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有言:“小時是兄弟,長大各鄉(xiāng)里。” 小的時候,大家還是兄弟姐妹,隨著年歲增長,大家都需要各走各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各有各的圈子和人生。 就拿“親戚關系”來說,二十來歲的時候,跟親戚的關系比較和睦。到了中年,跟親戚的關系就逐漸疏遠了,雙方就跟熟悉的陌生人一樣。 熟悉,是因為雙方都存在一定的血緣關系。陌生,是因為雙方沒有任何的感情基礎。如此,這關系不就復雜了嗎? 對于這些熟悉的陌生人,你會疑惑,跟他們的關系逐漸疏遠,真的是好事嗎?為什么成年人的感情,會難以維系呢?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感情,只有利益。人到中年,只有一個建議,盡量跟老家的親戚,保持距離。 一、再熟悉,也不要掏心掏肺。 古人有言:“為人只說三分話,不敢全拋一片心?!?/span> 為人處世,說三分的真心話就可以了,至于剩下的那七分真話,不妨爛在心底,用來保護自己。總是掏心掏肺,實話實說的人,都容易吃虧。 你的掏心掏肺,在別人看來,不過是天真、老實。在這個年頭,沒有人會尊重老實人,只會欺負老實人。因為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你的實話實說,在別人眼中,不過是軟弱、無能。在這個年頭,將自身的秘密全部暴露出來,等于告訴別人自己有什么弱點,總有小人會趁虛而入。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需要拿捏一個度,適可而止就好。比如,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這都需要我們考慮清楚。 讓自己有點神秘感,給自己一點余地,也給別人一點尊重。如此,我們的人緣,才不會越來越差,而會變得越來越好。 二、再熟悉,也不要涉及利益。 常言道:“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span> 兄弟姐妹之間,盡量不要有任何金錢、利益的糾紛。沒有糾紛,大家依舊是表面上的親人。有了糾紛,大家就只能成為仇人了。 有可能,你不想跟兄弟姐妹爭,可兄弟姐妹非要跟你爭,這局面是你無法控制的。人性使然,唯利是圖,你又能怎么辦呢? 涉及金錢利益,就連父母和孩子都容易反目成仇,更別說是兄弟姐妹了。所謂“親兄弟,明算賬”就是這個道理。 尤其是在這個年頭,一方面金錢至上,一方面很多人都賺不到錢,一旦有了利益,免不了會“人窮志短”,一家人窩里斗。 有多少錢,自己知道就行了,盡量不要讓熟人知道;有什么利益渠道,自己知道就行了,你讓熟人知道,熟人也不會感恩你,反而會見不得你過得好。 三、再熟悉,也不要踐踏底線。 親戚家發(fā)生了矛盾,身為和事佬的你,就去多管閑事。親戚望著多管閑事的你,只會特別討厭,一家人調轉槍頭針對你。 老家的親人做了什么事,你有點多事了,就多說了幾句,沒想到別人就此怨恨你,將你視為敵人。 你很疑惑,我只想幫忙,或者說幾句,為什么會招惹來別人的敵視呢?因為你踐踏了別人的底線,觸犯了別人的利益。 別人的家事,跟你沒有一毛錢關系,你非要去管,那別人就會怨恨你。反過來也一樣,你的家事,跟別人沒有一毛錢關系,別人非要來管,那你就會討厭這個人。 自己家的事,自己解決就好。別人家的事,別人自己解決就行。你有你的命運,他有他的人生,大家為什么非要相互侵犯呢? 跟親戚、兄弟姐妹、鄰里鄉(xiāng)親相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井水不犯河水。別人的家事,我們不要涉及。我們的家事,也不要讓別人涉及。如此,自然各相安好。 寫到最后 一個人,到了中年,見識過世道、人心,也知道生活的險惡,自然就會選擇跟所有人保持距離,以免鬧出矛盾。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距離才能產生美。 如何理解這句話呢?距離靠得太近,就容易產生“刺猬效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刺猬效應”才會減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會和諧。 什么是刺猬效應呢?每個人都像身上長滿刺的刺猬,倘若相互靠近,就容易相互傷害,搞得雙方都遍體鱗傷。 跟外人的關系如此,跟親朋好友的關系也是如此。太靠近了,關系就變得不太好了。這是人性的缺陷,無法改變。 就跟吃飯一樣,你每天都吃牛肉,吃一個月你就會膩。反之,時不時才吃一次牛肉,你就會覺得很美味。不僅吃飯如此,就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