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文|諾媽 自從兒子上了小學六年級,我突然有一種“忽然一夜吹長大”的感覺。不僅因為他的身高在不知不覺中超過了我,還因為舉手投足見,少了一些孩子氣,多了一些少年氣。 總結一句話:他正在長大。 孩子長大是一件好事,孩子長大也是一件“鬧騰”的事。“管教”與“被管教”之間,“服管”與“不服管”之中,少不了父母子女之間的意見不和以及矛盾爭吵。 比如:
新一輪的“風暴”又開始醞釀中。 諸如此類的事件,數(shù)不勝數(shù)。常常被娃氣得乳腺爆炸,常常自我療愈,也常常會與同齡父母交流心得。多次經(jīng)歷之后,我們得出一個相似的論點: 娃讀六年級(高年級),指導不如陪伴。 六年級的孩子,身心正在發(fā)生什么變化? 1)身份:小孩?大人?傻傻分不清 六年級的孩子,正是向青春期過渡的階段,他們的心性正處在變化不定的過程中,有時候會表現(xiàn)出孩子般的天真,有時候卻又會表現(xiàn)出青年的成熟。 正因此,家長常?!癶old”不住孩子:到底是該把他當孩子看?還是應該將他當大人來對待? 一旦家長做出錯誤判斷,不該把孩子當孩子的時候,孩子感到被小看而憤怒;家長不該把孩子當大人的時候,孩子感到被誤解而委屈。 正確判斷孩子當下的身份,是小孩還是大人,是避免親子矛盾的有效途徑。 2)思想:幼稚有余,成熟不足 六年級的孩子,隨著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他們在看待事物的是很好,不再僅僅停留表面,而是更注重對事物的內心分析和主觀感受。也因此,孩子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遇到問題,他們開始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獨立解決問題。 孩子依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去解決問題,父母想要自己的經(jīng)驗幫助孩子,兩者達不到統(tǒng)一,親子矛盾驟起。 90%的親子矛盾,都源于以上兩個問題。 男孩和女孩,問題一模一樣 青春期男孩的問題和青春期女孩的問題,本質上一毛一樣。 月月是個六年級的女孩子,身體開始發(fā)育。每個月來例假的時候,月月總會肚子疼,月月媽就會趁機數(shù)落女兒喝冷飲的習慣。 但媽媽的說教起到“反效果”,例假一過,月月照喝冷飲不誤,她仿佛用這種方式來向媽媽宣誓自己的獨立。 說教無用,媽媽也就不張嘴了,聽勸后,媽媽換了一種方式。每天月月回家,媽媽就會遞給她一杯熱水。無聲勝有聲,月月似乎也沒那么厭惡熱水了。等到了又一次來例假肚子疼的時候,媽媽遞給月月一杯熱水,幫著她揉揉肚子,月月似乎一下子感受到了“一杯熱水”的溫暖。從此,母子之間關于“冷飲”的問題,不再爭鋒相對。 向青春期過渡的孩子,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父母越指導,孩子越逆反。呵護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為人父母,需要選擇另一種方法,指導真不如陪伴。 青春期有效陪伴,須做到3點 都說陪伴青春期的孩子就像陪伴一只老虎,父母小心翼翼,孩子卻拿父母當仇敵,怎么辦? 有效的陪伴,父母需要做到以下3點。 六年級是孩子自尊心成長的窗口期,他們無比在意父母是否平等對待自己。因此,父母要最大程度給予孩子尊重。 面對問題,父母要放下身段征求孩子的意見,對于孩子好的意見,及時給予肯定,對于孩子錯誤的做法,則要耐心溝通,仔細分析,幫助孩子理清事情的邏輯關系,讓孩子從“理”上接受父母的指導。 孩子遇人、遇事犯錯,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缺少真實的生活經(jīng)驗。橫加指責,幫助不了孩子成長,但父母細心傳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則能為孩子在下一次遇到諸如此類問題時,能夠用正確的方法完成一些事情,或者能夠讓孩子理想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比如,媽媽一套教會男孩如何使用衛(wèi)生間,爸爸要教會男孩如何交友等等。 青春期孩子的問題往往因“情緒”而起。他們的叛逆和沖動,到頭來常常是一個非常小的事情。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引導疏導,氣理順了,孩子的脾氣自然消了。 ![]() 青春期,是孩子的一段成長路,對父母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成長? 雙向奔赴的成長路,父母子女彼此才能一路走、一路歡歌。 |
|