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我們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抹獨特風景。大家對《百家姓》應(yīng)該不陌生吧? 那些“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等姓氏,無論男女老少,幾乎人人皆知。這本書出現(xiàn)在北宋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年歷史,收錄了568個姓氏,按韻排列,讀起來順口易記,堪稱中國姓氏研究的珍寶。姓氏文化在中華歷史中根深蒂固,在傳說的三皇五帝時代,為了區(qū)分不同部族,出現(xiàn)了“氏”和“姓”,一直延續(xù)至今。 姓氏文化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長河,最早在母系氏族社會誕生,當時姓氏多以“女”字旁為主,如姬姓、姒姓、姚姓等。隨著父系氏族的演變,姓氏逐漸繁榮,許多以封地命姓,如周姓、唐姓、姜姓等。隨著歷史發(fā)展,華夏大地上各民族融合,許多被漢族同化的少數(shù)民族開始改姓為漢姓,如劉姓、李姓、趙姓、蕭姓等。這其中許多姓氏的祖先是封建時期的匈奴、突厥和契丹人。 還有一些姓氏,是整個外來民族遷徙至中國后改姓的,如今還有這么一個姓氏,他們的祖先來自兩千年前的伊朗。這個姓氏就是“安”,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qū)。根據(jù)第六次人口普查,安姓的戶籍人口有170萬。安姓有多個起源,有些來自鮮卑族、滿族、回族等少數(shù)民族漢化改姓;有的來自朝鮮國的李姓;還有很多來自伊朗。為什么一個中國姓氏會來自外國呢?要從兩千年前伊朗人建立安息國說起,當時正是中國最強盛的大漢王朝時期。 自從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建立,中國和西域國家的聯(lián)系逐漸緊密。而伊朗人建立的安息國就位于絲綢之路上,成為連接東西方貿(mào)易的重要中轉(zhuǎn)站。在貿(mào)易往來中,許多安息國人來到中國并定居。甘肅地區(qū)曾是兩千多年前安息人的聚居地。在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國王子向往佛學,將王位讓給叔叔,長途跋涉來到中國并定居。 安息國王子的到來迅速傳遍全國,一大批伊朗商人也紛紛跟隨王子來到中國定居。為了融入漢族生活,這些來自西亞的安息人用國名作姓氏,改姓為“安”,其中有位安息國王子改名為“安清”。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這些安息人的后代在中國安了家,繁衍生息。經(jīng)過歷史的變遷,安姓人四處遷徙,逐漸分布在中國的各地。170萬安姓人中,絕大多數(shù)是當年隨王子安清來到中國定居的伊朗人的后代,經(jīng)過千年的通婚繁衍,他們與漢族在習俗和外貌上已無任何差別。 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也是民族融合的歷史。中國人歷來有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我們的血脈之謎、人口遷徙的歷史都隱匿在姓氏之中,經(jīng)過幾千年的積淀,使得中國姓氏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擁有獨特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