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控制血糖,先要控制飲食。很多人患上糖尿病,可能就是長期吃錯飯。 有這5個吃飯習(xí)慣的人,最容易糖尿病盯上。 壞習(xí)慣1:愛吃甜食 想想自己有沒有常吃甜食,比如糕點、甜點、含糖飲料。如果每天吃進去的糖太多,對血糖控制非常不利。 有研究分析了552個居民的飲食習(xí)慣,發(fā)現(xiàn)吃甜食多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險,是吃甜食少的人的1.666倍。[1] 另外研究也證明,低糖飲食可以降低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2] 所以,真的別再吃太多甜食了。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天添加糖的攝入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3] (來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壞習(xí)慣2:愛吃高脂肪食物 說起烤肉、炸雞、奶油蛋糕,是不是開始流口水了?小心這些香得饞人的食物,脂肪含量都很高,這會傷害血糖。 有研究分析了我國20年間(1991-2011年)的健康、營養(yǎng)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吃太多肉(多數(shù)脂肪含量高)是導(dǎo)致糖尿病發(fā)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4] 還有一項18527名受試者參與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多吃紅肉(豬肉、羊肉、牛肉等)和加工肉制品會導(dǎo)致糖尿病的患病風(fēng)險升高。[5] 肉再香也要控制住自己呀!記住這5個吃肉小技巧[3]: (1)魚、禽、蛋類和瘦肉攝入要適量,平均每天120~200克。 (2)每周最好吃魚2次或300~500克,雞蛋6-7個,畜禽肉300~500克。 (3)少吃深加工肉制品(如肉松、肉脯、臘肉、香腸等)。 (4)優(yōu)先選擇魚,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制品。 (5)多蒸煮,少烤炸。 壞習(xí)慣3:愛暴飲暴食 現(xiàn)代人工作壓力大,很多人把吃當(dāng)成了情緒發(fā)泄的出口,一見到好吃的就停不住。長期這樣,會讓體重直線上升,超重、肥胖恰恰是糖尿病的誘因之一。 一般來說,常用體質(zhì)指數(shù)(BMI)來判斷是不是肥胖。 BMI = 體重(kg)÷身高(單位米)的平方(m2) 如果你的BMI在24.0-28.0之間,就是超重;如果BMI≥28.0,就是肥胖[6]。 根據(jù)中國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在2013年發(fā)布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7],不同BMI人群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
可見,BMI越高的人,糖尿病的患病風(fēng)險越高。 壓力大了??暴飲暴食??身體不健康??壓力大,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吃飯最好還是要規(guī)律,每次不要吃得太撐。 壞習(xí)慣4:吃晚飯的時間太晚 晚上加班后,吃點夜宵是人生一大樂事,不過常吃太晚對血糖并不友好。 它不僅會讓人變胖,間接增加患糖尿病的風(fēng)險,還會直接影響胰島素代謝。 一項權(quán)威研究發(fā)現(xiàn):在睡覺前1小時吃飯的人,比睡覺前4小時吃飯的人,胰島素曲線下面積降低了6.7%,葡萄糖曲線下面積升高了8.3%。[8] 也就是說吃晚飯?zhí)?/span>(睡前1小時),胰島素分泌水平會更低,血糖會更高。 為了血糖健康,晚飯最好在每天8點晚上之前吃,不要太晚。 壞習(xí)慣5:吃得太快 細(xì)嚼慢咽能延長進食時間,讓腸道充分感知和接受大腦發(fā)出的飽足信號,有助于合理控制能量[9]和血糖[10]。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50~60歲的人群中,吃飯快的人患糖尿病的風(fēng)險,是吃得慢的1.4倍。[11] 老話常說:吃飯要細(xì)嚼慢咽,這背后是有科學(xué)道理的。 一般來說,每次吃飯的時間最好在20分鐘以上。 最后的最后,還要再囑咐一句:想要避開糖尿病,穩(wěn)住血糖,除了改掉上面5個壞習(xí)慣,更重要還要飲食均衡,對于身體健康的成年人,按照這個寶塔吃就沒錯啦[3]!(長按可以收藏) (來源: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 想要不被糖尿病盯上,一定要從管住嘴開始,從一點一滴做起!??一旦空腹血糖超過7或餐后血糖超過10,趕緊把這3類食物戒掉! 點贊在看,從現(xiàn)在開始行動吧! 參考文獻: [1]蒙黃.飲食習(xí)慣、體育鍛煉及其交互作用對糖尿病發(fā)病的影響[J].當(dāng)代醫(yī)學(xué), 2009(13):2. [2] Gow ML,Garnett SP,Baur LA,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diet strategies to reduce type 2 diabetes risk in youth[J]. Nutrients,2016,8(8):E486. [3]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 [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22. [4]LI Y,WANG D D,LEY S H,et al.Time trends of dietary and lifestyle factor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diabetes burden in China[J].Diabetes Care,2017,40(12):1685-1694.DOI:10.2337/dc17-0571. [5] MARI-SANCHIS A,GEA A,BASTERRA-GORTARI F J,et al.Mea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developing type 2 diabetes in the SUN project:a highly educated middle-class population[J].PLoS One,2016,11(7):e0157990. [6]中國超重肥胖醫(yī)學(xué)營養(yǎng)治療專家共識編寫委員會.中國超重/肥胖醫(yī)學(xué)營養(yǎng)治療專家共識(2016年版)[J].糖尿病天地:臨床, 2016, 10(10):5. [7] Wang L, Gao P, Zhang M, et al. 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J] JAMA, 2017, 317(24):2515-2523. [8]Marta Garaulet,Jesus Lopez-Minguez,et al. Interplay of Dinner Timing and MTNR1BType 2 Diabetes Risk Variant on Glucose Tolerance and Insulin Secretion:A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J]. Diabetes Care, 2022, 45(3): 512-519. [9] Suh HJ,Jung EY. Effect of food service form on eating rate:Meal served in a separated form might lower eating rate[J]. Asia Pac J Clin Nutr,2016,25(1):85-88. [10] Tan VMH,Ooi DSQ,Kapur J,et al. The role of digestive factors in determining glycemic response in a multiethnic Asian population[J]. Eur J Nutr,2016,55(4):1573-1581. [11]蘇彥萍,楊昆,劉相佟等.成年人飲食習(xí)慣與糖尿病患病風(fēng)險的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yù)防與控制, 2018, 26(7):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