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第 1657 期 牧也莊園·簡介 ![]() 夏日雜興十二首 劉結(jié)根(文刀555) <一> 春來春去總匆匆,嘆罷流光惜落紅。 最是南風(fēng)吹不得,關(guān)山與夢各西東。 <二> 馬路寬寬車似流,喧囂晝夜不能休。 空門坐守他城店,樹色青蔥人白頭。 <三> 龍江岸綠隱亭臺,酒后乘涼坐不回。 月落西山人去盡,蛙聲一片漲潮來。 <四> 小橋流水濕青苔,竹徑柴門掩半開。 紅杏枝空春已去,絲瓜卻自出墻來。 <五> 園林萬畝恣消磨,水榭松廊野趣多。 秀色餐馀三姐塔,金山湖上疊青螺。 (注:三姐塔為宜州園博園觀景塔) <六> 誤卻營生誤了時,更教酒后作顛癡。 婆娘白眼翻多少,悔不當(dāng)年去學(xué)詩。 <七> 經(jīng)年碌碌夢無痕,展轉(zhuǎn)他鄉(xiāng)覓飽溫。 惆悵不堪頭白早,夕陽西下怯黃昏。 <八> 為得營生夜出門,卻遭驟雨似傾盆。 街沿坐待三更近,電閃雷鳴笑自溫。 <九> 天涯顧自藉香醪,不復(fù)人前試比高。 每得閑吟三兩句,無非借此發(fā)牢騷。 <十> 杯中一味任疏慵,懶向羈愁問過從。 十字街頭紅綠處,裁來夜景夏偏濃。 <十一> 發(fā)白顏衰莫問齡,斯民宿命說誰聽。 閑情最惹心中恨,但寫門前幾樹青。 <十二> 諸般曲逆說還休,共得勤勞與解愁。 更有唐詩三百首,相陪不棄在他州。 2024 也談?wù)劼稍姷暮险?/strong> 文/劉結(jié)根(文刀555) 合掌就是指對仗句中一聯(lián)的上、下兩句用詞相同、相近或說的意思一樣,猶如兩掌相合。為律詩一病,是詩家所大忌。 合掌大致有三種情況: ①字面合掌。如,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zé)?。皆、盡合掌。 ②意思合掌。仙人洞里懷先哲,會議廳中憶昔賢。懷先哲、憶昔賢合掌。 ③事異意同。如,千山披素裹,萬壑掛銀裝。合掌。 另外律詩還有一種結(jié)構(gòu)性合掌,是指律詩相鄰的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句式結(jié)構(gòu)雷同。如:① 他鄉(xiāng)/生/白發(fā),舊國/見/青山。 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guān)。 全為212句式。 ② 病僧/燈火/暗,寒覺/薄幃/空。 婢報/樵蘇/竭,妻愁/院落/通。 全為221句式。亦是合掌,七律則為2212,2221句式。這樣便結(jié)構(gòu)呆板,節(jié)奏單一,讀起來拗口,沒有抑揚頓挫。這種現(xiàn)象只要注意便會避免。 當(dāng)然,凡事都沒有絕對。有一些合掌聯(lián)因為疊唱成為佳句、警句的例子也有不少。比如: ①獨有英雄驅(qū)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 ②春蠶倒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等等。 合掌,一般情況下是應(yīng)該避免的。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行。有時為了強調(diào),加重語氣來突顯,偶爾可用。 比如拙作的一首《農(nóng)民工》 背起行囊遍九州,灰衣黑汗帽遮頭。 心隨日月照兒女,腳踏風(fēng)塵笑馬牛。 萬丈高樓憑我建,千年寶殿問誰修? 長城不倒古今屹,幾識秦皇一土丘。 頸聯(lián)亦為合掌。但為了突出農(nóng)民工的形象,能讓觀點更加明確,亦沒有修改。 不過個人還是認為學(xué)習(xí)古詩詞便應(yīng)遵循其規(guī)矩。只有充分掌握了詩詞的理論知識后,在改無可改的情況下才可偶有變通。 避免合掌其實亦有其方法與技巧。個人歸納幾點: ①盡量少用正對。 ②避開同義詞使用。 ③利用時空轉(zhuǎn)換。 ④掌握虛實變化。 ⑤善用流水對。 ⑥不同類別的串聯(lián)、攝合,互相扯上關(guān)系。 這樣便基本上不會出現(xiàn)合掌的情況了。 2023.11.16草于廣西#文刀隨筆# 喝火令填詞要點 關(guān)鍵詞:二仗 三槍 一破 一襯 一應(yīng) 1,二仗: 顧名思義喝火令上下片起句要求對仗,詞發(fā)展到今天對仗句的要求可嚴也可寬,取決于:“遣詞造句是否流暢自然含有意境”,喝火令這個詞牌仗句都是五言律句,必須有五言律句的基礎(chǔ)填起來順心應(yīng)手,喝火令這個詞牌又很特殊,可能是作者精通五言律詩,上下仗句從用什么詞性起到句式的結(jié)構(gòu)變化都有要求的,這二仗和律額,頸聯(lián)要求十分相似,解析時會說。 