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殷商古國——告國 轡國 綸國 爻國 舌國

 zqbxi 2024-04-03 發(fā)布于江西

告國

商代告國,卜辭中有“告子”、“侯告”的記載,應初為子爵,后升侯爵。告國是商王朝的鐵桿成員國,卜辭中沒有背叛的記錄。與雀國一樣,同為商王羽翼,具有相當?shù)能娛抡鞣ツ芰?。因此,商王對告國或告子非常重視,?jīng)常派遣告子出國辦事,多為征伐。卜辭中有“貞:告子其有禍?”、“貞:告子亡禍?”的記載,是商王貞問告子有沒有遇到災禍的情況。殷墟安陽出土過不少帶“告”銅器,從出土銅器的規(guī)格及銘文來看,商代告國的地位確實很高,與王室關(guān)系也很密切?!兑笾芙鹞募伞肥珍浬檀鎳~器有“告田鼎”、“亞告鼎”、“田告罍(léi)”、“田告母辛方鼎”等等,田(治田)、亞(治軍)都是商代重要官職,說明告子或侯告長期住在殷都,擔任王室重要職位。

告國位置

商代告國的地理位置在哪?卜辭中說“侯告伐人(夷)方”,卜辭記載告國替商王征伐人方,人方在東夷,商王征伐人方務必會動用附近一帶的勢力,說明告國大致方位應該在殷畿以東。而事實上周代也有告國,其事跡《左傳》中就有記載?!佰闹岩病!备鎽摼褪芹?,指周初分封的姬姓郜國,在今山東成武縣,在江蘇、河南、山東、安徽四省交匯處。其境內(nèi)有“城湖故城”,即周代郜國都城遺址,那里有個“郜鼎集”,是古郜國的政治中樞。周代郜國當在商代告國故地重建的。周代郜國銅器有“郜史碩父鼎”、“郜仲尊”,其中“郜史碩父鼎”是郜國的重器。


商晚期告田鼎

“告”的甲骨文看上去上面是“帶角的牛頭”,下面為“口”,也有可能為“器皿”,類似把“帶角的牛頭”擺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中間有一“橫木”,據(jù)說是套在牛嘴上的一種“桎梏”,用以約束。有一句歇后語叫“牛嘴上套篾簍”,想必也是這個意思?!案妗笨赡軄碓从谧诮?,據(jù)說它的本字是“祰”,即告祭先祖。但“告”的象形為什么跟“牛”有關(guān)?因為牛是祭祀品,族人用牛作為犧牲來向先祖或神靈禱告,傳遞族人的心愿,因而引申出“告”的現(xiàn)代意義:報告。這也是為什么有人將甲骨文下面的“器皿”說成“口”的原因。后來“告”祭祀的本義慢慢消失,由“祰”代替。早期告地重視神靈祭祀,以此為國族命名的也不少,比如“宋”、“祝”、“光”等,估計也是由此獲得靈感,從而得名“告”。

告的甲骨文

卜辭中主要記錄商王令告國征伐人方的事跡?!傲钊笍暮罡妗?、“令賈從候告” 從,即順從或跟隨,這里應該是指出征時,雀國、賈國跟隨告侯一起參與作戰(zhàn),聽從告侯指揮,這些自然是商王安排的??梢姼婧钍莻€具有出色軍事才能的將帥,深得商王器重。除了雀國和賈國,商王甚至還令王后婦好率部接應告侯,聽從告侯調(diào)遣。卜辭:“貞:王命婦好從侯告。伐人(方)?!比耍ㄒ模┓绞且髺|外部異族勢力的主要代表,歷代商王對殷東的軍事行為主要就是集中在征伐人方。人方的勢力擺在眼前,商王征伐人方自然是格外重視,不但動用告、雀、賈等方國勢力,還派遣王后婦好親自出征。這次征伐人方戰(zhàn)役中,告侯作為統(tǒng)率,雀國、賈國、婦好作為三軍之力,對人方展開全面攻勢。

