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皮膚瘙癢針1.取穴:小手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當(dāng)握拳時(shí),小指尖觸及之處。2.手法:直刺進(jìn)針,針尖在肉內(nèi)找尋,直到患者猛然字,一身汗出止。留針30分鐘。3.主治:全身皮膚瘙癢證。
十、咽炎針1.取穴與手法:【1】開天窗:勞宮穴稍下,掌面食指中縫后一寸,三棱針青色血管放血。【2】引火下行:氣海、腎關(guān),獨(dú)針直刺。2.主治:咽炎。
十一、胃病針1.取穴:【1】足三里【2】條口上0.5寸處。2.手法(只扎左側(cè)):【1】足三里直刺【2】條口上0.5寸處找敏感點(diǎn),痛點(diǎn)上下針,出針放血。留針30分鐘。3.加減:慢性胃病,扎雙側(cè)足三里。4.主治:急慢性胃病。
十二、胃痙攣針1.取穴:勞宮穴。2.手法:直刺。3.主治:胃痙攣。
十三、腰間盤突出針1.取穴:承扶穴到委中穴之間1/2處,約在殷門穴附近,取雙側(cè)。2.手法:80°進(jìn)針,針尖方向腰部,用震顫手法,行針3分鐘,至腰熱為止。留針1小時(shí)。3.主治:腰間盤突出、急性腰扭傷。
十四、急腹痛針1.取穴:梁丘穴2.手法:在梁丘穴附近找痛點(diǎn)進(jìn)針,痛止出針,不留針。3.主治:痛經(jīng)、腸痙攣、腸梗阻、子宮口糜爛、子宮肌瘤等所引起的一切肚臍以下之痛癥。4.注意:闌尾炎除外。
十五、通氣針1.取穴:小海穴與支正穴連線上,時(shí)尖下3寸。取雙側(cè)。2.手法:直刺,留針30分鐘3.主治:和臟腑,通全身之氣。
十六、抗生素針一、上焦消炎針1.取穴:外踝尖和條口穴連線的1/2處。2.手法:直刺1~1.5寸。3.主治:上焦之一切炎癥。二、中焦消炎針1.取穴:水分穴 患病臟腑腧穴,子宮病變扎膀胱腧穴。2.手法:直刺進(jìn)針。3.主治:中焦之一切炎癥。三、下焦消炎針
1.取穴:商丘穴。2.手法:平刺進(jìn)針。3.主治:下焦之一切炎癥。
后續(xù)針法分享轉(zhuǎn)發(fā)后關(guān)注公眾號即可繼續(xù)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