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大致刷了一遍《悉達多》,寫了3篇書評,今天打算從頭到尾細致的看一遍,又重新看了一遍第一部分的第一章《婆羅門之子》。 這次看又有了很多新的感受。 婆羅門之子篇幅不長,其實就是介紹了悉達多的成長背景。 父親眼中的悉達多 悉達多的父親是一名婆羅門,他學(xué)識淵博,氣質(zhì)出眾,會祭祀、洗禮,時常受到人們的愛戴。 悉達多作為他的兒子,繼承了父輩優(yōu)秀的基因,學(xué)東西快,長相俊美,是他們那個圈子里的佼佼者。 父親不僅把自己的所學(xué)所思教給了兒子,還給他請名師傳授知識,還讓兒子讀各種經(jīng)典書籍。 悉達多不負眾望,總能很快領(lǐng)悟他想傳達的思想。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悉達多未來有一天可能會成為婆羅門的王。 父親對他寄予厚望,甚至都想好了悉達多子承父業(yè)的那一天。 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向聽話的兒子突然跟他說他要當(dāng)沙門,要去吃苦,一向情緒穩(wěn)定的父親聽到這個消息,生氣極了,悉達多要做什么,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去吃苦嗎? 盡管父親很生氣,但是多年來的修行告訴他他不能動怒,于是他回房間了,希望悉達多可以好好考慮考慮。 一夜無眠的父親多次起來,透過窗戶看到兒子一動不動的站在那里,黎明前的一個小時,父親看到兒子的膝蓋顫抖,但是眼光堅定的看著遠方,他就知道兒子要離開自己了。 最后,他只能尊重兒子的決定,并且告訴他不管在外遇到什么情況,永遠可以回家來,父母永遠是他最堅實的依靠。 所謂父母一場,不過是漸行漸遠的修行。 雖然心痛,但也只能同意。 悉達多眼中的自己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優(yōu)渥的家庭里,父親母親都很疼愛我,讓我接受好的教育,為我提供好的物質(zhì)條件,我所做的就是只要好好學(xué)習(xí),好好讀書就好了。 說來也奇怪,我學(xué)東西很快,辯論、禪學(xué)、禮儀、禪定,那些在很多人看來很難的事情,我卻信手拈來。 不管去到哪里,都能看到別人羨慕的目光,還有很多女孩子喜歡我。 說起來,被人喜歡是件開心的事情,我卻一點兒也開心不起來。 我對我所學(xué)的東西充滿了疑惑,為什么學(xué)了那么多心里還是不安寧呢? 我一直想找到真正屬于我自己的東西,但是很難,父親那么厲害,還每天去洗禮,可是水真的能洗滌罪惡嗎? 我不知道,我很迷茫。 直到有一天,在城中我看到了三位沙門,他們看起來很憔悴、消瘦,幾乎全裸的身體被太陽曬得焦黑,塵埃和血跡布滿肩頭。 他們看起來風(fēng)塵仆仆,但是他們走得那么堅決,好像周遭的一切跟他們沒有任何關(guān)系。 看到他們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人生還可以這樣活,我也想這樣活一次。 雖然我不知道為什么我要這樣做,但是我知道我只有走出去,才有機會找到我真正所求的。 普通人眼中的悉達多 悉達多樣樣出眾,是我們普通人眼中的天花板,出身好、長相好、能力出眾。 在得知他要當(dāng)沙門的時候,我們很多人不解,悉達多就是好日子過多了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苦日子,有他受罪的時候。 年少的時候不懂悉達多的作,年長之后會發(fā)現(xiàn)不管你出身如何、長相如何、能力如何,人生總有一些關(guān)卡要過,就像唐僧取經(jīng)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一樣,少一關(guān)也不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誰都替代不了。 而且我們沒有必要想當(dāng)然去揣測別人的人生。 悉達多值得我們借鑒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別人告訴你的經(jīng)驗也好、成果也罷,說到底是別人的,終歸不是我們自己的。 就像那么多育兒專家傳授的育兒經(jīng)驗,我們發(fā)現(xiàn)常常沒有用,實踐出真理,專家的方法適合他們自己,我們還是要找到自己的方法。 不依賴別人,悟好自己的人生。 以上是我的小小感悟。 如果您有什么別的看法,歡迎留言分享。 你的每個【點贊+在看】 我都當(dāng)成了喜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