告田鼎銘文

卜辭:“貞:翌丁巳用侯告歲羌三卯牢?!?牢是祭祀犧牲,大意是商王用告侯俘獲來的羌人作為人牲來作祭祀。我們都知道羌在西北部,位于殷東的告方是如何獲得羌人的?事實上甲骨卜辭中提到的“羌”,可能并非指羌人,而是代指犧牲品,包括俘虜和牛羊。因為卜辭中經(jīng)常有方國向商王進獻羌的記載,而這些方國的勢力范圍與西北之羌卻相去甚遠。由此可見,“羌”并非單指羌人。這則卜辭中的“羌”,顯然是指告侯征伐人方過程中獲得的俘虜和犧牲,商王用它來祭祀。

郜史碩父鼎

卜辭中找不到商代晚期的告國歷史,帝乙、帝辛十年東征,按理告國有商王的軍事武裝,務必會啟用這支力量,可卜辭中蹤跡全無。一方面可能沒找到這些卜辭,另一方面也不排除被人方所滅的可能,因為告國靠近人方。商代告國的結(jié)局也只有靠猜測了。不過,還有一種可能性比較大,既然告國忠于商王,史料記載又在周初時被重新冊封,而且換成了姬姓,說明告國是在商末大板蕩時被周國所滅。告國重封后成了郜國,即周代郜國。春秋初,郜國淪為宋國附庸,公元前710年,宋國發(fā)生內(nèi)亂,太宰華父督殺大司馬孔父嘉及宋殤公,請來流亡在鄭國的廢世子公子馮任宋公,為了固鞏自己的地位,華父督又以郜國重器“郜史碩父鼎”賄賂魯國?!蹲髠鳌べ夜辍罚?/span>“郜子來朝?!彪S著鎮(zhèn)國重器流落魯國,郜國也棄宋向魯,投靠了魯國,可能由此得罪宋國,之后郜國被宋國所滅。郜國之后有郜姓,最早的郜姓應該來自商代告國。

轡國

殷商甲骨文中有一個以“轡(pèi)”字命名的神秘部族,在各期卜辭中時有出現(xiàn),常與虘(cuó )方、羌方、羞方并提,被稱為“四邦方”。轡族的出身可能并非中原國家,而是跟羌方、羞方一樣出身于游牧民族,但與商王朝長期交織,或已融入中原文化。轡國與商王朝的關(guān)系分分合合,不太穩(wěn)定,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商王朝一直對它十分重視。那么轡國的地理位置在哪?根據(jù)一期卜辭:“戊寅卜,賓,貞今秋(上工下口)其圍轡。”意思是轡方遭到了(上工下口)方的圍剿。(上工下口)方是殷商西北部大國,商朝的死敵,商王在其周邊冊封了許多國家來監(jiān)視和防御它。(上工下口)圍剿轡方,說明轡方與其鄰近,也在西北方向。轡方是“四邦方”之一,可見這些方國都是緊密相鄰的。轡方位于商王朝西北部邊境,是商王朝防御西部或西北部強敵入侵的重要屏障。有說法認為商代轡國位于今山西石樓縣以北的太原地區(qū)。

公貿(mào)鼎銘文中的“轡”字

“轡”的甲骨文是“三道繩索連著一輛馬車”的象形,是一幅三馬拉車的場景?!抖Y記·曲禮》說:“執(zhí)策分轡?!笔侵格R索?!对娊?jīng)·簡兮》中有“執(zhí)轡如組”,指韁繩。當然有說法認為甲骨文中的“轡”為“叀”,是一種紡織業(yè)上的收絲器。不過甲骨文并非“絲”,而是一種“索”,很明顯由多繩交織而成。我們知道,周代金文繼承了商代的甲骨文,其意大多未變。周代銅器“公貿(mào)鼎”中也有這個字,銘文敘述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叔氏派公貿(mào)去慰問(己其)伯,(己其)伯賞賜公貿(mào)良馬、韁繩、一輛車??梢娂坠俏暮徒鹞闹械摹稗\”是和馬車韁繩聯(lián)系在一起的。早轡部族的來歷可能跟這種用來駕馭牲口或馬車的韁繩有關(guān)。

