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谷:閉嘴,關門,歸零 魯豫曾說:“無論是誰,都曾經(jīng)或正在經(jīng)歷各自的人生至暗時刻,那是一條漫長、黝黑、陰冷、令人絕望的隧道。” 人活一世,沒有誰的人生一馬平川,跌宕起伏才是常態(tài)。 當命運的巨浪襲來,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人面對低谷時的心境。 內(nèi)心強大的人,懂得靜默沉淀,蓄勢待發(fā),從而越走越遠; 而脆弱的人卻沉迷于糾結往事,最終停滯不前。 無論我們置身于何種境遇,都不能失去與命運對抗的勇氣。 人在低谷時,最有智慧的活法莫過于閉嘴,關門,歸零。 閉嘴:不訴苦怨 愛因斯坦曾說:“不要抱怨生活,那只能說明你的無能,強者從來不抱怨生活。” 人生路漫漫,每個人都會有那么一段難熬的時光。 或許是生活的壓力,或許是工作的不順,抑或是生命的無常,無人可以幸免。 與其到處傾訴喊疼、哀嘆命運不濟,不如學會閉嘴,不動聲色地壯大自己的實力。 在電視劇《大江大河》中,男主角宋運輝,從小天資聰穎、家境貧寒。 高考恢復之后,他通過不懈努力,終于考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 然而畢業(yè)后,他卻被分配到金州化工廠,從事最基層的車間工作。 盡管事與愿違,宋運輝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怨天尤人,而是全身心投入工作。 他利用所學的專業(yè)知識,醉心鉆研技術改革,最終得到了上級的重用。 隨著能力的不斷提升,他的職位越來越高,成為廠里的風云人物。 反觀虞山卿,和宋運輝是大學同窗,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他通過走后門,比宋運輝先一步進入工廠工作,可不料被安排到車間打掃衛(wèi)生。 有一次,虞山卿碰見宋運輝,便向他傾吐苦水。 他說自己一個堂堂的大學生,竟然在這兒干這些臟活累活,內(nèi)心感到十分憋屈。 最后,虞山卿因為吃回扣,被工廠開除。 作家周國平說:“與其時時抱怨,不如事事改變;與其處處訴說,不如靜靜默然?!?/strong> 人處低谷,猶如溺水,越是吶喊掙扎,越是痛苦不堪。 任何時候,你都不要輕易打擾任何人,更不要向別人傾吐自己的苦難。 別沉溺在無病呻吟的內(nèi)耗中無法自拔,也別期待在訴苦時有人能為你遮風擋雨。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將情緒調(diào)成靜音模式,默默重塑自己。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困頓中拔節(jié)生長,開啟嶄新的人生。 關門:蟄伏沉淀 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曾說:“生命最偉大的光輝不在于永不墜落,而在于墜落后,能夠再度升起?!?/strong> 身處逆境時,內(nèi)心難免會涌現(xiàn)出一些負面情緒。一旦心浮氣躁,就容易陷入情緒內(nèi)耗。 越是低谷,越要懂得靜心沉淀,修煉一顆強大的內(nèi)心。 來源:視覺中國 盲人畫家約翰·布拉布利特,畢業(yè)于美國名校北得克薩斯州大學。 在人生剛上坡的年紀,他不幸染上眼疾。30歲時,他的眼睛就已經(jīng)完全失明。 面對突如其來的磨難,約翰仿若墜身地獄。 從那之后,他便把自己封閉起來,與外界隔絕。 后來某一天,他突然醒悟:既然自己已經(jīng)無法改變現(xiàn)狀,不如坦然接納現(xiàn)實,好好生活。 于是,約翰開始在黑暗中摸索繪畫。 但對他而言,這并不容易。他經(jīng)常掌握不好畫布的位置,也不知道該怎樣調(diào)色。 由于眼睛看不見,他只能憑借手指的觸感,來感知不同的色彩。 可即便如此,他依舊相信熟能生巧。 此后,他每天都拼命練習,有時甚至趴在畫布前十幾個小時,不停地畫。 就這樣,最終他不僅突破了盲人作畫的瓶頸,還創(chuàng)造了諸多奇跡。 而他的故事,也被BBC、紐約時報等媒體爭相報道,甚至還專門拍了一部紀錄片《Line of Sight》。 正如作家王瀟所說:“命運要我蟄伏,我就蟄伏。耐住寂寞,回山洞里,把功練成。” 在煙熏火燎的生活中,每個人或許都要經(jīng)歷那么一段不為人知、踽踽獨行的日子。 無人問津時,不妨默默蟄伏沉淀;黯淡無光時,不妨靜靜耐心等待。 當我們懂得在谷底潛伏修智、將困境當作錘煉時,生命定能迎來新的生機和曙光。 歸零:不囿于過往 在小說《喧囂與騷動》中,老康普生一家的祖輩曾是美國南方顯赫一時的望族。 隨著南北戰(zhàn)爭的爆發(fā),他們安寧的莊園生活也被迫結束。 昆丁是康普生家的大少爺,也是莊園主階級最后一代的代表者,同時更是一個有“貴族心氣”的人。 他深受父親老康普生傳統(tǒng)價值觀和悲觀思想的影響,將門第的榮譽看得高于一切。 昆丁雖然想復興家族,卻步履維艱,苦于無法擺脫思想的束縛。 他執(zhí)著于那些早已逝去的家族榮耀,深陷精神的牢籠。 最終,他舍棄一切,縱身于海,凄然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人生境遇無常,無論過去多么輝煌,終將成為過眼云煙。 一味沉溺前塵往事,只會疊加痛苦,讓生活越發(fā)黯然失色。 關閉回憶之門,將過往翻篇,才能將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過道原理”,它指的是過道里有一盞感應燈,你只有朝前走,燈才會亮,否則始終是一片黑暗。 人這一生,沒有誰能永遠平安順遂,總會有一些遺憾,令人惋嘆。 唯有及時將過往清零,將人生設置成“出廠模式”,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縱然生活千難萬苦,也要心懷熱愛,鉚足勁向前跋涉,人生方能煥發(fā)無限可能。 泰戈爾曾在《飛鳥集》中這樣寫道:“只有經(jīng)歷過地獄般的磨難,才能有創(chuàng)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strong> 生活總是充滿暗礁與潛流,高漲有時,低沉亦有時。 倘若我們沒有與困境博弈的勇氣,就注定無法擁有絕處逢生的驚喜。 獨自咽下苦痛,學會悲喜自渡,方能無所畏懼; 沉下心來修煉,懂得積蓄賦能,便能所向披靡; 適時清零過往,努力奮勇向前,才能煥發(fā)生機。 人間萬千光景,愿你我都能成為自己的擺渡人,與幸福生活撞個滿懷。 作者:司恬,入得紅塵起風云,歸得寧靜安自在,來去自如,自在歡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