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順天者安逸,逆天者徒勞。 順應(yīng)天意,自然可以活得安穩(wěn)、輕松、愉快。違背天意,基本上凄凄慘慘,很難過好這一生。 符合天意的10個保身之道,這是一輩子安穩(wěn)的關(guān)鍵。 1、上善若水。 道家圣人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水,最接近于自然大道。它利好別人,卻不主動跟別人發(fā)生爭執(zhí),永遠都退一步而進兩步,所以它立于不敗之地。 人,也要向水學(xué)習(xí),表面上波瀾不驚,和善待人,實際上雷霆果斷,驚濤駭浪,自然細水長流,永不停息。 2、和光同塵。 《道德經(jīng)》中有一句話:“和其光,同其塵。” 意思是,調(diào)和它的光輝,混同于塵垢。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身處于任何的環(huán)境,都要與之融為一體,不突出,也不排斥。 你適合這個環(huán)境,那就在其中發(fā)揮自己的才華。你不適合這個環(huán)境,那就學(xué)會接納現(xiàn)實,從而慢慢調(diào)整自己。從來都不是環(huán)境適應(yīng)人,而是人適應(yīng)環(huán)境。 3、虛懷若谷。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寫道:“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span> 一個人敦厚,樸素,心胸寬廣得就跟山谷一樣,才是真正的成熟。為了一點小事而過分偏執(zhí),心胸狹隘,只會到處樹敵。 別人如何,我們無法改變,只能接受。外部環(huán)境如何,我們毫無辦法,只能放寬心接納。我們心胸寬廣容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心胸寬廣容納我們。 4、適可而止。 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這個世界,陰陽平衡,晝夜平衡,春夏秋冬平衡,生老病死平衡。一切,都往“平衡”的方向發(fā)展。人生也是如此,有得有失,有好有壞。 凡事,要想符合天道,第一時間就需要我們做到“適可而止”。不論做啥,差不多就行了,沒必要走極端。否則,就容易物極必反,盛極而衰。 5、知足常樂。 談到極端,就不得不談到“欲望”。人之欲望,就如同無限膨脹的黑洞,早晚會吞噬身邊的一切,以及我們自己。 得到1萬,不滿足,非要得到10萬。得到10萬,也不滿足,非要得到100萬。如此下去,什么時候是盡頭呢? 欲求不得,是痛苦的根源。與其讓欲望膨脹,不如守住本心,知足常樂,享受當(dāng)下,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子,自然幸福美滿。 6、不爭不怨。 《醒世歌》中有言:“人從巧計夸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span> 人吶,再怎么聰明伶俐,詭計多端,在老天爺看來,也都是耍小把戲。人縱使有萬般算計,也不及老天一算。 爭太多,沒意義,因為不屬于我們的一切,哪怕我們再費盡心機,也得不到。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7、守口如瓶。 俗話說:“防意如城,守口如瓶?!?/span> 提防自身的欲望,就跟防守一座城池一樣。守住自己的嘴巴,就跟拴緊瓶口一樣。為人只說三分話,不敢全拋一片心。 人在江湖,都是說多錯多。你侃侃而談,別人就趁機抓住你的弱點和七寸,對你痛下狠手。唯有沉默是金,保持神秘感,有一定的城府,別人才不敢欺負我們。 8、窮而自強。 所謂“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人一旦貧窮,就容易失去斗志,心態(tài)消極,就跟打了敗仗一樣,很容易貧窮一輩子。 越是貧窮,越不能自卑,而應(yīng)該保持積極、自強的心態(tài)。正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道運行平穩(wěn)剛健,君子就該向天道學(xué)習(xí),以不服輸?shù)男膽B(tài),去過好人生的每一天。人若自渡,必有天渡。 9、富而低調(diào)。 人窮,自然需要自強,以此來增添自己的信心,那人富呢?就不能走極端了,而應(yīng)該反過來,學(xué)會“低調(diào)”。 你有錢,還到處顯擺,別人就會認為你可惡,而選擇針對你。所謂“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就是這個道理。 特別是在嚴重仇富的今天,沒有人會希望你過得好,只希望你越過越差。如此,聰明點,低調(diào)點,享受了也不讓別人知道,才是處世之道。 10、悶聲發(fā)財。 身處于人情世故的環(huán)境當(dāng)中,這也不能做,那也犯忌諱,我們該如何是好呢?就四個字,悶聲發(fā)財。 做什么事,暗中去做;賺什么錢,暗中去賺;有什么成就,不讓別人知道;有什么喜事,關(guān)上門慶祝就行了。 悶聲,并不代表懦弱,而代表了一個人的成熟?;⒈豢膀T,人心隔肚皮,你不知道別人會對你做什么,那隱于一隅,扮豬吃虎,悶聲發(fā)財,會更加安全。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