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順濞橋(漾濞風物故事) 文/阮鎮(zhèn) 在漾濞的太平,有一座古老而著名的橋——太平順濞橋。它橫跨在順濞河的中游,靜靜地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這座橋,古時被稱作“勝備橋”,又名“清漣橋”,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節(jié)點。博南古道,那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一部分,連接著中原與西南邊陲,承載著無數(shù)的商賈行旅與文人墨客的夢想與希望。 太平順濞橋不僅是通衢要道,更是漾濞與永平兩縣的分界。橋西是永平,橋東則是漾濞。每當行人走到橋中央,都會停下腳步,西望永平的山川,東眺漾濞的田園,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類的智慧結晶。 然而,這座橋也曾歷經(jīng)磨難。據(jù)《永昌府志》記載,道光六年(1826年)三月,一場大火將太平順濞橋燒毀。那時,知府陳廷深感痛惜,捐資二佰兩首倡重修。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橋又重新矗立在順濞河上,繼續(xù)為行旅提供便利。 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戰(zhàn)亂不斷。光緒二年,太平順濞橋再次遭受兵燹之災,橋身損毀嚴重。但幸運的是,署騰越總兵蔣宗漢看到了這座橋的重要性,于是親自組織重修。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太平順濞橋再次恢復了往日的輝煌。 如今,太平順濞橋已經(jīng)成為了漾濞的一處風物名勝。每當游客來到這里,都會為這座古老而堅固的橋所折服。站在橋上,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瑰麗,也可以領略到漾濞與永平兩地的美麗風光。 而關于太平順濞橋的故事,也成為了漾濞人民代代相傳的佳話。每當夜幕降臨,人們圍坐在橋下,聽老人講述著這座橋的歷史與傳說,仿佛可以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 太平順濞橋,不僅是漾濞的一處風物名勝,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一個文化的符號。它見證了漾濞人民的勤勞與智慧,也見證了這片土地上的滄桑與變遷。 .............. 【編者按】太平順濞橋,歷經(jīng)風雨與戰(zhàn)火,見證了漾濞乃至整個南方絲綢之路的輝煌與滄桑。它不僅是一座橋,更是歷史與文化的載體,連接著過去與未來,述說著不變的鄉(xiāng)愁與堅守。每一次的重建,都是對堅韌不拔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 附:漾濞風物 太平順濞橋 太平順濞橋位于太平鄉(xiāng)大哨子山下的順濞河中游,以河為界,西屬永平,東歸漾濞,該橋古名“勝備橋”又名“清漣橋”,為博南古道必經(jīng)之橋?!队啦尽份d該橋“在永平縣東北、為永順、龍陵、騰越通衢。引鐵索鏈為梁,上復板屋。道光六年(1826)三月,毀于火,知府陳廷捐資二佰兩首倡重修。經(jīng)兵燹毀,光緒二年署騰越總兵蔣宗漢重修?!?/span> 橋長44米,寬3米,兩岸橋臺均長7米,寬4.5米,高4.5米;橋臺下砌有八字護墻,橋臺上建有橋亭,亭長7米,內(nèi)寬3米。橋板下并列8條鐵鏈,左右各懸一條鐵鏈,分別垂下數(shù)十條護鏈。滇緬公路通車以后,公路橋即在其下游段1說G0米處,因而未再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