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儒風(fēng)君 常言道:“前輩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惡,后輩受禍?!?/span>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福分,也沒有憑空而降的災(zāi)禍。即種因,則得果,祖輩子孫之間的因果,誰家也逃不過!《易傳》有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span>家風(fēng)良善,祖輩行善,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fēng)水。《三字經(jīng)》中有一句話,叫做“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span>五代后周時,大臣竇燕山到了三十多歲,仍然膝下空虛,沒有子女。一天夜里,他的祖父托夢說:“你前生惡業(yè)很重,故而今生不僅無子,還會短壽而終。多做善事,或許可以改變業(yè)力,挽回命運?!?/span>夢醒后,竇燕山將祖父的話謹記于心,自此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比如:出錢為窮人安葬逝者、張羅婚嫁,還熱心教育,興辦義塾,讓貧士入學(xué)。后來,竇燕山不僅自己享有82歲高壽,還生有五子,得益于父輩恩德,皆及第登科,官場順?biāo)臁?/span>正如《東周列國志》所說:“善盈而后福?!?/span>種下善良的因,收獲福深的果,祖輩積德行善多了,子孫的后福自然就來了。 勤可養(yǎng)財,儉可養(yǎng)德,勤儉,是家庭興旺發(fā)達的不二法門。若是祖輩克勤克儉,家業(yè)俱興,子孫也能享有余澤,擁有更好的心性,站在更高的起點,興家旺家。晚清名臣曾國藩,平日修身養(yǎng)德,讀書練字,治國治家,處理政務(wù),教導(dǎo)子孫,無一不踐行一個“勤”字。他還十分節(jié)儉,官居一品,仍是每餐只食一葷,身上的衣服,大多是粗布制成,只在特殊場合才穿綢緞。還告誡子侄:“勤字工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儉字工夫,第一莫著華麗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縱使當(dāng)下家有余資,也不可忘祖輩之難,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子孫將其奉為圭臬,勤于耕讀,儉于惜物,故而曾氏家族傳承四百余年依然興盛不衰。如曾國藩所說:“惟以力教家中勤儉為主?!?/span>種下勤儉的因,收獲興旺的果,祖輩勤儉治家,子孫也會一以貫之,自強不息,讓家庭繁榮昌盛。子孫的模樣,大多是祖輩家風(fēng)熏染的結(jié)果。倘若祖輩長輩驕奢淫逸,陋習(xí)不斷,子孫也必受其害,難有出息。長此以往,縱使曾經(jīng)風(fēng)光無限,也會坐吃山空,走向衰敗。余華的小說《活著》里面,老徐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老徐家傳到福貴他爹手里的時候,尚有兩百余畝地,衣食無憂。但他爹卻是吃喝嫖賭的浪蕩子,等到福貴長大,家里就剩百余畝地。而福貴“子承父業(yè)”,在父親不良習(xí)性的熏陶下,天天抽大煙、賭博。整個人渾渾噩噩,醉生夢死,沒過多久就敗光了家產(chǎn),不僅氣死父親,還讓妻子女兒跟著受苦受難。種下陋習(xí)的因,收獲家衰的果,祖輩的陋習(xí),子孫潛移默化,移了性情,整個家族都難逃衰運,難以翻身。 祖輩長者,可以缺錢,可以缺能力,但唯獨不能缺少德行。厚德方可載物,德行不佳,品行不正,子孫后代難免會受苦受罪。三國后期,司馬昭不僅篡位奪權(quán),還以臣弒君,當(dāng)街殺了魏帝曹髦。而他的后輩,見祖先司馬懿、司馬昭皆是心狠手辣、毫無德行之人,只知輸贏,不分善惡,紛紛效仿。后來,晉朝覆滅,晉安帝被宋武帝劉??O殺,還將司馬家族大舉清洗屠殺,司馬懿一支再無后人存世。種下缺德的因,收獲受罪的果,祖輩德行淺薄,哪怕沒有惡報,也會死有余責(zé),殃及子孫。3秒加星標(biāo),儒風(fēng)大家搶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