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叛逆期,不要總是否定他們,執(zhí)著于對錯,以及過于干預生活和學習;而是要給予他們尊重,自由的空間,進行適當?shù)囊龑А?/span> 作者:向北 來源:爸媽進化論原創(chuàng) “能不能別嘮叨啊,煩不煩?” “我受夠了,離我遠點,出去!” “我做什么你管得著嗎,還有沒有自由了?” …… 一句句反抗的話語,很多父母再熟悉不過了。 特別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叛逆、難管、脾氣差,經常跟父母頂嘴。 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曾說:“孩子的每一種心理或行為問題,都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很多時候,孩子叛逆的背后,都少不了父母的推波助瀾。 以下3種行為,家長別做,才能幫助孩子平穩(wěn)地度過青春期。 ![]()
電視劇《以家人為名》的齊明月,從小就在媽媽的否定中長大。 買衣服時,齊明月挑了喜歡的白色、黑色,媽媽看到后滿臉嫌棄,認為白色不耐臟,黑色又不鮮亮,指責她不會挑衣服。 齊明月又拿了件粉色的,當媽媽詢問她是否喜歡時,她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回道:“還行吧?!?/span> 沒想到,媽媽又說她沒主見。 ![]() 在別人眼里,齊明月是班長,成績優(yōu)異,但媽媽老是拿她和第一名比。 不管任何大事小事統(tǒng)統(tǒng)都被否定,齊明月信心被一次次打擊,心里積累了許多委屈,性格自卑又敏感。 為了逃離媽媽的束縛,不學法律專業(yè),一直以來都是乖乖女的齊明月,終于爆發(fā)叛逆的一面。 高考時她少填了一張答題卡,以這樣自毀的方式與媽媽抗衡。 毋庸質疑,媽媽是愛她的,但方式錯了而不自知,給齊明月帶來了巨大的心靈傷害,最后讓彼此都難受。 孩子總是在父母的指責和打壓中成長,不僅會變得自卑、叛逆,以后的人生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記者到監(jiān)獄采訪一名罪犯,詢問是什么原因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 原來,罪犯小時候很想當科學家,滿心歡喜地告訴爸爸時,卻被爸爸打了一巴掌,嘲笑他不要做夢。 這件事對罪犯的打擊很大,他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直接輟了學,在街邊流浪,最后成為偷竊的慣犯。 在父母看來,可能是無心的一句否定,就像一把無形的小刀,刻在孩子的心里。 一次次的語言暴力,孩子再樂觀,也會變得不自信;再乖巧,也會種下叛逆的種子,總有一天會爆發(fā)。 甚至變得抑郁,一輩子都活在陰影里,很難走出來。 哲學家詹姆斯曾說過這么一句話:“欣賞能讓孩子長成參天大樹,貶低能讓孩子枯萎畸形?!?/span> 很多父母認為,打壓式教育能讓孩子聽話上進,殊不知只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造成自卑、逆反心理。 不要總拿孩子和別人比較,達不到要求,稍有一點做得不好就指手畫腳,冷言冷語。 更不要吝嗇那一句鼓勵和贊美,它永遠比貶低的話語更有力量,更有用。 ![]()
“知道自己錯了沒?” “要是不道歉,就別回來了!” “明明就是你錯了,還要狡辯?!?/span> …… 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現(xiàn)象,孩子一犯錯,就談對錯,論是非,還逼著他們道歉。 看到這么一個故事,女兒把香蕉扔在地上,爸爸指責她,必須把香蕉撿起來,不然就不讓她干其他事。 女兒生氣了,就是不撿,去看電視、看書都被爸爸制止了。 過了一會,女兒拿了東西給爸爸吃,緩和下關系,爸爸告訴她不撿香蕉皮就不吃。 后來,女兒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爸爸在等女兒的道歉,并自覺把香蕉皮撿起來,從而意識到自己的錯。 然而,雙方相互拉扯,不愿低頭,其實內心是在受輸贏的控制;這樣的方式,往往會讓彼此情緒化,兩敗俱傷。 