轡的甲骨文

轡國在一期卜辭中是商的成員國,商王與轡國的關(guān)系較好,此時大概是武丁統(tǒng)治時期,商朝國力強大,轡國種種原因被迫成為商的附屬,每年要進貢財物,比如“……五十在轡?!边@是轡國向商王進貢財物的數(shù)量?!柏戅\受年?!边@是商王貞問轡地的收成情況,可見轡地土地肥沃,商王辟有自己的私有農(nóng)田。轡國雖遠在西北部,但商王還是會時常派人去轡地執(zhí)行任務,如“爭曰雀乙酉至于轡。”這是商王派遣雀侯前往轡地。雀侯在卜辭中多以武將身份出場,曾替商王東征西討,是商的宗室成員。再則轡地位處西北邊境,敵國林立,所以此次派雀侯前往轡地,多半是執(zhí)行軍事任務。卜辭:“呼我人先于轡?!薄ⅰ拔鸷粑胰讼扔谵\。”這是商王呼令“我人”前往轡地。

轡方也不是從頭到尾臣服商朝的,途中有過兩次反叛,分別見于卜辭三期和五期。三期卜辭“叀可伯囗呼(伐)絴方、虘方、轡方……”商王令可伯去征討絴方、虘方、轡方。到了四期卜辭中,轡方又與商王朝握手言和,轡方再次成為殷商西北部的防御據(jù)點。卜辭:“壬申卜,御召于轡?!闭?,召國,也是商王朝的西部勁敵,這是商王在轡地做好對召國的防御部署。“壬戌,貞乙丑王步自轡?!鄙掏踹€親自去了轡地巡視。同組卜辭中還出現(xiàn)了多個未能釋得的地名,可見商王視察的地方有多個,是一路循序而進的。卜辭:“亥,貞甲子(酉彡)囗在轡?!边@是商王在轡地進行(酉彡)祭,(酉彡)祭,據(jù)說是一種大型樂祭,商周時期的禮樂制度發(fā)展已經(jīng)十分完善,一個國家的“禮、樂、刑、政”是極其重要的,而禮樂源于各種各樣的祭祀。商王在轡地進行(酉彡)祭,不但說明商王對轡地的重視,還可以看出轡地是一個禮儀文化之邦。

但是到了商末,轡國再次反叛。卜辭“乙丑王卜,貞……遣告侯田,冊虘方、羌方、羞方,轡方,余其從侯田甾伐四邦方。”以上“四邦方”又聯(lián)合起來開始造反,商王急告侯田,并命侯田出征討伐。轡方的反復無??赡苡袃蓚€原因:一個來自商王朝的壓力,轡方是商王設立在西北部的重要屏障,肩負著監(jiān)視西北部的邊境情況,責任重大;二是來自西北部強國的威脅,(上工下口)方曾圍剿過轡方,轡方的安全受到挑戰(zhàn),反叛也許是一種無奈之舉。轡國可能亡于這段時期,之后不見轡國蹤影。

綸國

夏朝有個古綸(lún)國,本是個不起眼的小邑,在星羅棋布方國林立的華夏大地上倏忽一瞥,可能都濺不起一絲歷史的浪花,但由于夏朝初期政壇上的一場巨變,將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邦推向了歷史舞臺,使得后人銘記。那就是“少康復國”的故事,綸國是少康復國的根據(jù)地,也是他最初的封地。關(guān)于古綸國故地,學界存有兩種說法,一說在今河南虞城縣東南;一說在今河南登封市以西穎陽鎮(zhèn)一帶。南宋《路史》持前則;唐《括地志》、北宋《太平寰宇記》持后則。兩則故地當為真實,但應該存在先后的承續(xù)關(guān)系,而不是孰是孰非的問題,更沒有必要認定一方否定另一方?!断脑戳魇贰芬粫姓J為古綸地的起始地在今山西萬榮縣西南之汾陰,后遷徙至河南封登,再從封登遷徙至虞城。

