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直 | 排版:杳杳 在山體垂直自然帶譜的考察中,除了雪線,林線也考得不少。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它。 01 
什么是林線? ?赤道地區(qū)高山植被帶模式圖 | 制圖:一直狹義的林線,又稱郁閉型林線,在這條線以上,難以生長郁閉型森林(以冷杉、云杉為主的針葉林為主)。高中地理說的林線就是這一種。【注】郁閉型森林:指茂密的森林,即喬木生長繁茂,枝葉交錯,樹冠彼此互相銜接的狀態(tài)。 其實,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郁閉型林線以上往往還生長著少量的喬木,這些樹木散生生長,分布相對稀疏,形態(tài)也更為低矮。 因此,廣義的林線一般指的是一個過渡地帶,即是郁閉型林線和樹種線之間的具有一定寬度的區(qū)域。如圖所示,廣義林線所代表的過渡區(qū)內(nèi)仍然有少量喬木生長,并且在最高處以矮曲林居多。矮曲林,主要是由矮化、扭曲及形變的樹木組成的林地,通常分布在山地森林上限附近。在這樣的海拔高度,由于風力強勁、冬春積雪較多以及土壤相對貧瘠,樹木變形或矮化成灌叢狀,甚至匍匐地面傾斜向上生長。這其實是植被適應(yīng)地理環(huán)境的具體表現(xiàn)。比如,在我國東部地區(qū)的很多低山或中山中,山坡上的森林可能會覆蓋山頂,這時自然就不會有明顯的林線;在中低緯度地區(qū),一般在足夠高的山體中,才能同時看到林線和雪線。 還有,山體的相對高度也很重要。以珠峰為例,由于南北兩坡相對高差不同,北坡海拔高,氣溫低,沒有森林分布,自然也就沒有林線;南坡緯度更低,山體坡面的相對高差大,且水熱條件較好,林線分布高。在有林線的山體上,到底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林線海拔的高低呢? 02 
林線高低的影響因素 森林的生長需要充足的水熱條件,因此,林線高度受熱量和水分兩個因素的共同影響和制約。據(jù)研究,(郁閉型)林線所在的海拔高度通常與最熱月平均氣溫10℃等溫線相吻合。若最熱月平均氣溫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長,只能生長草甸或灌叢。【注】也有研究認為全球林線與植物生長期的5.5—7.5℃等溫線大致重合。 就是說,冬季的寒冷并不可怕,一年之中生長季節(jié)的平均溫度才是關(guān)鍵。高山針葉林屬于亞寒帶樹種(云杉、冷杉、落葉松等),具有各種抗旱耐寒的結(jié)構(gòu),以適應(yīng)非生長期(冬季)的低溫嚴寒。但是在生長季,基于生長需求對溫度要求較高,如果夏季氣溫在-5℃以下,針葉林就會受到凍傷發(fā)生死亡現(xiàn)象。因此,從全球范圍來看(大空間尺度),在同海拔的前提下,緯度越低的山體,獲得太陽輻射能量越多,熱量越充足,山地林線分布越高(即相比高緯地區(qū),低緯地區(qū)的森林能長到更高的海拔); 而同緯度的山體,海拔越高自然帶分布越復雜,有可能會有林線分布;如果山體海拔很低,則有可能沒有林線。在我國,山地林線高度呈現(xiàn)西南到東北方向遞減的趨勢。
我國各地山地監(jiān)測數(shù)據(jù) 以及氣象資料模擬的理論林線高度分布示意圖 一方面,反映了緯度影響下的熱量變化,總體上緯度越高,熱量越少,林線分布越低;另一方面,水分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國西南地區(qū)受西南季風影響顯著,豐沛的印度洋水汽提供了良好的水熱條件,因此林線分布相對較高。這時候,也許你會問,既然水分越多林線越高,為何在我國同緯度地區(qū),西部林線整體高于東部呢?① 相對東部,我國西部距海洋較遠,云雨量相對更少,生長季的光熱條件更好,林線高;② 西部山體數(shù)量多,且總體海拔高,群山內(nèi)部氣溫比外部高,山體效應(yīng)明顯,林線高。【山體效應(yīng)】山體效應(yīng)是指由于山體隆起,對山體本身及其周圍環(huán)境的氣候所帶來的影響。一般來說,山體的海拔越高,隆起地塊的表面積越大,山體效應(yīng)就越顯著。 【相關(guān)鏈接】 ??“效應(yīng)”系列第九講|山體效應(yīng),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如果我們?nèi)タ锤〉目臻g尺度,在水熱因素的影響下,即便是在同一山體,不同坡向的林線高度也會有差異: 當然,關(guān)于陽坡和迎風坡的結(jié)論不能死記硬背,畢竟在不同的區(qū)域背景下,會有很多具體情況。比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水分的影響大于熱量。所以陽坡,因蒸發(fā)較強,水分條件更差,很難有大面積森林分布;而在陰坡,蒸發(fā)較弱,水分條件更好,所以可能有森林分布。
