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讀書,要么去旅行。 身體和靈魂,總得有一個在路上。 下雨的日子似乎更適合讀書,最好看一本看了心里會開出花來的那種閑書。 四月底的廈門,像個憋足了委屈的孩子,稀里嘩啦、噼里啪啦下個不停,雷鳴閃電,一個不落。躲一場暴雨的空隙,就著暴雨鳳鳴的天籟之聲,泡了一泡肉桂,慢悠悠地翻完了這本《重新發(fā)現(xiàn)景德鎮(zhèn)》。 ![]()
可能是因為喜歡喝茶的緣故,一直對景德鎮(zhèn)這個城市有著莫名的好感,猶如我一直格外珍惜我的那套景德鎮(zhèn)玲瓏青花瓷一樣。很多年前路過一次景德鎮(zhèn),驚鴻一瞥之下未來得及細品慢游,一直深感遺憾。 ![]()
![]()
![]()
![]()
![]()
![]()
《重新發(fā)現(xiàn)景德鎮(zhèn)》,讀來猶如讀彼得·梅爾的《重回普羅旺斯》一樣,有一種神清氣爽、心向往之的閱讀體驗,可謂是一本關于景德鎮(zhèn)的小百科。書提供了是個視角認識景德鎮(zhèn)、理解景德鎮(zhèn)。青花、瓷磚、白坯,藍白紅三色構成了“千年瓷都”景德鎮(zhèn)。肖南寫的《陶與瓷》從零開始介紹了瓷器嘗試,或許可作為理解景德鎮(zhèn)的一把鑰匙。原來陶與瓷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原料、燒成溫度及施釉上。陶器用黏土,而瓷器用含有石英等礦物質(zhì)的瓷土,怪不得質(zhì)地完全不一樣。 除此,我還就此了解了中國陶瓷史,知道了青花瓷是一種釉下彩瓷器,包括青花瓷、粉彩瓷、玲瓏瓷、顏色釉瓷四大種類,也就是說青花瓷并非只有青花。 御窯廠,是理解景德鎮(zhèn)的起點,原來“景德鎮(zhèn)”這個名字首次為世人所知,得歸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他將年號“景德”賜予這座小鎮(zhèn)。啊,宋真宗應該是個瓷癡,應該是愛死了景德鎮(zhèn)的瓷器吧? 一座城城市的印象,很大程度是因為她的建筑,景德鎮(zhèn)的建筑與陶器就像一對配合默契的舞伴,之前的驚鴻一瞥之下就覺得別有特色,借由這本書,我淺游了一下,譬如彭家上弄、三寶蓬藝術中心、丙丁柴窯、御窯博物館陶溪川大劇院…… 如果說景德鎮(zhèn)的建筑在吸引我,那么景德鎮(zhèn)的瓷器制作更是在誘惑我、召喚我,想去親眼看看釉料的顏色美學,探索一下陶瓷里的色彩秘密,想去看看玲瓏瓷是如何打洞的,然后……最好待一段時間學學陶藝。 哎,我貪心了!是了,好些朋友因為看了這本書,一直在嚷嚷五一要去景德鎮(zhèn)。 走!去景德鎮(zhèn)玩!一起去學陶藝吧! 好久沒被一本書如此吸引,因為讀完想去書中提到的城市,上一本還是彼得·梅爾的《重返普羅旺斯》——阿梅只是文字的誘惑,而《重新發(fā)現(xiàn)景德鎮(zhèn)》是用走心的文字、精致的圖片以及陶藝和文化在吸引我?。?/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