一帶開始西征準備,人也是從永新牛田一帶秘密出發(fā),遂川只是按訓令第六條第1款規(guī)定的路線,成為西征突圍的“跳板”和“突破口”!

       遂川作為紅六軍團跳出國民黨對湘贛蘇區(qū)包圍圈的突破口并非首選、也非唯一。紅六軍團沒有接到訓令前,就在“七月初,任弼時主持召開省委會議,研究行動方案。一是上井岡山,堅持在原地區(qū)打游擊,任命王震為省軍區(qū)司令員,重新劃分游擊區(qū)域,并派紅十七師的四十九團和由李貞率領紅軍學校全體學員開赴井岡山,恢復根據地,憑山險堅持。二是突出重圍,向基本蘇區(qū)的東南地區(qū)轉移,準備打通與中央蘇區(qū)的聯絡”1?。接到訓令后按訓令行動,但訓令第六部分向湖南的路線地區(qū)和行動的規(guī)定,也有“或其以南轉移”的選擇性。

        紅六軍團從牛田和津洞一帶出發(fā)不像遂川突圍那樣統一行動,是有先后的。紅六軍團為落實訓令的“向第一步預計的向西發(fā)展的路線,進行詳細的敵情、道路及地形的偵察。”1?已派先頭部隊秘密出發(fā),探查永新到遂川的路線,然后在遂川隱蔽警戒,后又陸續(xù)派部隊秘密出發(fā)一路布防,應對大部隊秘密轉移時的突發(fā)情況。第十七師四十九團8月5日攻占遂川縣的衙前,建立突圍的翼側陣地,而到7號下午才向桂東突圍。試想,明知國民黨在調兵遣將,打算合擊紅六軍團,為什么還會在驚動了敵軍的情況下等兩天,不會無緣無故,那是后續(xù)大部隊還沒到,故大部隊從永新牛田一帶秘密出發(fā)在五號或前一天。

        2、既然西征,為何不直接從永新向西入湖南,而要向南,在遂川突圍?當時永新的東面、北面,敵軍筑碉推進,很難突破,且向東南轉移主力不能保守秘密;西部有國民黨第十六師、六十二師,寧岡駐扎十五師,遂川到桂東雖有國民黨的四道封鎖線,但只是地方武裝,相比較是最薄弱的地方。永新之遂川又屬湘贛蘇區(qū),相對利于保密。訓令指出:敵正在加緊對湘贛蘇區(qū)的封鎖和包圍,特別是加強其西邊的封鎖,企圖阻止紅六軍團向西發(fā)展。是以規(guī)定紅六軍團先向南轉移。

       3、為何在塞前圩公布紅六軍團指揮機構并進行西征宣誓?紅六軍團在寨前圩高調公布成立于牛田的紅六軍團領導機構,并進行西征宣誓,主動從秘密走向公開。主要原因二點,一是由于紅六軍團領導機構在牛田成立時,“為了保守軍事秘密,突圍時沒有公布湘贛紅軍新的組織與新的任務”1?;二是旨在西征,不僅是精神思想的鼓勵,也是做好應對艱難的準備,同時為探路引敵的投石問路。

       中央的根本目的是要紅六軍團作為中央紅軍轉移的先遣隊,由湘贛蘇區(qū)先期突圍,深入湖南,調動敵人,摸清情況,探出路線,在湘中地區(qū)開辟一塊新的根據地,以便中央紅軍突圍后,有一個立足之地。這一目的剛開始沒有公開。要達調動敵人,摸清情況,探出路子,就必須主動引起國民黨的注意,打亂敵軍原有部署。是以任弼時在誓師大會上說“我們的戰(zhàn)略轉移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到敵人后方去打亂敵人的戰(zhàn)略部署,就像孫悟空鉆到鐵扇公主肚子里,揪住它的心臟。這樣,就可徹底粉碎敵人的第五次'圍剿’,保證中央紅軍勝利轉移。”2?

       4、永新人民為紅六軍團及西征的無私奉獻不應忽略,應寫進紅六軍團西征歷史,使后人緬懷和傳承其內在精神和發(fā)揮時代價值。據《中國共產黨永新黨史》記載,紅六軍團自成立到西征一直得到永新人民的大力支持和無私奉獻。僅第五次反“圍剿”期間,永新實行總動員,不少村甚至鄉(xiāng)、區(qū)能參軍的青壯年幾乎都參加了紅軍,紅六軍團建制中出現了以村、鄉(xiāng)、區(qū)名字命名的排、連、營,如埠前營等;1934年1、2月間,全縣突擊擴紅2800名,占湘贛省擴紅總數9698人的近1/3;7月,在湘贛省機關、團體、工廠工作的永新籍干部與職工大都編入了紅六軍團,隨紅六軍團西征。除兵力支持,財力物力也給予了無私奉獻。為保障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軍費,湘贛省發(fā)行公債60萬銀元,永新認購了27.9萬。為了保障紅六軍團的軍糧,湘贛蘇區(qū)在1934年4月開展突擊征集軍糧3萬擔(一擔100斤)運動,永新縣籌集軍糧9300擔。牛田的西征準備也多來自永新。

       永新人民對紅六軍團的大力支持和無私奉獻,招致國民黨的刻骨仇恨和瘋狂報復,接任紅十七師師長蘇杰的故里永新縣城南街蘇家巷被國民黨兵報復性斬盡殺絕;據1951年8月南方老革命根據地慰問團調查統計,紅六軍團西征后永新縣被國民黨燒毀的房屋總計1992棟。

        綜上所述。紅六軍團西征始發(fā)地在永新,沖破國民黨包圍的突破口在遂川,為探路引敵投石問路,主動從秘密到公開的轉折點在寨前圩。

       紅六軍團西征作為紅軍長征先遣隊,不僅擁有一定的歷史地位,凝聚著精神,而且還有許多現實價值。比如對黨的絕對忠誠,局部服從整體的大局觀;依靠和服務人民等等。這都值得后人傳承。

(已投稿,請勿分享轉發(fā))

注釋:1、指“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給紅六軍團及湘贛軍區(qū)的訓令”因是1934年7月23號發(fā)給紅六軍團,故簡稱中革7.23訓令。原件現存江西新余市黨史辦公室。

2、毛澤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毛澤東選集》合訂本, 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P220。

3、《遵義會議文獻》,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17。中區(qū)指中央蘇區(qū)。

4、蕭克:《紅六軍團的西征》,《紅六軍團征戰(zhàn)記》上、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版(下同),P284。

5、中共永新縣委史志辦公室編著國《中國共產黨永新歷史》第一卷,中共黨史出版社2017年版,P211-212。

6、黨史資料征集協作小組編:《湘贛革命根據地》上,中國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年版(下同),P812。

7、《湘贛革命根據地》上,P814。

8、陳伍國:《王恩茂傳》,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P13。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章學新主編:《任弼時傳》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4月版(下同),P326。

10、《湘贛革命根據地》(上)P815。

11、《任弼時傳》上,P331。

12、甘泗淇:《紅六軍團發(fā)展史》,《湘贛革命根據地》下,p979。

13、蕭克:《紅六軍團的西征》,《紅六軍團征戰(zhàn)記》上,P286。

14、張平化:《回憶紅二、六軍團的會師》,《紅六軍團征戰(zhàn)記》,P298。15、《任弼時傳》上,P327。

16、余伯流、陳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史》上,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P427。

17、《任弼時傳》上,P323。

18、《湘贛革命根據地》上P815。

19、王震:《紅六軍團小史》,《紅六軍團征戰(zhàn)記》上,P11。

20、張铚秀:《軍旅生涯》,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P22。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