樂祖伶?zhèn)?/span>

“綸”的造字本義有兩種可能:一是來源于絲竹樂器,二是來自用絲繩串聯(lián)的簡冊。但“綸”在商代甲骨卜辭中并沒有找到,或為后起字。說起“綸”的來歷,要涉及到另外一個字——侖,“侖”的甲骨文類似一排竹管狀,可能跟一種竹類樂器有關(guān)?!秴问洗呵铩す艠贰酚涊d:“黃帝令伶?zhèn)愖鳛槁伞≈裼趲O(jiè)溪之谷…………聽鳳皇之鳴,以別十二律?!闭f得是黃帝身邊有個樂官叫倫,是他首創(chuàng)了竹管樂器。伶?zhèn)愒诶錾奖泵嬉粋€叫嶰溪之谷的地方找到了適合制作樂器的竹子,截取中空而壁厚均勻的竹管,根據(jù)需要依次截取十二根大小均等長短不一的竹筒,來到昆侖山下進行演示,聽鳳凰的鳴叫,用以辯別十二樂律。這種竹管樂器也是后世“笙”的雛形,有說法認為黃帝因此將倫封于綸地。綸地的來源或跟樂祖伶?zhèn)惣袄龅闹裢矘菲饔嘘P(guān)。

侖的甲骨文

綸國作為夏朝的政治中心之一多有古籍引用。《左傳·哀公元年》借伍子胥話說:“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說得是夏朝時太康失邦、少康復國的事。后羿逐太康黃河以北,立仲康,自己攝政,仲康死后,其子姒相立。后寒浞篡位,殺后羿、弒相,相妻后緡逃到娘家有仍國,生下少康。后被寒浞獲知,少康逃到有虞國(舜之后裔)避難,有虞國君授任他為庖正(飲食之官)。少康工作出色,受到國君器重,將兩個女兒嫁他為妻,并將他封到綸邑。當時的綸邑地窄人稀,只有良田一成(十里),有兵眾一旅(五百人),這是少康出道后憑借自己所能賺得的第一桶金,也是他日后復國的原始資本。少康擁有廁身之地后,廣布仁德,開荒僻壤,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爭取夏后氏遺民,求賢納才,用人不疑。通過施行德政,資源積累,綸國逐漸強大,最終憑借綸地一舉復國,使得中斷四十年的夏祀得以延續(xù),史稱“少康中興”,綸地也成為這一輝煌時期的夏朝都城。

綸國除了是少康復國之地,據(jù)傳也是中國酒的發(fā)源地。少康在有仍氏做過牧正(主管畜牧的官),后居虞國,任庖正,使他在不斷的磨練中成長,見多識廣,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發(fā)明家。據(jù)說在此期間,少康發(fā)明了“箕帚,秫酒”(《說文解字》),特別是后則更具傳奇色彩。我們都聽說過“杜康造酒”的故事,西晉江統(tǒng)在《酒誥》中這樣描述杜康作酒的過程:“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意思是杜康帶得米飯過多,吃不了剩著,放在老桑樹的空洞里,時間長天氣又熱,米飯發(fā)了酵,變了味,并且散發(fā)出一股芬芳的氣味。杜康造酒其實緣于機緣巧合。杜康,即少康,據(jù)說當年少康就在他的封地綸邑發(fā)明了秫酒,上世紀九十年中期考古隊還在古綸地區(qū)域出土過大量夏康時代的酒器。