2,三槍: 也叫三疊是由三句復(fù)式結(jié)構(gòu)的句子組成的,第一槍除了疊詞就兩字,第二槍除了疊詞就三字,第三槍除了疊詞就四字,先不說這三槍怎造句,三槍從數(shù)字看是“以少到多”來遞進的,這三槍造句應(yīng)簡單到復(fù)雜或淺到深這樣造句來遞進:這一槍除了疊詞外第一字是你要攤破的詞性,舉個例這一槍:忘也“春”紅,攤破名詞“春”,第二槍是要和這一槍相同時間或相同空間景語或情語來造,例:忘也“柳”風(fēng)揚,因為第一,二槍都是相同位置上取字所以叫并列詞性,第一,二槍也叫并列遞進,再這“春柳”是并列名詞,第三槍遞進方式有很多種:承接,選擇,假設(shè),轉(zhuǎn)折,因果等遞進。例:“忘也落梅如雨”,再這是承接第一,二槍時間上來敘的,“春柳落梅如雨”時間上是吻合的,春紅柳綠正是梅散風(fēng)香的季節(jié)。 3,一破一襯放在一起講容易理解: (1),一破 喝火令攤破的是詞性,例:忘也“春”紅:攤破名詞“春”。 (2),一襯: 上片六言句與三疊六言襯句相襯,例:上片六言句:魂夢暗盈無數(shù),大意:夢中縈繞無法忘卻無數(shù)多次相聚一起?!昂险Z”,喝火令詞調(diào)是“閨怨”就要造“離語”和它相襯。 例:魂夢暗盈無數(shù), 春柳落梅如雨, 襯句要求:第一字平仄相同,詞性上襯:魂夢并列名詞,下襯:春柳也是并列名詞相對,上襯是:敘“合語”,下襯:敘“離語”這樣才叫相襯。 4,一應(yīng): 上結(jié)與下結(jié)要求相對應(yīng),什么叫對應(yīng):對應(yīng)是一種修飾手法,是手法都要求詞性相對,舉個例:你穿什么西裝什么牌子的有幾個扣子的,我也穿的和你相同。 例句:何以這凄涼。 可了我情腸? 對應(yīng)要求:第一字平仄相反,詞性(副詞)相對,都是敘“離語”。 “喝火令”詞牌,乃孤體,沒有其它參考版本,因為黃庭堅讓元明兩朝的才子不敢涉及尊“黃庭堅的喝火令”為正格(欽定詞譜),也有“變格喝火令”詞譜,只是沒有火味。 唐人對八病的吸收與揚棄 唐格律詩的實踐成果是在借鑒齊梁“四聲八病”基礎(chǔ)上完成的。 一、對前四病音律科學(xué)性的肯定吸收 1、平頭 五言第一句第一二字,不能與第二句第一二字平仄同。即每聯(lián)兩句前二字平仄不能一樣,上句開頭平平,下句開頭也平平,無平仄起伏,謂平頭。 芳時淑氣清,提壺臺上傾。 芳時、提壺皆平音字,平頭。 2、上尾 五言第一句第五字(出句尾字),與第二句第五字(對句尾字),不能聲調(diào)同。即每兩句詩尾字不能出現(xiàn)仄仄或平平,應(yīng)平仄交錯。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草、柳皆上聲,上尾。 3、蜂腰 五言一句內(nèi),第二字與第四字聲調(diào)平仄不能同;每句第二字與第五字不能同是濁音聲母而第三字是清音聲母。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第二字“從”和第四字“方”皆平聲,平仄未錯開。第二句第二字“我”和第四字“鯉”皆濁音字(仄聲字),中間“雙”是清音(平聲字),讀來兩頭重、中間輕,謂蜂腰。 4、鶴膝 五言句若首尾皆清音,中一字獨濁,則兩頭細中間粗。 徽音冠青云。 以清夾濁?;找簦狡?;青云,平平;冠,仄聲。即“平平仄平平”句式,謂鶴膝。 二、對后四病非科學(xué)性的否定與揚棄 5、大韻 五言兩句內(nèi)不能有與韻腳同韻部的字。 微風(fēng)照羅袂,明月耀清輝。 微輝同韻部。今人謂擠韻。 6、小韻 五言兩句各句間不能有同屬一韻部的字。 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 樹與露,連與泉同韻部,小韻。 7、旁紐 五言兩句中,不能有相同韻母(聲調(diào)相同)的字。 丈夫且安坐,梁塵將欲起者是。 上句首字用丈,下句首字用梁。 8、正紐 五言兩句尾字不能用聲母、韻母同的四聲各字。 輕霞落暮錦,流火散秋金。 錦、金聲母韻母同,只調(diào)不同,正紐。 葉韻 葉韻就是同一個韻部中,平仄韻互換 。 平韻換成仄韻,就叫葉仄都。仄韻換成平韻,就叫葉平韻。 鄰韻 鄰韻,指詩韻排列次序相近而音又相似的兩韻,或兩韻以上。 如:上平一東、二冬。上平四支、五微、八齊,可通押。 如:上平三江、下平七陽。上平九佳、下平六麻,也可通押。 平聲三十韻中唯:五歌、十一尤、十二侵三個韻部沒有鄰韻。 1. 一東、二冬 2. 三江、七陽 3. 四支、五微、八齊、十灰(半) 4. 六魚、七虞 5. 九佳(半)、十灰(半) 6.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7. 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刪、一先 8. 二蕭、三肴、四豪 9. 五歌 10. 九佳(半)、六麻 11. 八庚、九青、十蒸 12. 十一尤 13. 十二侵 14. 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摘自百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