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慢性淺表性胃炎 (一) 【辨證】濕熱蘊結中焦,熱重于濕。 【治法】清利濕熱,理氣安中。 【方名】清濁安中湯。 【組成】白蔻仁12克,川厚樸12克,法半夏12克,滑石30克,生苡米30克,郁金香12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中晚分3次服。 (二) 【辨證】脾氣不足,脾胃虛寒,兼氣滯血瘀。 【治法】健脾補氣,佐以溫中、理氣、活血。 【方名】胃炎煎劑。 【組成】黨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丹參15克,香附10克,良姜5克,甘草5克,青黛1克。 【用法】取上方7劑,煎成200毫升,青黛后加。每日早中晚分3次服,每次10毫升;或每日早晚分2次服,每次15毫升。 B、慢性萎縮性胃炎 (一) 【辨證】脾胃虛寒,氣滯血瘀。 【治法】補氣溫中,活血散瘀,消腫生肌。 【方名】益中活血湯。 【組成】黃芪30克,肉桂8克,吳萸10克,丹參15克,乳沒各8克,生蒲黃13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川芎12克,烏藥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早晚分2次服。 (二) 【辨證】肝郁胃寒。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散寒。 【方名】疏肝和胃湯。 【組成】柴胡10克,瓜蔞仁15克,川連10克,枳殼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萊菔子10克,黃芩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早晚分2次服。 (三) 【辨證】肝郁胃虛。 【治法】疏肝健胃,益氣活血。 【方名】疏肝健胃湯。 【組成】柴胡10克,黨參10克,百合15克,山藥10克,當歸10克,郁金10克,烏藥10克,烏梅10克,赤芍10克,甘松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早晚分2次服。 相關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y4I7XUTN5UHnPAZWCkFwHg
(發(fā)表於內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集寧區(qū)富力灣小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