戰(zhàn)國·韓?“綸氏”小型方足布

古綸國在春秋戰(zhàn)國叫綸氏邑,《古本竹書紀年》記載:“楚吾得帥師及秦伐鄭,圍綸氏?!边@可能是戰(zhàn)國年代對綸國故地的唯一一次記錄。戰(zhàn)國時鄭是韓國國都,楚國聯(lián)同秦國一起攻打韓國新鄭,包圍了綸氏邑。綸氏邑當在新鄭附近,這個位置正處于楚國和秦國通向新鄭的要道上,此地當為河南封登以西穎陽鎮(zhèn)一帶。

爻國

商代有爻(yáo)族,爻作為國名族名最早出現(xiàn)于甲骨卜辭,曾經(jīng)作為商朝的臣屬國,與王室關(guān)系緊密。相關(guān)傳世爻族銅器也較多,據(jù)統(tǒng)計,《殷周金文集成》收入帶“爻”銘器達36件,大多定型為商代后期器物。出土地址來自各省各地,從殷墟河南安陽、陜西寶雞、扶風、山東滕州、桓臺縣等地均有出土。從出土器物的規(guī)格、紋飾、形制來看,商代爻族是個大族,地位顯赫。爻國不見于任何史載,甲骨卜辭也記錄的極為晦澀,目前主要依靠考古挖掘。就所得爻器出土地點來看,帶有“爻”字銅器主要集中在山東滕州市井亭一帶,有爻爵、爻觚(gū)、爻父丁觶(zhì)、爻尊、爻父丁卣(yǒu)等等。滕州境內(nèi)商代墓葬遺址的密集發(fā)現(xiàn)可以證明這里曾是商朝位于東土的統(tǒng)治區(qū)域,雖說就此斷定山東滕州井亭為商代爻國的政治中樞要地仍然缺乏說服力,但至少說明滕州一帶曾有爻族人在此定居。

爻的甲骨文

看到“爻”字,我們往往首先會想到《周易》,所以會很自然的把這個字與八卦聯(lián)系起來,許多對“爻”的來歷和解讀也僅局限于易經(jīng)?!柏场钡脑熳直玖x并作為一個部落族號肯定跟易經(jīng)是沒有關(guān)系的,它的起源聯(lián)想當另辟新徑?!柏场钡募坠俏氖恰皟蓚€或三個叉叉”,古今字形幾乎沒有變化?!墩f文解字》:“爻,交也?!辈还茉趺凑f,“爻”的本義跟交織、交錯、交叉有關(guān)是不可否認的。之所以將它挪到八卦中作爻辭陰陽交匯單位之用,也不可懷疑基于它這一層意義。有說法認為“爻”的造字本義可能來源于原始社會結(jié)繩記事,上古結(jié)繩而治,人們采取在一根繩子上分段打結(jié)的方法并制定一套嚴格縝密的解讀規(guī)律來記錄族落中的重大事件,這也是人類最早的數(shù)據(jù)起蒙。對照甲骨文,“爻”字確實類似繩結(jié),早期爻地族人或已掌握一整套結(jié)繩記事的方法,來傳播本族風俗、傳說、重要言行等族落大事。

結(jié)繩記事

爻國器物在河南二區(qū)安陽殷墟之地的出土,證實了商代爻國與王室之間不可分割的裙帶關(guān)系。卜辭:“已未,寇芻(chú)往自爻圉。”圉(yǔ),一般指圈養(yǎng)牲畜的地方。該卜辭有所缺失,但大意仍為清析。寇芻,指得是戰(zhàn)爭中擄獲的奴隸,卜辭大意是在已未這一天,要將寇芻送往爻地服役。芻一般指用來充當飼養(yǎng)牲畜的奴隸,商王要將這些奴隸送往爻地,可見爻地有商王欽定的農(nóng)牧場,一般位于王畿邊境,或可說明商代爻國的地理位置在王畿附近。而其它卜辭中也有一些印證,比如卜辭:“貞:王狩于爻?”、“貞:王勿狩于爻?”這些卜辭都在貞問商王要不要去爻地進行狩獵,可見爻地是商王的狩獵場。凡能作為商王狩獵之地的國家,必定是商王的親信,兩者之間政治來往頻繁。

