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766?~830?),字文昌,故文集題名曰《張文昌文集》。張籍之詩,如“藹藹春空云”(韓愈《醉贈張秘書》),專以道得人心中事為工,夙有“清奇雅正”之定評。其樂府諸作,王安石認為“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曾季貍《艇齋詩話》論孟郊、張籍詩為“一等詩”,且謂:“唐人詩有古樂府氣象者,惟此二人?!逼浼忻慷嗉丫?,如《憶遠》“唯愛門前雙柳樹,枝枝葉葉不相離”、《律僧》“避草每移徑,濾蟲還入泉”等句,開宋人詩學法門。 據(jù)釋無可《哭張籍司業(yè)》“樂章誰與集”,可知張籍詩文生前并未結(jié)集。由南唐入宋的張洎在20年間“相次緝綴”,共得張籍作品400余篇,是為第一次結(jié)集。此本在宋代流傳頗廣,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川本5卷,明言“張洎為之編次”;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則謂張籍集另有12卷本,亦源自張洎所編本,錢公輔名曰《木鐸集》,與他本多有出入。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認為5卷本為張洎初本,12卷本為張洎定本。張籍集在宋代屢經(jīng)刊刻,可考知者分別有蜀刻本《張文昌文集》5卷以及臨安陳宅書籍鋪本、平江本、歷陽本、盱江本《張司業(yè)詩集》,其中以蜀刻本《張文昌文集》最為精善,涵芬樓《續(xù)古逸叢書》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宋蜀刻本唐人集叢刊》皆據(jù)蜀刻本影印,惜僅存前4卷。臺北“國家圖書館”存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3卷本《張司業(yè)詩集》之后2卷。以上兩本雖皆不完備,然重合部分篇目、次序皆同,適可拼合成宋刊全璧。 近代以來整理本有陳延杰《張籍詩注》8卷(長沙商務(wù)印書館,1938)、李冬生《張籍集注》(黃山書社,1988)、李建昆《張籍詩集校注》(臺北“國立編譯館”,2001)、徐禮節(jié)與余恕誠合撰《張籍集系年校注》(中華書局,2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