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名字的由來及歷史 山西省東臨太行山,西接呂梁山,北靠古長城,南界黃河。山西的“山”字指的是太行山脈,而“西”字則表示該地區(qū)位于太行山的西邊。因此,“山西”意為“太行山以西的地區(qū)”。 歷史上,山西地區(qū)早在春秋時期就有所記載,當時稱為晉國。晉國在戰(zhàn)國時期被分裂為韓、趙、魏三個國家,其中趙國占據(jù)了今天山西省的大部分地區(qū)。后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設立了太原郡,這是山西省的前身。到了漢朝,山西地區(qū)被稱為并州。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路,河東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 ![]() |
|
來自: 新用戶8926AVU2 > 《《歷史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