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太多的父母,累死累活,給孩子留下車子房子,還有大量的金錢,但是孩子卻守不住,很快就失敗了。
想要孩子有出息,就得教會他們?nèi)绾魏蜕鐣蚪坏?,從社會上獲取有用的資源。 因而,最成功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生存能力。 01 識人,知人知面還知心。 “人怕交錯友,心怕給錯人?!?/p>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看看我們的俗語,就知道交錯朋友,有多狼狽了。若是執(zhí)迷不悟,越合群,越是掉進了別人設(shè)計的坑里。 讓孩子身邊,有靠譜的人,并且彼此幫助,成就大業(yè)。這是父母要思考的問題。 在春秋時,晉國被幾大家族控制了,最大的勢力,是智伯這一支。 趙簡子作為大家族的領(lǐng)頭人,時刻想著,如何防備其他家族來傷害自己。 有一天,趙簡子派家臣尹鐸去管理晉陽城。 尹鐸出發(fā)前,問:“您是讓我建設(shè)普通的城池,能夠收稅就行,還是建設(shè)牢固的城池,可以安身立命?” 趙簡子說:“要安身立命的城池。” 尹鐸抓住機會,說了很多管理晉陽城的方法,并且要免除老百姓的稅賦。趙簡子同意了,并且回頭對兒子趙無恤說:“一定要記住,這個人叫尹鐸,他守護晉陽城。你要是遇到了危險,千萬不要因為晉陽城太偏遠,就不去投靠?!?/span> 多年后,趙簡子過世,晉國的智伯,聯(lián)合韓、魏兩大家族,攻打趙無恤。 關(guān)鍵時候,趙無恤想起了尹鐸,并毫不猶豫去了晉陽城。 果然,晉陽城很牢固,百姓同心協(xié)力抵抗外敵入侵。 最后,趙無恤打敗了智伯,還得到了韓、魏兩大家族的支持。為建立趙國,奠定了基礎(chǔ)。 社會萬千,變化莫測,其實多半是人為的因素,并沒有那么多的天災(zāi)。 學會一些識人術(shù),讓子女學會交友,就能有好的人脈資源,為事業(yè)發(fā)展做好鋪墊。
管理子女,也要管身邊的朋友。在錯誤的社交來臨之前,就有所警覺,惡毒的人無法進一步靠近。 整體來說,辦事有規(guī)矩,做人有道德,熱愛學習,內(nèi)心坦蕩,會批評別人的人,可以交往。 02 識書,書中自有黃金屋。 讀一本好書,猶如爬上了一座高山,遇到了一位巨人,認識了古今社會,知道了人生的出口。 可是,好書是需要尋找的,不是隨便拿一本書,就行了。 好處的標準也不一樣,關(guān)鍵是對自己有沒有幫助。 一般來說,把自己所在行業(yè)的書搞懂了,把事業(yè)做好了,再去拓展其他領(lǐng)域的內(nèi)容,順序就對了。 清朝末年,湖南的曾國藩,讀書多年,然后獨自去京城參加科考。 連續(xù)兩次機會,都沒有考中進士,曾國藩很是懊惱。 悲劇的是,他回家的時候,發(fā)現(xiàn)路費不夠,只能找父親的朋友借了一百兩銀子。 到南京,他發(fā)現(xiàn)一套史書,對考進士很有幫助,就買下了。 父親在門口,看到曾國藩背著一捆書回家,又發(fā)現(xiàn)其借了不少銀子,沒有生氣,而是說了一句:“書,買回來了,就好好讀?!?/p> 下一次科考,曾國藩就金榜題名了。 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樣的道理,路人皆知。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讀什么書,或者在瞎努力,導致讀書越多,成績越少。 《紅樓夢》里的薛蟠,家境不錯,也讀書。但是讀的,都是亂七八糟的言情書,還有低級趣味的圖畫書。 他連“唐寅”兩個字都不認識,還說是“庚黃”,笑掉大牙。 告訴你的孩子,多讀學校推薦的書,世界公認的好書。要讀技能有關(guān)的書,科技有關(guān)的書。千萬不要瞎努力,被破書害了自己。 03 識局,識時務(wù)者為俊杰。 父母的格局,兒女的結(jié)局。這樣的道理,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可是呢?父母會變老,格局也是自己的認知,不一定適合兒女。 告訴孩子,如何建立自己的格局,認識天下大局,比父母單純要求孩子做什么,更有效果。 三國時期,劉備和母親相依為命,靠做草鞋,編織草席為生。 家里很窮,但是母親仍舊要求劉備讀了幾本書。要求劉備拜師盧植,學習歷史。 當劉備成年后,母親說:“你要去闖天下,別總是待在家里?!?/p> 有了母親的支持,劉備才勇敢地走出家門,開啟了帝王的路。 春秋時的孫叔敖,做了楚國的令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楚王要給他封地的時候,他只要了楚、越之間的寢丘——地處偏遠,還很貧瘠。 歷經(jīng)了多年的戰(zhàn)亂,富饒的土地,戰(zhàn)火不斷,被人爭奪。而寢丘非常安逸,一直是孫家的棲息之地,子孫得到了保護。 根據(jù)社會大局,做出教育的決策,引導孩子去謀局。那么子孫就會比自己更強,更能順應(yīng)時代。 04 父母,是子女一生的風水。 但是父母無法保護子女一輩子,只能讓子女自己有硬本事,在社會浪潮中,乘風破浪而行。 教育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百年大計,馬虎不得。
從今天開始,培養(yǎng)一個自身素質(zhì)高,還能抵制低素質(zhì)人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