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新視角和人類的意識結構 提綱 3-4 第三講,意識的揭示和把握。 1、生命意識的初始和開端。生命意識起源于DNA自主基質和細胞為生存機體的物能攝取的意向行為,顯現了一種主體自主和物能客體的互為關系。這樣的主體自主和物能客體的互為關系,造就了生命意識的初始和開端。 2、生命意識方式演化塑造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生命意識方式或生命意識形態(tài)不是一成不變的。地球上的生命意識經歷了數億年漫長的生物進化的經驗歷史塑造和數萬年的文化演化的經驗歷史歷史塑造,產生了以細胞為主體的低等生物的刺激反應意識形態(tài);以為感官、肢體、腦中樞組成的身體知覺為主體的高等動物的感官知覺意識形態(tài);以人類為主體的概念思維制導的意識形態(tài)。 3、隨著人類智能設計時代的來臨,一種新的可能的是,將產生人腦智能和電腦智能融合的,腦機一體的更為高級的意識形態(tài)。 4、人類的自我意識。意識的共同特征是它的自主性和意向行為性。就自主性而言,意識的自主性有三種形態(tài):即低級生物的自主基質,高等動物的自主意識,人類的自我意識的三種形態(tài)。 一是無論單個細胞的低等生物和細胞群的低等生物都具有意識最為底層的自主基質,即細胞自主復制繁衍的主體方式對物能客體攝取的自主基質的意向行為; 二是隨著多功能細胞的分化,感官、肢體和腦中樞集成的動物身體知覺出現,切換和接替了細胞的自主基質,把細胞的自主基質上升為了由感官、肢體和腦中樞集成的身體方式的自主意識; 三是人類因符號指稱系統(tǒng)的介入,不僅產生了以客體為對象的指稱抽象構造的事物認識,還產生了以主體自身為對象的指稱抽象構造的自我意識,并由說出“我”字的思維,生成統(tǒng)攝一切經驗意識而形成的自我統(tǒng)覺。 符號指稱系統(tǒng)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統(tǒng)覺的出現,由此切換和制導了身體方式的自主意識。 符號形式的自我意識的出現,將完全有可能在未來的電腦智能中,通過概念邏輯的開發(fā),直接地產生電腦的自我意識,統(tǒng)攝電腦智能的視覺識別、聽覺識別等等的知覺。 第四講,符號系統(tǒng)的第三環(huán)節(jié)。 1、符號形式的哲學家卡西爾認為,“在一切動物屬種中都可看到的感受器系統(tǒng)和效應器系統(tǒng),沒有這兩套系統(tǒng)的互相協作和平衡,生命體就不可能生存??恐惺芷飨到y(tǒng),生物體接受外部刺激;靠著效應器系統(tǒng),對經驗到的刺激作出反應。這兩套系統(tǒng)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緊密交織、互不可分的。它們被聯結在同一個系列之中 — 這個系列被烏克威爾稱為動物的功能圈。在兩套系統(tǒng)之外,在人那里還可以發(fā)現可稱之為符號系統(tǒng)的第三環(huán)節(jié),它存在于兩個系統(tǒng)之間。這個新的獲得改變了整個的人類生活。符號系統(tǒng)使得人不再生活在一個單純的物理宇宙中,而是生活在一個符號宇宙之中。語言、神話、藝術和宗教則是這個宇宙符號的各部分,所有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號形式。我們應當把人定義為符號的動物,來取代把人定義為理性的動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指明人的獨特之處,也才能理解對人開放的新路 — 通向文化之路”。 2、符號系統(tǒng)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介入,使得人類獲得了動物所沒有的符號指稱的抽象和統(tǒng)攝的構造能力,這種符號指稱的抽象和統(tǒng)攝的構造能力在主客關系中建構了人類的語言、概念、認識、自我、思維的理性智慧和實踐理性。 3、符號系統(tǒng)的介入,塑造了更為發(fā)達而聰明的人腦。就大腦的結構而言,如爬行動物的意識,需要有滿足控制心跳、呼吸、打架、逃命、吞食和繁殖的意識功能,塑造了爬行動物腦的原生舊皮質;哺乳動物的意識,則需要有進一步的滿足情感、學習、更多利用自然之物利用的本能的意識功能,在爬行動物舊皮質的基礎上,塑造了由新型神經元構成的新皮質;人類的意識,則需要有更進一步的滿足語言、概念、思維、邏輯,以及從自然之物利用上升到概念之物創(chuàng)造的文化建構的意識功能,在大腦新皮質表層塑造了深度皺褶的溝回和分葉(如腦島中的額葉、頂葉和顳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