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功退萬古夸, 千古絕唱成佳話。 不以為大終成大, 寒食無煙柳飛花。 【原文】 大道泛(廣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依靠)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于??;萬物歸之而不為主,是名于大。 以其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悟讀】 一憂一喜心之火, 一榮一枯眼中塵。 靜心看透炎涼事, 千古不做夢中人。 本章老子重點闡明道之三大特點。 其一,無所不至,無所不達(dá)。可左可右,可上可下;在方為方,在圓為圓;向無定向,形無定形;任其物性,順其自然。萬物之生長榮枯,人事之榮辱變遷,無不依賴于道,體現(xiàn)于道。 《莊子·知北游》載,“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瘱|郭子曰:'期而后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唬?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瘱|郭子不應(yīng)?!?/p> 道,無處不在。以道眼觀一切物,物物平等,本無大小貴賤善惡之殊。 其二,沒有控制之欲望。“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愛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化育萬物,不以為功;養(yǎng)育萬物,不加宰制。為人處世也好,家庭教育也罷,皆是一種高尚之品格。 其三,不自為大,反成其大。道之特點,不求名利,無私無欲,稱其為“小”;萬物歸附,不以為主,稱其為“大”。道不自大,反成其大。 如何才能成就真正之王道?唯有虛靜,合乎于道。虛靜,不可見,不可聞,不可得,故名??;生養(yǎng),蓄藏,生生不息,故名大。 堯在考察繼任者時,聽聞陽城的巢父、許由是大賢者。前去拜訪,初見巢父,巢父不受禪讓;繼訪許由,許由也不受讓,遁耕于九箕山中。堯執(zhí)意讓位,再次尋見許由時,懇求許由做九州長,許由覺得王位固且不受,豈有再當(dāng)九州長之理。頓覺蒙受大辱,遂奔至溪邊,清洗了自己的耳朵。 “翠翠殷殷,處處花花果果;風(fēng)風(fēng)雨雨,年年暮暮朝朝”。此福州西禪寺的一幅楹聯(lián)。世間景物如此美麗動人,紅塵歲月如此變幻莫測,眾生又何必糾結(jié)于俗物,執(zhí)迷于利祿呢。 “把美麗攝之于眼,把美好藏之于心,把慈善惠之于眾”。道不遠(yuǎn)人,道心即生活,平常心即道,依道而為,替天行道,此生命之本真本色。然眾生卻多活反了,喜歡背道而馳,一味地追逐外物。 傲慢之人,不會成長。因為,他不會喜歡嚴(yán)正的忠告。一種美德的幼芽與蓓蕾,對于一個人而言,是最寶貴的,它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 不過,為人之最高境界,不是一味的狂妄,也不是一味的低調(diào),而是不亢不卑。 |
|
來自: 新用戶97560OB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