商代爻方鼎

出土于山東滕州井亭的晚商“爻方鼎”,有銘文:“爻祖乙”。我們都知道,古代的鼎一般是作為一種祭祀器具,鼎器越大,份量越重,越顯得器主地位顯赫。從銘文推測,“爻方鼎”是爻國的某位后人為祭祀其祖先“乙”而鑄造的。除了“爻方鼎”,滕州井亭出土的爻器還有“小臣系卣”,其銘文:“王賜小臣系,賜在寢,用作祖乙尊,爻敢。”爻敢或為爻的復合氏族名,小臣系是商王室的大臣,說明晚商時期,爻國曾有能人在王室任職,地位較高,并且為王室立功而受到嘉獎。這也為前面提到的爻國器物出現(xiàn)在商都安陽提供了一個反證。

商代晚期爻爵

上世紀五十年代陜西扶風縣境內(nèi)曾出土單件爻器“爻父乙方鼎”,上世紀二十年末寶雞戴家灣也出土單件爻器“爻父乙斝(jiǎ)”。值得注意的是,陜西境內(nèi)出土的爻器都斷定為西周早期爻器,這說明在商末社會大板蕩時期,爻族曾有過大幅度的遷徙,爻器出現(xiàn)在西周政治中樞之地有兩個原因:一是被周人所擄,二為商末時爻國投降周族,并有一支遷徙到陜西周畿之內(nèi),為周王室效力。爻族最后因何沒落?消亡于何時?無從得知,但古代確有爻姓,不少姓氏古籍中均有收錄。

舌國

上世紀30年代初河南安陽薛家莊商墓出土了一批銅器,其中多數(shù)器物帶有銘文“舌”字,據(jù)甲骨文得知,商代確有一支規(guī)模不小的舌族,因與商王室關(guān)系緊密,舌國國君甚至還在王室任職,故商代舌族政治地位較高。從卜辭“王夢□舌”、“(王)……往舌”的記載來看,商王曾夢到舌國,并令貞人占卜舌地吉兇,又親自前往舌地巡視,從一個側(cè)面證明舌國對商王朝的重要性。那么舌國的地理位置是在河南安陽境內(nèi)嗎?其實不是。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河南鄭州西北郊的胡村商墓也陸續(xù)挖掘出大量的舌器,包括舌鼎、舌爵、舌戈、舌卣、舌曾戊觚等等。綜合兩地舌器分析,鄭州胡村出土的舌器中有數(shù)量較多的兵器,其中包括象征軍權(quán)的銅鉞。安陽則沒有,據(jù)此推測,鄭州境內(nèi)的舌墓主人生前掌有兵權(quán),是替王室鎮(zhèn)守西疆的武官;而安陽境內(nèi)墓主的身份則多為文官,可能是外派到王室的舌國成員。照這么推斷,商代舌國的封地當在鄭州境內(nèi)。當然,商代舌族也不排除為兩支的可能性,一支外服屏商,一支內(nèi)服事王。