山地“陰陽臉”是指以山脊線為界, 一側(cè)山坡林木蔥郁,另一側(cè)山坡草地青翠。 當然,在同一山體同一坡向上,受坡度、地勢起伏等原因影響,林線也還會有高低差異。坡度越陡,表土易流失,土層薄肥力低,不利于樹木生長; 地勢隆起處,接受太陽輻射多,熱量條件相對更好,利于樹木生長; 地勢低洼處,太陽輻射量較少,如果還有積雪覆蓋的話,熱量條件就會更差,不利于樹木生長。 ?阿爾泰山 |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 除以上水熱因素外,在高山上,其他因素也會影響林線分布的高度,如強風、山火、種間競爭(灌叢等其它物種的競爭力比樹木要強)、人為毀林開荒等。 在這些因素影響下,在某些山地可能會出現(xiàn)“假林線”的現(xiàn)象。假林線是指在亞熱帶山地海拔較低的地區(qū),由于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實際森林分布的上限低于氣候林線。【氣候林線】水熱狀況能滿足森林生長的理論高度。 假林線以上區(qū)域通常自然環(huán)境相對較差,如山頂濕冷、風大坡陡、土壤貧瘠,部分地區(qū)基巖裸露、多凍土等,會有一些限制森林的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因素。如果再加上長期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如當?shù)鼐用穹ツ練Я只蛉藶橐l(fā)的山火等,都有可能造成原始森林遭到嚴重破壞,這時林線的位置并不能代表當?shù)貧夂蛳铝志€真實的分布高度,也就是說,此時的林線是“假林線”。 03 
林線倒置 前面一直在說林線,也就是森林上限,現(xiàn)在再來看看森林的下限。 很多地方森林帶的下限其實就是山麓地區(qū)。森林在山體的分布范圍,就是從山麓到林線(如上圖)。但也有些地區(qū),山地森林并不是從山麓開始向上分布的,森林分布的區(qū)域出現(xiàn)在半山腰。這種在山坡上兩個海拔高度之間出現(xiàn)的森林,稱為林帶。 我們現(xiàn)在說“森林下限”其實就是 "林帶的下限"。這時,森林界限的含義從上限變?yōu)橄孪?,這種情況我們稱為“林線倒置”現(xiàn)象。導致林線倒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因素包括:干旱地區(qū),隨著海拔上升,降水量遞增,在一些高山半山腰出現(xiàn)最大降雨帶,出現(xiàn)林帶纏山腰的現(xiàn)象。如天山山脈,北坡為盛行西風迎風坡,受地形抬升影響,北坡半山腰水分多,出現(xiàn)山地針葉林帶。 寒冷地區(qū)河谷、盆地,有凍土層存在,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森林無法延伸至此。如東北有些地區(qū)森林生長在山坡上,而海拔較低的河谷和盆地是濕地,沒有森林發(fā)育。西南地區(qū)橫斷山區(qū),受焚風效應(yīng)影響,形成干熱河谷,難以發(fā)育森林,多耐旱灌木分布;谷風攜帶水汽抬升冷卻凝結(jié)在山頂附近形成云霧帶,發(fā)育一定的森林。 橫斷山區(qū)干熱河谷地區(qū)-自然帶分布示意圖雪山和冰川上的冷空氣下沉,匯聚到河谷、盆地造成地形逆溫,不利于森林發(fā)育,形成森林下限。更多關(guān)于林線的內(nèi)容,可點擊鏈接了解哦~?? ??【高中地理精講】純文字類試題該怎么解答?什么是林線? 04 
做完題再走~ (2021年天津卷)川藏鐵路東起成都,西至拉薩,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開工建設(shè)。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動。雪豹通常在雪線之下、林線之上的地帶活動(林線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參考答案與解析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自然地理特征。讀圖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川藏鐵路沿線經(jīng)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無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A錯誤;川藏鐵路沿線地勢高差大,氣溫和干濕狀況差異大,B正確;川藏鐵路沿線地區(qū)位于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處,C錯誤;川藏鐵路東部河流注入太平洋,D錯誤。故選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影響自然帶分布的因素。由材料可知,“雪豹通常在雪線之下、林線之上的地帶活動(林線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林芝位于雅魯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水熱條件較好,所以雪線較低,林線較高,由此可知適合雪豹活動的范圍相對背風坡較小,ABD項錯誤,C正確。故選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