孩子正處于青春期,情緒敏感,愛沖動,如果大人言語偏激,更會引起他們叛逆,讓親子關系產生裂痕。 ![]() 一位媽媽來做心理咨詢,想緩解與兒子之間的矛盾。 兒子從小就不喜歡疊被子,認為被子反正都要打開來蓋,不必多此一舉。 但媽媽卻堅持讓他疊被子,培養(yǎng)正確的習慣。 一直到上高中,兩人還在因為這件小事生氣,家里氛圍一直都是陰沉沉的。 表面上看,大家都沒有錯,兒子有自己的想法,媽媽是為了修正他的行為,養(yǎng)成好習慣。 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對錯,雙方就會陷入偏執(zhí)的狀態(tài),發(fā)生爭吵,非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更會激化矛盾。 《正面管教》里曾說:“如果你覺得教育孩子很痛苦,那一定是你用錯了方法?!?/span> 家是講愛,講感受的地方,不是爭論輸贏的戰(zhàn)場。 父母和孩子的年齡、閱歷不同,相處一起總會有分歧。 孩子犯錯了,修正他的觀念和行為沒有錯,但不是一開口就直接指責,逼著道歉。 而是先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進行有效溝通。 ![]()
控制欲太強的愛,總有一天會讓孩子窒息。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女兒歡歡剛回家,坐了一會,媽媽就直接呵斥:“進屋寫作業(yè)去!” 爸爸看不下去,為歡歡打抱不平:“學習都要到這種程度了,連吃塊蛋糕,喝點水的時間都沒有?!?/span> 媽媽卻以歡歡要上小升初為理由辯解,和成績第一名的同學比較。 更是在看到歡歡舞蹈動作不標準時,當即沉下臉來,當著所有人的面指責她。 每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學舞蹈也要最好,樣樣都要順從媽媽。 嚴厲的管教讓歡歡感到窒息,直接沖她吼道:“以后要是再說我,你就別回來了!” 聽不進孩子的心聲,哪怕孩子傷心、委屈也無動于衷,打著以愛之名,讓孩子做不情愿的事,沒有自由的空間。 這樣的愛,未免有些自私,令人窒息。 ![]() 看到這樣一個視頻,女兒因為家長給的學習壓力大,聲淚俱下地控訴:“我不能沒有自由啊,我不能光活在學習上啊?!?/span> 寫完作業(yè),看一會兒電視就被批評,干完自己的事情,休息一會也不行。 好像父母只有看到你在學習,臉上才是和顏悅色的,其余統(tǒng)統(tǒng)都是阻礙進步的絆腳石。 總想以掌控孩子的自由時間,來規(guī)劃他們未來的人生。 評論下有人說,現(xiàn)在的孩子,壓力比大人還大。 每天早起上學,一學就是一整天,回家后還有作業(yè),好不容易周末,又被安排上各種興趣班、輔導班,每天還得忍受來自父母的壓力。 很多時候,父母尚且都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卻每天逼孩子自律,恨不得所有閑暇時間都用來學習。 這樣的強壓之下,有多少孩子患上抑郁,甚至和父母反目成仇,關系越來越疏遠。 學會放手,接受孩子的平庸,是父母一生的功課。 ![]() 教育家馮那斯基曾說:“孩子成為什么樣,全靠父母塑造?!?/span> 孩子叛逆、難管、脾氣差的背后,其實離不開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叛逆期,不要總是否定他們,執(zhí)著于對錯,以及過于干預生活和學習。 而是給予他們尊重,自由的空間,進行適當?shù)囊龑А?/span> 一個支離破碎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 別讓你的教育方式,成為雙方關系破裂的根源,成為孩子的痛苦和枷鎖。 點個在看,愿家長都能學會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輕松度過青春期。 ![]() 作者簡介:向北,富書作者,一生所愛,清風和自由,英勇與溫柔,文章首發(fā)公眾號: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重磅推出新書《屏蔽力》,責編:青允,排版:斜陽葉,校對:Jenn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