舌鼎

“舌”的甲骨文是“口中翻舌”的象形,是一副正在進行中的動態(tài)之象?!吧唷备把浴本o密相連,是前后承續(xù)關(guān)系,“言”的甲骨文只在“舌”的基礎上加了一橫,表示“話已出口”。說話的時候難免會唾沫四濺,所以有的甲骨文兩邊各加了幾個小點。當然,除了說話,品嘗美味也是“口中翻舌”的象形,這個怕是后來的引申了?!渡胶=?jīng)》里面記載著一個“岐(qí)舌國”,岐,開叉,據(jù)說蛇的信子是開叉的,所以又有說法認為“舌”的造字本義來源于“蛇信子”,故而“舌”“蛇”同音。筆者以為跟蛇沒關(guān)系。岐舌,即多舌,多舌并非指多嘴多舌,而是指“話多”,話多也并非現(xiàn)代語境理解的“話多”,它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族的國名,自有它的特殊來歷。岐舌國又叫反舌國,“反舌”并非倒長舌頭,其實就是“模仿說話”的意思,照現(xiàn)代話說就是:復讀。比如我們學英語,跟著錄音念句子,即為“反舌”,后世將善于模仿人類說話的鳥類叫反舌鳥。遠古時期,天下部落密集,族群成林,每個群落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語言,即所謂十里不同音。由于交通閉塞、思想落后等因素,群落之間各自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甚至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后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族人思維的改變,群落逐漸開放,互通往來,并通過經(jīng)商、婚姻、或戰(zhàn)爭彼此碰撞、融合。語言是通向世界的橋梁,語言的學習便成了首要大事,“反舌”即在此種時代機遇下產(chǎn)生。族人們會講多種語言,即“多舌”,早期舌地族人應該是個擅長學習語言善于吸收新興事物的部落,他們緊挨著社會時代的步伐,不甘落后,不忘進取,精通各種語言,并取以“舌”為國族名。

舌的甲骨文

言的甲骨文

有說法認為商代舌族是王室分裂出去的支脈,故而長期受到王室的重用。從地理位置看,鄭州處于商王畿的西部,那邊戎人猖獗,強鄰窺視,王室的安全主要依仗各邊境的王族親信。卜辭中得知,舌國可能還參與過討伐(上工下口)方的戰(zhàn)爭,(上工下口)方是商朝西北部一個極不安分的難纏,商王為了消滅它,動用了大量的親信勢力。舌族作為王室成員,替王室鎮(zhèn)守西疆,它的興衰商王自然極為重視。卜辭:“貞:勿□多舌亡禍?多舌亡禍?”這是商王關(guān)心舌國的國運問題,反復貞問到底有沒有災禍?舌國除了跟王室關(guān)系密切外,與當時的俞國、望國、戈國等都有關(guān)聯(lián),之前說俞國時曾提到傳世銅器“舌盤”,其銘文中有“俞舌”字樣,證明俞舌兩國曾有不明因素的來往;卜辭:“甲戌卜,內(nèi)貞:今舌王從望(乘)……”望乘是望國國君,也是商王身邊的得力武將,其成就是替王室征服下危國(山東境內(nèi))?!吧鄰耐笨梢钥闯觯嘧逶c望族有過合作,下面卜辭缺損,多為軍事上的合作;卜辭:“貞:專臣舌戈令……”這里的“臣”是指服務于王室的專職官員,戈,指商代戈國,“舌戈”同框,則說明舌族成員和戈族成員同朝為官,共侍商王。

舌爵

雖然無法得知舌國在鄭州一帶的來龍去脈,以及它當時有過怎樣的輝煌戰(zhàn)績,但至少舌國的結(jié)局可以想像。舌國是與王室有著直接關(guān)系的大宗大族,又在西部鎮(zhèn)守邊疆,這對商末周族的入侵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很有可能,舌國在這一社會大轉(zhuǎn)型時期被周人摧毀,以一個大家族的命運奠基了一個新時代的產(chǎn)生。改朝換代是殘酷的,他們或遭遷徙分散,被以監(jiān)管;或沖出重圍,流落他鄉(xiāng),從而淹沒在其它強勢的族落中。舌國之后應該有舌姓,但后世不見這個姓氏,倒有個羊舌姓,資料顯示羊舌氏起始于春秋晉國的羊舌邑,傳說跟羊的舌頭有關(guān),未免過于望文生義,但也不知道跟商代舌國有沒有關(guān)系。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